分享

教育孩子不是家长的第一责任?家校沟通问与答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4-05-19 发布于四川

      昨日,一批外地的小学校长、书记到成都交流。我分享“家校沟通的定位与策略”。中途休息,一些校长和书记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我做了回应,在这里再做整理。

      有校长说:教育孩子是家长的第一责任。可是现在很多家长放弃了这样的责任。怎么引导更好?

      我的意见是:对于“教育孩子是家长的第一责任”这个问题本身需要质疑。如果你是家长你的第一责任是什么?是教育孩子还是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源养育孩子?可能还是养育孩子。你还有自己的工作,你也不会把教育孩子放在人生的第一位。所以“教育孩子是家长的第一责任”这个观点只是教育人的一种理想,是在设想孩子家庭衣食都能得到适当保障情况下的理想情形。事实上,现在不少家庭还在为基本生存努力,当家长不能不对“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忧虑时,要求所有家长都接受和践行“教育孩子是家长的第一责任”,家长就会觉得学校和教师不懂、不理解家长。就会出现“隔”的现象。心“隔”了,沟通效果也就不行了。

       我以为,与其说“教育孩子是家长的第一责任”,不如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品性,有了良好的品性和习惯,父母会少操很多心,以后的亲子关系、家庭发展和运行质量会有充分的保证。我不赞成一会把责任推到教师和教育上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会又把教育的责任归到家长身上“教育孩子是家长的第一责任”。应该各有重点和分工,努力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推诿。

     有校长说:“现在农村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和爷爷辈一起生活。父母打工觉得没有陪伴孩子,就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比如手机等。孩子的爷爷奶奶辈又管不住,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我的意见是:这里首先还是要和孩子的父母沟通,让他们理解什么样的关爱是有效有价值的。其次,是提高学校和老师对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指导指导是有指有导,指是方向性的、原则性的、要求性的,而导是策略的、方法的、具体的。不能只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提要求“你要把孩子手机管起来”,这知是“指”,对于爷爷辈管教为主的家庭,重要是“导”,“导”是要给他们提供具体可靠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从哪里来?从研究中来,既然这是一个难题,我们就应该对其进行研究。比如可以观察有哪些班的老师在这个方面做得好,可以考虑借鉴和推广。我想,是不是还可以和孩子、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们共同约定一天玩手机玩多长时间,约定以后给爸爸妈妈也说一说,爸爸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提醒一下要遵守自己约定的时间;学校老师督促问问,对于能按照约定管好手机的同学给予表扬;爷爷奶奶再依据彼此约定的时间,多管齐下会不会好一些?

       就开家长会,有朋友说到这样的现象:家长会时,问题大的孩子的家长反而不来参加家长会,而那些经常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孩子大多表现好、成绩也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请大家想一想:

    这里问题比较大的孩子的家长来参加家长会,他们得到的是什么?是不是对他孩子的批评和责难?是不是对家长的批评和要求?

    参加家长会让他们丢了面子还是得到了尊重?参加这样的家长会他还会有热情和积极性?

     想想我们自己,校长如果每次见到局长都是一顿批,你会有热情去见局长?老师如果每次都挨校长的批评,老师有主动见校长的热情?

    (这是“你首先要理解他人,而不是先要要求他人理解你”黄金沟通原则的运用)

     所以,家长会要为这一部分的家长找一找信心、找一找自尊,找出他们孩子的优点表扬表扬,让家长在会上面子上有光,孩子的优点堂上谈,缺点尽可能堂下谈。家长会不要变成批判,而是得到鼓励,得到肯定,得到认同。我在想,是不是还可以要求给这些家长找一找优点(让孩子共同参与),比如:关爱孩子,认真工作,对人友善,吃苦耐劳等,给家长以鼓励。这会不会是激发他们参与的一种方式?

       会上,我也分享了自己曾经发过的这样几篇文章:
       教师不能“育家长”
      做教师,你需要相信一些东西|确立相信家长的信念
      例谈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
      讨论|教师怎样应对家校冲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