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读书不能知行合一,就是玩物丧志

 玉倩在写作 2024-05-19 发布于陕西

徐爱是王阳明的妹夫,也是他最喜爱的弟子。

徐爱说,有人私下记录先生的言论,先生知道后说:

“圣贤教人,都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就像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

它会根据每个病人体质的虚实、病理的阴阳内外,来酌情加减药方和药量。

主要宗旨在于治病,至于怎样用药,并没有固定的说法,要是拘泥于一个方子,就是在害人。

确实如此,王阳明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教书育人,关注的是个体的教育效果,而不是建立学说本身。

要把自己代入那种场景,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知行合一。

用在读书上就是,我们不能只学习书中的知识,而应该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上。

读多少数量不是目的,改变自己才是王道。

昨天晚上,我跟妹妹聊天时,聊到读书这件事。

她说,“为什么有的人读书不多,但与他们聊天时,总感觉他们说话很有深度?”

那是因为他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提升自己。

这让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

"读书的真正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可现在不少人读书,不是走马观花,就是囫囵吞枣,只追求数量,根本不会去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更别说知行合一了。

所以,读书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只停留在"读"的层面,而应该不断地思考,并进行实践。

因为知道做不到,就等于不知道。

我深感自己读过不少书,可能够真正用于实践中的却不多。

今天看到"读书不能知行合一,就是玩物丧志"这句话时,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当头一棒。

表面看着在读书,可却没有用于实际改变中。

这种行为跟刷短视频消磨时间的行为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为了麻痹自己,逃避现实而已。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既然选择学习,我们就要做到专心并且知行合一。

俗话说:"你的一切都藏着你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只要有所变化就不算玩物丧志。"

所以,读书不是为了单纯地增长知识,而是为了改变自己。

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阅读量,只读不改,就是玩物丧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