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老中医创制的“白㾦汤”,多年来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

 笨鳥先飛龍 2024-05-19 发布于广东



中医书友会
第388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白㾦汤是广西肖宗馨老中医的经验方,因治白㾦病有效而得名,后用此方治疗各类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效果显著,故分享于此,案例记载详细,值得借鉴。

—本文约1500字,预计阅读4分钟—

图片

白㾦汤治疗过敏性皮肤病
作者/陈耀华整理

白㾦汤是我院肖宗馨老中医的经验方,因治白㾦病有效而得名,后来用此方治疗各类过敏性皮肤病,效果也很好。现选数例介绍于下:
方药组成

当归9克,川芎6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防风9克,蝉蜕4.5克,白芷9克,银花15克,连翘9克,栀子9克,地肤子15克,甘草4.5克。


 病例介绍 
  • 例1

马××,女,29岁。1971年10月12日入院,住院号:75653。

患者从1971年6月开始发现右上肢肘部皮肤出疹,发痒,搔痒后流水,经某医院治疗未见好转,延至10月5日症状加重,皮肤损害迅速蔓延扩大,且左上肢及面部、颈部皮肤也红肿发痒,起皮疹,搔后流水

检查:面部、颈部及两上肢肘关节以下皮肤潮红,有丘疹、糜烂、渗液及痂皮,右肘关节处皮肤粗糙增厚。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诊为浸淫疮(西医诊断: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拟清热祛湿,养血凉血,祛风止痒之法为治,内服白㾦汤,另用爬山虎、九里明、木黄连各适量煎水外洗。治疗两天后瘙痒及渗液减少。

11月3日皮肤损害消失,只剩下右肘关节处之皮肤粗糙未退,局部有鳞屑。

11月7日鳞屑脱落,皮肤光滑,皮肤损害基本治愈。前后共服药25剂。

  • 例2

杜××,男,44岁。1971年9月15日入院,住院号:74636。

患者于8天前发现左肘关节处起数颗小丘疹,痒,自用十滴水擦之,后全身亦出皮疹发痒,继用桉树叶及大风叶煎水外洗,症状进一步加重,全身皮疹增多并出现水疱及糜烂渗液,面部及左上肢浮肿。

检查:全身皮肤有散在性丘疹、水疱及风团,面部及左上肢皮肤红肿,局部糜烂渗液。舌尖红,苔微黄,脉弦滑。

诊为风湿疡(西医诊断:过敏性皮炎),拟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之法为治,内服白㾦汤。

服药2剂后,症状好转,肿处消退一半,皮疹部分消退,不渗液。治疗7天皮肤损害完全消失。

  • 例3

农××,男,33岁。1971年8月21日入院,住院号:74876。

从1970年10月开始背部起风团,发痒,蔓及全身,早晚重。曾在当地县医院治疗未见好转。

检查:全身皮肤有散在性风团,色红,皮肤有抓痕损伤。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弦。诊为风㾦蕾候(西医诊断:荨麻疹),拟祛风养血,清热祛湿之法为治,方用白㾦汤。

服药一周,症状稍好,但发疹身痒夜间较甚,口渴、鼻干,似有暑湿困郁阳明现象,故去川芎、蝉蜕,加葛根、香薷,再治疗10天,风团消失,不再起皮疹,痊愈出院。


  讨论  

浸淫疮、风湿疡、风㾦蕾候等疾病,多由于风、湿、热邪相搏结于肌肤腠理所致。

白㾦汤方中的防风、荆芥、蝉蜕、白芷、地肤子祛风除湿,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活血凉血,银花、连翘、栀子清热解毒。全方共奏祛风除湿、清热养血之效,因药对症,故疗效显著。

肖老医师认为,此类过敏性皮肤疾病,结合中医脏腑辨证,其与肺、脾、心关系密切,结合六经辨证,其与太阳、阳明二经有关

因此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适当选用引经药

如例3有暑湿困郁阳明之象,故去川芎、蝉蜕,加葛根、香薷使其入阳明胃经,开通困郁、解肌清热,以提高疗效。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