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中高考(8):考生考前逆袭必备:三大增分秘籍,助你金榜题名!

 leeechen64 2024-05-19 发布于重庆
相关阅读:

2024年中高考备考(5):中考、高考倒计时:一个月冲刺,高效学习规划全攻略!

2024年中高考备考(6):2024年高考将会怎么考?

2024年高考备考(7):高三最后冲刺,考生应进行哪些调整?

在冲刺高考的紧要关头,考生们若想在这场知识竞技中脱颖而出,务必牢记“三要诀”。首先,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让知识的根脉深深扎根于脑海;其次,翻看错题,查漏补缺,让曾经的失误成为前进的垫脚石;最后,做高考真题,把握题感,让每一次模拟都成为实战的预演。这三步走,稳扎稳打,将助力迈向成功的彼岸!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本,其编纂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学术背景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它是由众多课程理论专家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结合课程理论、学科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纂而成。作为学生学习与获取知识的核心资源,其重要性无可替代,任何教辅资料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出题的根本依据。它如同航行在知识海洋中的指南针,具有稳定航向的“定海神针”作用。然而,部分学生因沿袭小学时的学习习惯,对回归课本抱有抵触情绪,认为做题才是真学习;也有学生认为课本内容基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认为回归课本是“浪费时间”。随着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复习资料堆积如山,但往往难以在其中找到课本的身影。更有学生认为高考出题人乃学科专家,怎会只考课本上的简单内容?
然而回归教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新高考为发挥“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非常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和发展,许多题目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影踪。在临近高考的状态调试阶段,回归教材、落实双基,尤为必要。这里的回归教材并非简单的通读或泛读,而是需要站在一定高度,理清脉络,深度挖掘教材,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考前引领学生认真回归教材,对于避免盲目刷题、减轻学生复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乃至决胜高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也进一步强调了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 高考命题改革要配合、促进新教材的推进及相关理念的落实。

▪ 改革中的高考命题要全面、深入地反映新课标的理念。

▪ 近几年高考命题会以教材中的知识为蓝本进行改造,既可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可以引导回归教材,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回归教材的过程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从学科本质上回归学科,二是强调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这包括高考与教材的直接联系,如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典型实例;对形成学科思想有帮助的相关内容,如小结、引言等;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内容;以及中学最容易忽视但在大学很重要的内容。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几乎所有的高考题都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去解决,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这要求高考命题的题意、描述、问题、解答等都必须能在教材上找到援引。同时,考试内容与高中教材的内容要做到神似形异,即考试内容应体现教育、教学的旨要,但不必完全照搬教材。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强调教材知识的应用,而非单纯的知识覆盖。现在的试题背景紧跟社会热点问题,立足基本能力,因此,考生需要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拓宽知识面,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学得活的学生将更具优势。

高考对教材的处理是有侧重的。它以能够承载相应能力的知识为重点,各学科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学科要紧跟教材,有些学科要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还有的学科要一定程度地远离教材。在评判试题是否超纲时,有一个标准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进一步强调了回归教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那么,在高考的最后一个月,学生应如何“回归课本”呢?
一、构建知识体系
首先,需要整合书本上零散的知识点,构建它们之间的联系,整理出清晰的知识框架,使其从点和线上升为面和体。

▪ 收集启发性知识点:挑选出具有启发性和关联性的知识点。

▪ 建立知识结构:将收集的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 搭建知识体系: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

▪ 标记方法:已掌握的知识用V标记,未掌握的知识用星号标记,以便后续巩固。

二、梳理考法体系
从出题人的视角出发,理解题目的来源和考查意图,确保不超纲。同时,灵活改编题目,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明确题目来源:确保题目符合教学要求和考试标准。

▪ 灵活改编题目:通过对母题的改编,增加题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拥有知识框架后,对应的考法也需要梳理。通过掌握考法,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应对考试。

▪ 对应知识点与例题:在做练习题或考卷时,思考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和例题,确保理解题目背后的知识原理。

▪ 寻找不同点与联系点:对比不同题目和例题,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加深理解。

▪ 梳理解题模型:总结出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解题模型,提高解题效率。

考前一个月,考生应逐一检索考点,从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到出题视觉、出题形式与方式,全面理解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

▪ 公式定理记忆:确保公式定理记忆牢靠,能够随时提取调用。

▪ 出题形式与方式:熟悉课本知识点的出题形式和方式,做到信手拈来。

▪ 关联知识点回忆:打开课本目录时,能即刻回忆并陈述关联知识点。

▪ 明确重难点:熟知出题方向,明确重难点,对考试做出大致预判。

▪ 避免易错易漏点:注意避免易混淆、易错和易漏的知识点或考点。

如果考生在每个考点上都能达到上述要求,则可以进一步提升难度和正确率。对于尚未达到要求的考生,建议回归课本,巩固尚未熟悉的部分。以数学(化学)为例,可以参考相关图表或笔记来回归课本和回忆考点。
三、注意事项

▪ 回归课本时,不仅要理解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要借助参考书掌握相关知识的延伸。确保能清晰把握围绕知识点的出题逻辑。

▪ 对于尚未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务必一步到位。复习后期是在上一轮全面复习基础上查缺补漏,此时若仍不能一步到位,将很难再有时间进行系统复习。判断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的标准是:做相关习题时能否毫不犹豫、准确解答。

▪ 回归课本的正确步骤:从课本出发,查找未掌握的知识点,结合课本和参考书进行学习,再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分析错题集,最后回到课本加深理解。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重复执行需要坚定的毅力。

▪ 课后习题是极佳的例题。在刷足够多的题目后,会意识到基础习题的重要性。因此,回归课本时,应特别关注课后习题和例题的结合,实现课本与习题的相互印证。

翻看错题,补漏提能
到了高三的最后一个阶段,各种模拟考试、诊断考试是很多的,对于各科考试中出错的题要进行收集整理,搞清楚错误的原因(是知识性错误,还是审题错误,还是解题思路性错误),知道如何将漏洞补上(回归课本、问同学或请教老师),直到真正搞懂(不看答案,能够准确无误地解答出来)为止。关于如何整理错题,以前我已经写过好多篇文章,如(1)如何彻底消灭错题(“五步灭错法”)?(2)怎样利用错题本提高成绩?
考生不要因为模拟和诊断性考试中失误过多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就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恰恰相反,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考试中你不会或做错的地方恰恰是你学习上需要加强和弥补的地方。这些正是你高考的增分点。知识就像一张网,将那些断裂的知识点链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就能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补上那些原来不会的漏洞,你的高考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真题磨剑,掌握题感

历年高考题是备考的最佳资源,它们汇聚了出题专家的集体智慧,具有方向性、代表性、典型性和科学性。通过做高考题,考生能够真正了解、熟悉并把握高考题的规律,形成答题的直觉。以下是培养学生做题题感的具体方法:

一、多做高考题
建议至少完成近五年的高考真题(时间充足可多做)。做题时,尽量模拟高考的真实环境,如高考数学的考试时间是下午15:00-17:00,则在此时间段内进行数学真题的模拟训练。这样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点、题型,适应考试难度,找准答题节奏,并掌握答题要求和思路。

二、深入研究高考题

1.分类研究

▪ 按考核内容层次分类,分析命题侧重点及趋势。

▪ 按考核难度层次分类,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把握备考尺度。

▪ 按答题时间分类,制定相应答题策略。

2.研究典型试题的典型考法

▪ 分析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 预测自己在何处可能出错,形成最佳解法。

▪ 在平时练习中联系高考题,形成对高考题的直觉。

3.研究高考评分标准,提高得分率

▪ 深入研究高考评分标准,了解得分手段,包括记忆得分、应用得分、修养得分和技巧得分。

▪ 答题时按照评分标准落实得分点,答题后对照标准进行复核,解决失分点。

▪ 排除答题中的“地雷”,即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避免重蹈覆辙。

考生应主动探索并标记“地雷”,总结研究历届考生的典型失误,以此为鉴。备考路上,“地雷”因人而异,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排雷”策略,对于难以排除的“地雷”,要学会舍弃,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确保高考取得最终胜利。

下面跟大家宣布一个新消息:我开通了专属读书公众号,我会在以下公众号上分享我读过的好书,着力于知识迭代、认知升级和个人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