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江楼望归》:流浪的人在天涯

 墙头草说 2024-05-19 发布于山东
“走啊走啊走啊走啊,走过了多少年华;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又是一个春夏”,正如歌词所唱的这样,这世上有多少背井离乡,流落天涯的人,一边思乡,一边流浪。有感于此,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了《江楼望归》,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
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
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满眼都是云水相映的景色;月光照着高楼上思乡的人。诗人先从登楼后所见之景写起,站在江畔的楼台之上远眺,望见天上有云彩在飘荡,倒映在清碧的江面上,一直绵延到视线所不及的远方,而在这样辽阔的空间中,只有诗人一个独孤的异乡人。他就这样静静地站在楼台之上,送走了白天,迎来了夜月,不变的是心中的乡愁。

“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怀着羁旅愁绪在越地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在思乡的梦境里又一次趁夜回到了秦地。此时,诗人正远在吴越之地,在这遥远的他乡,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却仍旧不知道何时才是归期,更觉羁旅愁深。于是,他只能在梦境中一次又一次回到家乡,可是,每一次梦醒时分,都倍觉伤感。

“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眼前的道路通往更为偏远的地方;我与家乡之间隔着绵延的战尘。诗人望见江畔的小路通往远方,不知道这些小路最终通往何方,是通往家乡,还是通往更远的地方?诗人遥望家乡,可是却因为战火连绵,道路不通,无法启程归去,只在心中留下无尽的惆怅。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我在这遥远的大海之畔;躲避战乱已经十余年了。诗人只好怀着无尽的乡愁,在这遥远的海边,等待时局恢复和平,等待一个归乡的机会。当初,谁能料到,这一等,便是十载光阴!即使过去了十年,可是当初所期待的一切都还遥遥无期,只能让人徒劳地感叹:流浪的人在天涯。

有时,我们离乡远行,并不是出于本心,而是迫不得已。诗人迫于时局,不得不避难他乡,一晃,便是十年。在这十年里,他无一日不想归去,却无一日不能归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