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游走西安环城公园(四)

 年之计在于春天 2024-05-19

游走西安环城公园(四)

尚勤门是西安北城墙最东部的一座城门,有三券门洞,于2004年修建完成。城门向南是尚勤路,向北与环城北路形成丁字口。尚勤门匾额用的是颜真卿书法集字。

过了尚勤门,顺着城墙一路向西,经过一座敌台,便到了尚俭门,其间多为水泥路面砖石建筑,并无其他自然景观。尚俭门也2004年修建完成的,有三券门洞,城门内向南是尚俭路,向北与环城北路东段辅路相通。由于邻近火车站不远,便有着分散人流缓解拥堵的作用。尚俭门匾额用的也是颜真卿书法集字,因与尚勤门相邻,且形制及修建时间相同,所以二者也被称为“姊妹门”。

过了尚俭门,顺着城墙继续向西,有一处“古城西安欢迎您”的标语牌。再向西便望见了火车站前的解放门。经过一处敌台,下边有仿古式门亭,门前有超市及行李寄存处字样,看来是利用城墙曾开挖的窑洞而设的。

远望解放门更像是有三个拱门的大桥一样。解放门向南是解放路,面北便是西安火站。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陇海铁路通车抵达西安,当时西安火车站设在尚仁路(今解放路)北端城墙之外,于是便在此处开辟城门,砌双券门洞,初称火车站城门,后因南邻尚仁路而取名尚仁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改称中正门,尚仁路也改名中正路。19497月,为纪念西安解放,便又改名为解放门,中正路也随之改名解放路。
1952年,因扩建西安火车站广场而拆除了解放门,从而形成一处长长的豁口。200312月,城墙西安火车站段连接工程开始动工,重建解放门,采用三个大跨度的拱桥式城门洞连接原豁口。200412月,解放门顺利竣工,从此西安城墙历史上遗留的豁口全部修复完成,实现了城墙的整体贯通。但考虑到其特殊造型,经有关专家议定不宜设置匾额。因此,解放门便成了西安18座城门中唯一没有匾额的城门。解放门三个门洞中,两侧门洞跨度同为58米,中间门洞跨度达84米,比解放路还宽,因此也是唯一看起来最不像城门的城门。
沿着解放门下的火车站广场西行,便走到同样有三券门洞的尚德门。尚德门是1985年修建的,城门内向南是尚德路,向北与环城北路东段辅路相通。尚德门匾额用的也是颜真卿书法集字。

尚勤门、尚俭门、尚德门及解放门的初名尚仁门组成“四尚”,其渊源还与清朝时西安的满城有关。清顺治六年(1649年),在西安城内东北部(现新城省政府大院一带)建起占当时西安城约四分之一面积的满城。驻有满八旗士兵8000余人。到清朝末年时,满城居民总数达到3万余人,其中包括官员、士兵及家眷等。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在陕西都督张凤翙的主持下,拆除了西安城内的满城。1927年,在原来的满城内,开辟了新的道路。其中,南北向的六条主要干道,分别以爱勤俭仁德平取名,自东往西依次名为尚爱路、尚勤路、尚俭路、尚仁路、尚德路和尚平路。其中,尚仁路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名为中正路,后又于1949年改名为解放路。于是便相应先后有了尚勤门、尚俭门、尚德门及解放门。

民国时期西安地图

(图中1.尚勤路 2.尚德路 3.尚仁路 4.尚俭路)

但在环城公园尚德门处的一块景区立牌上却写着:尚德门与尚武门、尚勤门、尚俭门的命名,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这让我有些不解:那么曾经的尚仁路及至今仍在的尚爱路、尚平路的来历又该怎么解释呢?

而且之后我走到尚武门时,说明牌上却写道:“因门内有习武园而得名”,岂不自相矛盾?

尚德门沿城墙西行,发现竟有一处登城墙的入口。因为一般登城处都在城门之内,所以感觉有些奇怪,便从入口进去一看究竟。验过身份证从闸门进入,登上踏步才发现是钢制的楼梯。顺踏步上75级台阶,便登到了城墙之上。望着北边的火车站广场,联想到这可能是为方便外地游客上城墙而后来特设的,但却不免有损古城墙风貌。 

下了城墙后向西走,顺城墙有一百多米长地段被圈在栅栏之内,然后才到了环城公园的入口处。环城公园从尚勤门到尚德门之间中断了很长一段后,终于又接续上了,公园同时中断的河水也开始显现了。先走到护城河处,东边断头处水面有些杂物漂浮。向西望去河水碧绿清盈。河两岸都设有步道,颇显雍容大气。但想着古城的城墙在解放门处得以贯通,但护城河却无法连接起来,不免感到有些遗憾。

进入公园后,眼前又现一条红黑相间的运动步道,顺着城墙蜿蜒延伸,相邻相依,和谐和美。

走至一敌台处,看到绿地中有几处铺着大石,甚觉诧异,还联想到是否是古时战争中从城上投下却敌而遗留的。待看到旁边的立牌说明,方知此处是隋唐时期龙首渠水系的古河道遗址,铺石处应用以示意河道走向。

前行不远又有上书“东宫”的立牌,说明考古勘探中发现有多处夯土建筑遗址,而此处原曾有隋唐时期太子居住的“东宫”宫殿建筑。看来因为此处距原隋唐宫城不远,所以考古时总会发现一些古迹。
沿城墙缓步而行,发现一段城墙墙面上布满坑洞。走近细看有大有小,大的直径有二三十厘米,呈碗形;而小的仅两三厘米,形成深洞。这与东北角城墙上的弹坑似有所不同,而且更密集,然而也未见有立牌说明。

再前行不远,在一处敌台正面墙上也发现有不少坑洞,似与前面看到的基本相同,也为枪炮所致,可见那场战事规模还真不小。据有关资料记载,近代西安北面城墙下发生的战事,除“二虎守长安”外,尚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1943年前后抗日战争时日军敌机的狂轰滥炸及1949年的解放战争。

看着伤痕累累的城墙,砖石无语,人孰无情。城上城下曾经的厮杀搏斗,炮火冲天,血光一片,不知死伤了几多子弟,累及了多少家庭?而这里更早曾是隋唐宫城,粉黛美姬,歌舞升平,明清以后却成了你死我活血色黄昏的疆场。现在又变成鲜花绿茵宁静祥和的公园。白云苍狗,世事无常,不由心中默然:但愿天下太平,永无战争!

又过了一处古河道遗址,走不远便望见敌楼之旁有一古式牌楼,上书“安远东苑”,标明了从尚德门至安远门这段环城公园的名称。

走出牌楼即看到左边城墙有两券门洞,应是安远门东侧的城门,但却没有匾额,且显矮小。

安远门是明代重修西安城墙时所建的北门,位于北城墙中部偏西。取名安远寓意安定远抚,表示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城北部平靖安祥。
明朝初建时城上有箭楼、城楼,后来又增设闸楼。再后因多次历经地震、战争炮火,几经修葺再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西安同盟会推举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政府大统领,率领新军攻占西安。当时,北门城楼是满清军队的弹药库,在新军火力轰击下引燃城门楼爆炸燃烧而被焚。民国初,安远门在原基础上重建,因于护城壕上架设桥梁而拆除了闸楼及吊桥、月城,并且曾一度被更名为长安门,后又改回安远门。在解放战争时期,安远门是国民党军队守城的重点,也曾经历过激烈的战斗。
1954年,在安远门两侧各开辟两券门洞,供车辆行人通行。1983年,箭楼因暴雨侵袭楼基塌陷、楼梯倾斜,先经抢修,后又进行了全面加固整修,得以重现初时的雄姿。现北门附近为环岛交通,城门外东西向是环城北路、陇海铁路高架,门外往北道路为北关正街,城门内往南道路为北大街。箭楼正门常年关闭,行人、车辆由箭楼两侧的城门洞通过,登城则由内侧的瓮城门进入。但与其他三个主城门相比,因仅余箭楼,且两侧门洞较矮小又无匾额,未免显得有些寒碜。

由城内进入瓮城,可以看到高大雄壮的箭楼,上面高高悬挂着由著名书法家石宪章题写的“古城第一门”匾额。有文作如下解释:在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君见臣,尊长见晚辈,皆面南而坐,北门作为当时迎宾的主门,常常举办盛大的入城式,迎接八方来使,当时天下皆称长安城的北门为“天下第一门”。安远门是明清时期西安城北部重要的城防要塞,也是现在火车经过西安时,人们看到的第一座大城门。

回身则可以看见瓮城门洞上张凤翙题写的“安远门”匾额。

2019西安国际时尚周,其中潮流音乐节和时尚周闭幕式在北门举办。2020年11月《和平精英》城市赛西安站在北门瓮城主赛场精彩开赛。这些也曾让古城门再度焕发青春的活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