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李渊起兵

 阿升Eric 2024-05-19 发布于浙江
(隋恭帝义宁元年)
【原文】
初,唐公李渊娶于神武肃公窦毅,生四男,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一女,适太子千牛备身临汾柴绍①。
         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世民娶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右勋卫长孙顺德,晟之族弟也,与右勋侍池阳刘弘基皆避辽东之役②,亡命在晋阳依渊,与世民善。左亲卫窦琮,炽之孙也,亦亡命在太原,素与世民有隙,每以自疑。世民加意待之,出入卧内,琮意乃安。
         晋阳宫监猗氏裴寂,晋阳令武功刘文静,相与同宿。见城上烽火,寂叹曰: “贫贱如此,复逢乱离,将何以自存!”文静笑曰:“时事可知,吾二人相得⑤,何忧贫贱!”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深自结纳④。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⑤,神武同魏祖⑥,年虽少,命世才也②。”寂初未然之。
         文静坐与李密连昏⑥,系太原狱②,世氏:就省之⑩。文静曰:“天下大乱,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世民曰:“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我来相省,非儿女子之情,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文静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万数①。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②,取天下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拾,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世民笑曰:“君言正合吾意。”乃阴部署宾客,渊不之知也。世民恐渊不从,犹豫久之,不敢言。
【注释】
①适:嫁。②辽东之役:指隋炀帝征伐高丽约战争。 ③相得:相善,情投意合。④结纳:结交。 ⑤豁达:心胸汗阔。汉高:汉高祖刘邦。 ⑥神武:神明威武。魏武:魏武帝曹操。命世:闻名于世。
⑧连昏:通婚。“昏”是“婚”的古字。⑨系:关押。⑩就:往。省(xǐng):探望。①殆:大概,恐怕。以万数:以万作单位来计算。数(shǔ):计算。⑫真主:真命天子。
【译文】
         起初,唐公李渊娶了神武肃公窦毅的女儿,生了四个儿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一个女儿,嫁给太子千牛备身临汾人柴绍。
         李世民聪明,勇敢有决断,有过人的见识。他看到隋王朝正处在混乱之中,便暗中怀有安定天下的志向。他礼贤下士,用钱财结交宾客,完全得到了他们的欢心。李世民娶了右骁卫将军长孙展的女儿。右勋卫长孙顺德,是长孙展的堂弟,同右勋侍池阳人刘弘基,一起躲避出征辽东的兵役,逃到晋阳投靠李渊,与李世民相好。左亲卫窦琮,是窦炽的孙儿,也逃到了太原,一向与李世民有隔阂,经常疑心李世民要害他。李世民却对他特别好,让他在家中随便出入,窦琮才安下心来。
         晋阳宫监猗氏人裴寂,晋阳县令武功人刘文静,住在一起。看见城上的烽火,裴寂叹了一口气,说:“贫贱到这步田地,又生逢离乱,靠什么来保全自身呢?”刘文静笑着说:“天下大事是可以知晓的,我们二人相好,用不着担心贫贱。”刘文静一见到李世民,便认为他与众不同,与他结成了深交。刘文静对裴寂说:“李世民不是寻常人,他像汉高祖那样心胸开阔,像魏武帝那样神明威武,年纪虽然很轻,却有命世之才。”裴寂起初并不相信。
         刘文静家因为与李密家通婚,被关押在太原监狱中,李世民前去探望他。刘文静说:“现在天下大乱,除非有汉高祖、光武帝那样的人,否则是不能收拾局面的。”李世民说:“怎么能说没有那样的人呢,只是平常人不能识别罢了。我来看望你,并不是因为出于一般人之间的那种情谊,而是想同你讨论天下大事。你说,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刘文静说:“如今皇上巡游江淮一带,李密围逼东都,天下盗贼成群,恐怕要以万作单位来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真命天子出来驱使驾御他们,夺取天下就像翻转手掌那样容易。太原百姓为躲避盗贼纷纷进入城市。刘文静当了好几年县令,知道其中的豪杰人物,一旦把他们聚集起来,可以得到十万人。令尊大人所统领的军队又有几万,他只要说一句话,谁敢不服从?凭借这支军队乘虚进入关中,号令天下,用不了半年,帝王大业就可以成功。”李世民笑着说:“您的话正合我意。”于是暗中部署宾客,李渊却不知道这件事情。李世民担心李渊不同意,犹豫了很久,都不敢对父亲讲。
【读解】
         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有先见之明。所谓先见之明,就是在事情还没有充分显露的时候,能够比别人更早地预见到事情的发展和结局,从而抓住机遇,制订计划,采取行动。聪明人之所以聪明,无非是具有一定的先见之明,遇事比别人早看到几步而已。而笨人却往往是一些事后诸葛亮。当事情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时,机会已经失去,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李世民的可贵之处,正是具有超过常人的先见之明。
         先见之明从何而来?当然来自人们的智慧。有了超人的智慧,才能对客观环境作出全面正确的认识和仔细审慎的分析,从而抓住机会,采取正确果断的措施,以取得最大的利益。可见,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别的,正是智慧。而智慧本身,则有一个逐步获得和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人们一定要多多地学习,深入地思考,还要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就能够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从而具有一定的先见之明的能力,在当今社会日益剧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原文】
         渊与裴寂有旧,每相与宴语,或连日夜。文静欲因寂关说①,乃引寂与世民交。世民出私钱数百万,使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稍以输之②,寂大喜,由是日从世民游,情款益狎③。世民乃以其谋告之,寂许诺。
         会突厥寇马邑④,渊遣高君雅将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仁恭、君雅战不利,渊恐并获罪,甚忧之。世民乘间屏人说渊曰⑤:“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⑥!”因取纸笔,欲为表。世民徐曰:“世民观天时人事如此,故敢发言;必欲执告,不敢辞死!”渊曰:“吾岂忍告汝,汝慎勿出口!”明日,世民复说渊曰:“今盗贼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可尽乎!要之⑦,终不免罪。且世人皆传李氏当应图谶⑥,故李金才无罪,一朝族灭。大人设能尽贼,则功高不赏,身益危矣!唯昨日之言,可以救祸,此万全之策也,愿大人勿疑。”渊乃叹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
【注释】
①因:借助于,通过。关说(shuì):打通关节。  ②稍:渐渐。
情款:情谊,交情。狎:亲近,亲密。 ④寇:入侵。  ⑤乘间:乘机。
屏人:屏去旁人,私下。 ⑥县官:朝廷,官府。 ⑦要之:总之。
         图谶(chèn):宜扬迷信占验的书。此指民间流传的迷信的隐语或预言。
当应:应验。
【译文】
         李渊与裴寂有旧交,经常一起饮宴交谈,有时一连几个昼夜。刘文静想通过裴寂打通关节,便介绍裴寂与李世民交往。李世民拿出私房钱几百万,叫龙山县令高斌廉与裴寂赌博,故意渐渐地把钱输给裴寂,裴寂非常高兴,因此天天和李世民来往,交情也越来越亲密了。李世民便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裴寂,裴寂答应了。
正逢突厥进犯马邑,李渊派遣高君雅带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一道抵御突厥。王仁恭、高君雅与突厥交战不利,李渊担心自己要同他们一起受到处罚,非常忧虑。李世民乘机屏去左右,对李渊说:“如今主上无道,百姓穷困,晋阳城外完全变成了战场。父亲大人如果只拘守小节,但是,下有盗贼,上有朝廷的严刑,危亡之日没有几天了。不如顺从民心,兴起义兵,转祸为福,这正是上天授予我们的大好时机。”李渊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我现在就把你抓起来报告给朝廷!”于是拿起纸笔,要写状表。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说:“我观察天时人事以后,才敢说出这一番话。父亲大人一定要把我抓起来告发给朝廷,我不敢辞死!”李渊说:“我怎么忍心告发你呢,你一定要谨慎,不要对外人讲!”第二天,李世民又劝说李渊:“现在盗贼一天比一天多,遍布全国,父亲大人受诏讨贼,但盗贼讨得干净吗?总之,最终免不了获罪。况且,社会上都传言李氏正好应验图谶,因此,李金才并没有犯罪,却一下子便遭到灭族之灾。父亲大人即使能够把盗贼剿灭干净,那么,功劳再大也不会受赏,反而更加危险!只有我昨天的那番话,才可以避开祸患,这是万全之策,希望大人不要再疑惑了!”李渊叹息说:“我一个晚上都在想你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现在家破人亡也好,化家为国也好,都随你去了!”
【读解】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客观形势发展到了某些关键的时刻,必须果断地作出决定,采取行动,否则,贻误时机,招致灾祸,将会后悔莫及。李渊当时对时局的反应,不仅仅是“当断不断”,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思想准备。如果没有李世民给他分析形势,怂恿他采取果断的行动,召集军队,起兵反隋,则事情的结局必然是李渊一家的彻底覆灭,中国的历史大概也要重新改写了。当然,要作出决断,尤其是要作出重大的决断,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客观事件作出准确无误的全面了解和把握。况且,客观事件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每天都有新的情况发生。这就必然影响到人们的判断分析的正确性。因此,作出决断,采取行动,肯定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一味强调情况不明,而优柔寡断,错失良机,那将会坐以待毙。两害之中,取其轻者。所以,在当情况大致清楚的时候,不要再徘徊犹豫了,应当勇敢地作出决定。这就是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剧烈竞争的社会中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原文】
         先是,裴寂私以晋阳宫人侍渊,渊从寂饮,酒酣①,寂从容言曰:“二郎阴养士马②,欲举大事,正为寂以宫人侍公,恐事觉并诛,为此急计耳。众情已协,公意如何?”渊曰:“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
         帝以渊与王仁恭不能御寇,遣使者执诣江都③。渊大惧,世民与寂等复说渊曰:“今主昏国乱,尽忠无益。偏裨失律④,而罪及明公。事已迫矣,宜早定计。且晋阳士马精强,宫监蓄积巨万,以兹举事,何患无成!代王幼冲⑤,关中豪杰并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抚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柰何受单使之囚,坐取夷灭乎!”渊然之,密部勒⑥。将发,会帝继遣使者驰驿赦渊及仁恭,使复旧任,渊谋亦缓。
         渊之为河东讨捕使也,请大理司直夏侯端为副。端,详之孙也,善占候及相人⑦,谓渊曰:“今玉床摇动⑥,帝座不安⑥,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其分0,非公而谁乎!主上猜忍,尤忌诸李,金才既死,公不思变通,必为之次矣。”渊心然之,及留守晋阳,鹰扬府司马太原许世绪说渊曰: “公姓在图箓2,名应歌谣。握五郡之兵@,当四战之地,举事则帝业可成,端居则亡不旋踵@。唯公图之。”行军司铠文水武士彟、前太子左勋卫唐宪、宪弟俭皆劝渊举兵。俭说渊曰:“明公北招戎狄,南收豪杰,以取天下,此汤、武之举也。”渊曰:“汤、武非所敢拟,在私则图存,在公则拯乱,卿姑自重,吾将思之。”宪,邕之孙也。时建成、元吉尚在河东,故渊迁延未发。
【注释】
①酒酣:饮酒畅快。  ②二郎:指李世民。 阴:悄悄,私下。
         ④偏裨:将佐,副将。偏,偏将;裨,裨将。失律:作战失利。⑤幼冲:年幼。⑥部勒:部署,安排。 ⑦占候:占卜。相人:给人看相。  ⑧玉床:星名。⑨帝座:星名。⑩参墟得岁:岁星居于参宿的位置。参墟指晋阳。参(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⑩真人:即真主,指帝王。 分:分野,指地方。 ⑫图箓:即图谶。箓(là):符命。 ③五郡:指太原郡、雁门郡、马邑郡、楼烦郡、西河郡。④端居:端坐,指按兵不动。旋踵:时间短,很快。
执:逮捕。诣:往,送往。
【译文】
         原先,裴寂私自叫晋阳的宫人去侍奉李渊。李渊与裴寂一起饮酒,当酒喝得正畅快时,裴寂不慌不忙地对李渊说:“二郎私下里招兵买马,想发动大事,正是因为我叫宫人来侍奉您,他害怕事情暴露,一起受到诛连,才做出这条应急的大事来。大家的意见已经协调了。您的意见怎样?”李渊说:“我的儿子的确有这个计划,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下一步应当怎么办呢?正应当照他的计划去办了。”
         隋炀帝认为李渊和王仁恭不能抵闻突厥的进攻,派遣使节要把他们抓起来送往江都。李渊非常恐惧,李世民和裴寂又去劝说李渊:“如今皇帝昏慵,国家混乱,为朝廷尽忠没有益处。副将失利,却牵连到您。事情已经相当紧迫了,应当早定大计。况且晋阳的军队兵强马壮,宫监里面积蓄的资财也很充足,凭借这些实力起事,还怕不能成功吗?代王年幼,关中豪杰纷纷起义,只是不知道应当去投奔谁。您如果能大张旗鼓地向西进军,招抚并且统领他们,就像囊中取物那么容易、为什么让一个孤身的使节来抓你,坐以待毙呢?”李渊同意了他们的话,秘密进行部署安排。正准备举事时,隋炀帝又派了一个使节,通过驿站驰马赦免了李渊和王仁恭,叫他们官复原职,李渊等人的计谋便暂缓执行了。
         李渊任河东讨捕使时,请求大理司直夏侯端任副职。夏侯端是夏侯详的孙子,善于占卜和替人看相。他对李渊说:“现在玉床星座摇动,帝座星不安定,岁星居于参宿的位置,必然会有真人兴起于晋地,这不是您又是谁呢?皇上猜忌残忍,尤其忌恨姓李的人,李金才已经死了,您不想变通,必然会步他的后尘。”李渊心里非常同意这点。到了他留守晋阳时,鹰扬府司马太原人许世绪劝告李渊说:“您的姓著录在图谶上,名字又与歌谣相应验。您掌握五郡的军队,又处在四面作战的地方,举大事便可以成就帝王之业,按兵不动则会马上灭亡。希望你好好考虑。”行军司恺文水人武士獲、前太子左勋卫唐宪、唐宪的弟弟唐俭都劝李渊起兵。唐俭劝告要李渊说:“明公在北面招抚戎狄,南面收罗豪杰,以此来攻取天下,这是商汤、周武的行为。”李渊说:“商汤、周武,我不敢同他们相比,于私来讲则是求生存,于公来讲则是拯救百姓于乱世。你暂且注意自己的安危,我还要再考虑一下。”唐宪是唐邕的孙子。当时李建成、李元吉还在河东,因此李渊推迟了时间,暂时没有举兵。
【读解】
         要干成一件大事,除了要有一位得力的带头人外,下面还应当有一大批人,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李渊虽然平庸,缺乏远见。但他却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威信,又手握重兵。因此,由他出面起兵,占领关中,进而夺取全国政权;是非常合适的。至于他在识断和才干方面的弱点,完全可以由他的儿子李世民来弥补。可以说,这样一个反隋的领导班子,是强有力的。除了李氏父子以外,像裴寂、刘文静等人,早已与李世民结成党羽,困谋起兵,而夏侯端、许世绪、武士獲、唐宪、唐俭,都怂恿李渊起兵,并为他出谋划策。可见,起兵反隋是当时李渊父子以及下面将领们的共同愿望,而这个愿望又与当时全国人民厌恶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渴望改朝换代的愿望相一致。这种共同愿望是李渊望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障。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做任何事情时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上上下下一条心,哪里还有不能办到的事情呢?
【原文】
刘文静谓裴寂曰:“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何不早劝唐公举兵,而推迁不已!且公为宫监,而以宫人侍客,公死可尔,何误唐公也!”寂甚惧,屡趣渊起兵①。渊乃使文静诈为敕书,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民年二十已上五十已下悉为兵,期岁暮集涿郡②,击高丽。由是人情汹汹②,思乱者益众。
         及刘武周据汾阳宫④,世民言于渊曰:“大人为留守,而盗贼窃据离宫,不早建大计,祸今至矣!”渊乃集将佐谓之曰:“武
 
再拜请计。渊曰:“朝廷用兵,动止皆禀节度⑤。今贼在数百里内,江都在三千里外。加以道路险要,复有他贼据之。以婴城胶柱之兵⑥,当巨猾豕突之势⑦,必不全矣,进退维谷,何为而可?”威等皆曰:“公地兼亲贤⑥,同国休戚,若俟奏报②,岂及事机⑩?要在平贼⑩,专之可也。”渊阳若不得已而从之者®,曰:“然则先当集兵。”乃命世民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各募兵,远近赴集,旬日间近万人⑬,仍密遣使召建成、元吉于河东,柴绍于长安。
【注释】  周据汾阳宫,吾辈不能制,罪当族灭,若之何?”王威等皆惧,
         ①趣:通“促”,催促。 ②期:限定日期。岁暮:年终。 ③汹汹:不安。 ④刘武周:(?—622)隋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县),任马邑鹰扬府校尉。公元617年与张万岁等杀太守王仁恭,聚兵万余人,自称太守。依附突厥,占领雁门、楼烦、定襄等郡,受封为定杨可汗,自称皇帝。后被李世民击败,奔突厥,后被突厥所杀。⑤动止:一举一动。  节度:节制,控制。 ⑥婴城:据城。 胶柱:比喻拘泥,不知变通。 ⑦当:抵挡,抵御。豕突:像野猪那样狂奔,指凶猛。③地:地位。亲:宗亲。李渊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姨侄,为隋皇室亲戚。贤:贤人。 ⑨俟(sì):等候。 ⑩及:来得及。①要:关键,要领。⑦专:自作主张,擅自作主。③阳:通“佯”,假装。 ④旬日:十天。
禀:接受。
【译文】
         刘文静对裴寂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你为什么不劝唐公早日举兵,而一再拖延呢?再说,你担任宫监,却用官人侍奉宾客,你死了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贻误唐公呢?”裴寂非常恐慌,多次催促李渊起兵。李渊便叫刘文静伪造诏书,征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地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百姓,全部当兵,规定在年底前聚集涿郡,去征讨高丽。于是人心惶惶,想造反的人更多了。
         到了刘武周占据了汾阳宫时,李世民对李渊说:“父亲大人担任留守,而盗贼窃据离宫,如果不早日定大计,灾祸马上就要降临了!”李渊便召集副将们说:“刘武周窃据汾阳宫,我们却没有能力去制止,罪应灭族,怎么办呢?”王威等人都非常害怕,再三拜谢,请求定计。李渊说:“朝廷用兵,一举一动都要受节制。现在盗贼只在数百里之内,而江都却在三千里之外。加上道路险阻,路上还有其他盗贼盘据。使用只知道守城不知道权变的军队,去抵挡狡诈凶猛的敌人,一定不能保全。进退维谷,怎么办才行呢?”王威等人都说:“以您的地位来看,既是皇亲,又是贤人,与国家共休戚。如果等候奏请天子,事情变化怎么来得及呢?只要能够平定贼寇,擅自作主也完全可以。”李渊表面上装成不得已而听从的样子,说:“这样说来,先应当聚集军队了。”便命令李世民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分别招募军队,远近的人都赶来从军,十天之内,招募到了近万人。李渊悄悄派人到河东去召集李建成、李元吉,到长安去召集柴绍。
【读解】
         “先发制人”,这是行军打仗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因为先于对方采取行动,就能占据最有利的关键位置,从而凌驾于对方之上。但是,话虽这样说,在具体实施这条原则时,则应当充分地审时度势,作好充分准备,找准最有利的时机,先发制人,取得胜利。那种既不作准备,又不顾时间、地点、条件,一味抢先蛮干,并不符合“先发制人”的原则,而是一种鲁莽的自杀行为。
         李渊趁隋军正在东方与各路农民起义军激战的时候,抢在其他武装力量之前,占领了关中。这当然是“先发制人”的具体体现。但他在出兵之前,却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他伪造隋炀帝的诏书,声称要征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地的百姓去远征高丽,从而激起人民对隋朝统治者的愤怒,使人民群众拥护自己的反隋行动。另外,还以防止盗贼为名,公开征发军队,加强了自己的实力。在做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后,才突然派出军队,先发制人,迅速占领了关中,为日后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可见,在运用任何一条军事原则的时候,都不能简单地按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和行动,而应当深思熟虑,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加以运用。
【原文】
         王威、高君雅见兵大集,疑渊有异志,谓武士彟曰:“顺德、弘基皆背征三侍,所犯当死,安得将兵!”欲收按之①。士彟曰:“二人皆唐公客,若尔,必大致纷纭②。”威等乃止。留守司兵田德平,欲劝威等按募人之状,士彟曰:“讨捕之兵,悉隶唐公,威、君雅但寄坐耳,彼何能为!”德平亦止。
         晋阳乡长刘世龙密告渊云:“威、君雅欲因晋祠祈雨,为不利。”五月,癸亥夜,渊使世民伏兵于晋阳宫城之外。甲子旦,渊与威、君雅共坐视事,使刘文静引开阳府司马胙城刘政会入立庭中,称有密状③。渊目威等取状视之④,政会不与,曰:“所告乃副留守事,唯唐公得视之。”渊阳惊曰:“岂有是邪!”视其状,乃云:“威、君雅潜引突厥入寇。”君雅攘袂大诟曰⑤: “此乃反者欲杀我耳。”时世民已布兵塞衢路⑥,文静因与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共执威、君雅系狱。丙寅,突厥数万众寇晋阳,轻骑入外郭北门,出其东门。渊命裴寂等勒兵为备,而悉开诸城门,突厥不能测,莫敢进。众以为威、君雅实召之也,渊于是斩威、君雅以徇⑦。渊部将王康达将千馀人出战,皆死,城中悯惧③。渊夜遣军潜出城,旦则张旗鸣鼓自他道来,如援军者。突厥终疑之,留城外二日,大掠而去。……
【注释】
①收:逮捕。按:审察。  ②纷纭:纠纷,麻烦。  ③密状:秘密报
告。
④目:用眼睛示意。
⑤攘袂(ráng mèi):擅袖捋臂,奋起的样子。
诟:骂。 ⑥衢路:要道。
⑦徇(xùn):当众宣布。③恟惧:震动
恐惧。
【译文】
         王威、高君雅看到军队大量集中,怀疑李渊图谋不轨,他们对武士彟说:“长孙顺德、刘弘基都是逃避征战的三侍之官,罪当处死,怎么能带兵呢?”他们想把这两人抓起来审问。武士彟说:“这两个人都是唐公的客人,如果这样,一定会引出大麻烦来。”王威等人便作罢了。留守司兵田德平,想要劝王威等人追查招募军队的事情。武士彟说:“讨捕的军队,隶属于唐公,王威、高君雅只是寄身在唐公这里罢了,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田德平也就算了。
晋阳乡长刘世龙向李渊密告说:“王威、高君雅打算在晋祠举行祈雨仪式的时候,图谋不轨。”五月,癸亥(十四日)夜间,李渊派李世民率军埋伏在晋阳宫城外面。甲子(十五日)早晨,李渊与王威、高君雅坐在一起处理公事,李渊支使刘文静领着开阳府司马胙城人刘政会进来,站在庭中,声称有秘密事情报告。李渊用眼睛示意王威等人去取密报来看,刘政会不给,说:“所告发的正是副留守的事情,只有唐公可以看。”李渊假装吃惊的样子,说:“难道有这样的事情吗?”看了密报后说:“王威、高君雅暗中勾引突厥入侵。”高君雅捋起衣袖,大骂说:“这是想造反的人要杀我。”这时李世民已经部署军队阻塞了要道,刘文静于是便同刘弘基、长孙顺德等人一起把王威、高君雅抓了起来,关进监狱。丙寅(十七日),突厥数万军队进犯晋阳,轻骑兵已经进入到了外城的北门,又从东门出去了。李渊命令裴寂等人领兵防备,而把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突厥不知道虚实,不敢入城。大家都认为王威、高君雅真的引突厥人来进犯,李渊于是将王威、高君雅斩首示众。李渊部将王康达领兵一千多人出城作战,全部战死,城中一片惊恐。李渊派军队晚上悄悄出城,早晨则张旗鸣鼓地从另外的路上回来,装扮成援军的样子。突厥怀疑援军已到,在城外逗留了两天,大肆掠夺以后便离去了……。
【读解】
         中国古代谋略中有所谓“三十六计”的说法,其中有两条为“无中生有”和“借刀杀人”。李渊、刘文静等人串通一气,设下圈套,陷害王威、高君雅两人,正是使用的这两条阴谋。
         王威、高君雅两人忠于隋王朝,是李渊起兵反隋,夺取政权时的腹心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因此,在公开起兵之际,当然首先就要拿他们两人开刀了。但是,要诛杀两员朝廷任命的大将,总得有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以便使人们相信,这两个人的确罪不容赦,死有余辜。在当时,最大的罪状莫过于暗中勾结突厥,图谋不轨了。既然他们俩勾结突厥,那当然是十恶不赦的叛徒、内奸,而李渊等人自然就是为国除奸的忠臣良将了!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竟然蒙蔽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非常巧合的是,当王威、高君雅被抓起来后不久,正好遇上突厥大举入侵,那么这两个人的“罪状”当然便是“铁案如山”了。
         其实,真正勾结突厥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渊本人。这真是“贼喊捉贼”!手段的卑鄙正好说明了目的的卑鄙。李渊起兵反隋,并不是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是趁火打劫,乱中夺权,使自己和子孙后代能够当上皇帝而已。
         幸运的是,历史还保存了一些真相,使我们在千载之后,还能知道王威、高君雅的冤屈。可以想象,在那些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不知道有多人至今还蒙受着本不应该蒙受的冤屈呢!
【原文】
         李建成、李元吉弃其弟智云于河东而去,吏执智云送长安,杀之。建成、元吉遇柴绍于道,与之偕行。
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晋阳。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①,资其士马②,以益兵势⑦,渊从之,自为手启④,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⑤,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⑥,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 “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⑦,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⑥,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 “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遗使以此议告突厥。
 
 
【注释】
①相结:结交。
②资:资助。其:指李渊。
益:增加。
④手
启:手书。  ⑤俱:一同。南:向南面进军。
⑥但:只。
⑦殊乏:非
常缺乏。
⑧稽:延迟。回:回复。
【译文】
         李建成、李元吉将他们的弟弟李智云丢弃在河东而去,隋朝官员逮捕了李智云,送到长安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在路上遇到柴绍,同他一起上路。
六月,乙卯(疑误),李建成等人到达晋阳。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结交,让突厥资助李渊兵马,以便增加他的实力。李渊同意了,亲自写了一封书信,言辞卑屈,财礼丰厚,送到始毕可汗手中。信中说:“我准备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好重新与突厥和亲,像开皇年间一样。可汗如果能同我一道进军南方,希望您不要侵凌百姓。如果只想和亲,坐受财宝,那也随可汗选择。”始毕可汗收到信后,对他的大臣说:“隋帝的为人,我是知道的,如果把他请回来,一定会加害唐公并且派兵打我。假如唐公能自己当天子,我将会不顾盛暑,派兵马帮助他。”立即命令将这个意思写回信。李渊的使节只用了七天便回来了,将领们都非常高兴,请李渊同意突厥的意见。李渊不同意。裴寂、刘文静都说:“现在义兵虽然已经聚集起来,但战马奇缺。我们并不需要胡兵,但马匹却不可少。如果迟迟才写回信,恐怕突厥会反悔。”李渊说:“你们应当再想想其他办法。”裴寂等人请李渊尊奉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以安定隋王室。发布檄文到各个郡县,改换旗帜,用绛色夹杂白色,向突厥表示与隋朝不同。李渊说:“这叫做“掩耳盗钟,,但这是逼于形势,不得不这样。”便同意了,派遣使节把这个决定告诉突厥。
 
【读解】
         本世纪初,四川富顺人李宗吾(1879--1944)先生在《成都公论日报》上发表《厚黑学》,引起社会极大的震动。所谓“厚黑”,就是脸皮要厚,心肠要黑。作者引经据典,一一列举历史事实,论证了历史上的大奸大雄,没有一个不是脸皮厚,心肠黑的。指出“厚”、“黑”二字,是抓权、求官、做官、办事的秘诀。李宗吾的这篇愤世嫉俗的著作,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只不过道出了历代封建統治者普遍遵循奉为金科玉律的处事原则。这个原则,千百年来,秘而不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中人语不可为外人道也。”
         不信请看:李建成、李元吉为了夺取政权,竟然把弟弟李智云丢弃在河东而不顾,使李智云遭到杀害。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心可谓够“黑”了。中国有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还可以以此类推,加上一句“黑有黑报”。对别人“黑”的人,总有一天会被别人“黑”。唐高祖武德九年,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掉哥哥建成、弟弟元吉,并把他们两人的儿子斩尽杀绝,把元吉的妻子纳入后宫,逼迫父亲让位,自己当上皇帝。这不但“黑”,同时也“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李世民的“厚”,其实也是向李渊学的。李渊为了当皇帝,厚着脸皮,卑躬屈膝地向突厥称臣,又是送礼,又是和亲。李渊父子起兵夺权时的所作所为,完全可以给李宗吾的“厚黑学”添上一些生动的实例。
【原文】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①。”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②。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③!”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
         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裴寂等上渊号为大将军。癸巳,建大将军府。以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及前长安尉温大雅为记室,大雅仍与弟大有共掌机密,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及武城崔善为、太原张道源为户曹,晋阳长上邽姜谟为司功参军,太谷长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及鹰扬郎将高平王长谐、天水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自余文武,随才授任。又以世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隶焉。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三统军隶焉。各置官属。以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谘议谯人刘赡领西河通守。
【注释】
①卜(bǔ):预测。
②阅习:检阅训练。
③佞人:巧言取媚之人。
【译文】
         西河郡不服从李渊的命令。甲申(初五),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领兵进攻西河郡。命令太原令太原人温大有与他们一同前往。李渊对温大有说:“我的儿子年轻,因此请您参谋军事。事情的成败,这次出兵就可以看出来了。”当时军队是新召募的,都没有经过检阅训练。李建成、李世民与他们同甘共苦。遭遇敌人则身先士卒,路旁的蔬菜水果,不购买便不吃。军人有偷食的,总要找到主人赔偿,同时也不责怪偷食的军人、因此,军士和百姓都非常感动喜悦。到了西河城下,百姓有想进城的,便听任他们进去。郡丞高德儒关闭城门拒守。已丑(初十),攻下西河城。捉住高德儒押到军门。李世民历数他的罪状说:“你指野鸟为鸾凤来欺骗皇上,取得高官,我兴义兵正是为了诛除你这一类的谄佞小人!”便把他斩首。其余不杀一人,秋毫无犯,慰抚官吏百姓,让他们各复旧业,远近的人听说后,都非常高兴。李建成等人引兵回到晋阳,往返只用了九天。李渊高兴地说:“这样用兵,就是横行天下也可以了。”于是便定下了入关的计划。
李渊开仓赈济贫民,应募从军的人更多了。李渊命令建立三军,分为左右两部分,通称为义士。裴寂等人尊称李渊为大将军。癸巳(十四日),设置大将军府。任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和原长安尉温大雅为记室,温大雅仍然与弟弟温大有一起掌管机密,任命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和武城人崔善为、太原人张道源为户曹,晋阳长上邽人姜谟为司功参军,太谷长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以及鹰扬郎将高平人王长谐、天水人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其余的文武官员,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李渊又封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归他管辖。封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三统军归他管辖。二人各置官属。任命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谘议谯县人刘赡担任西河通守。
【读解】
         隋炀帝的腐朽统治,受到了两股力量的打击。一股是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是在以隋炀帝为首的上层统治集团无止境的经济掠夺和严酷的政治迫害下,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才揭竿而起的。另一股则是从隋朝统治集团中分裂出来的官僚地主的武装力量,他们之所以起兵,完全是出于乱中夺权,混水摸鱼的目的。这些集团中的一些人,目睹隋王朝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已经岌岌可危了,便伺机起事,准备取而代之。这些人起兵反隋,实际上是一种可怕的政治投机和赌博。李渊在其子李世民的怂恿和强迫下决定起兵时说:“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就是说,如果侥幸成功,就能“化家为国”,当皇帝,统治全国,子子孙孙享受荣华富贵;如果失败了,则全家人的性命都会赔上。这种赌博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危险的赌博了。在所有的赌博中,政治赌博可以说是最大的赌博。天下大乱时,参加政治赌博的人很多,但赢家却只能有一个。在李渊起兵前,杨玄感的造反算是较早的。与李渊起兵几乎同时的则有隋鹰扬郎将梁师都,占据了朔方郡;马邑富豪隋鷹扬府校尉刘武周,占据本郡;金城校尉薛举,起兵自称西秦霸王;武威富豪李轨,割据河西诸郡,自称凉王;萧梁子孙萧铣,占据巴陵,称梁王;江都通守王世充占据洛阳称帝。当然,除李渊一人是赢家外,其余的人一概输得精光。为了夺取政权,这批人的手段大多非常卑鄙。李渊起兵时,派刘文静给突厥始毕可汗上手启,卑躬屈膝地向突厥称臣,乞求突厥的支持,说:“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此外,如刘武周受突厥封为定杨天子,梁师都为解事天子,郭子和为平杨天子。他们无一不投靠突厥,依倚突厥为援。
         李渊实际上是一个庸才,胸无大志,优柔寡断,缺乏政治眼光。在隋朝政权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时刻,仍然不能认清形势,毫无思想准备。在生活作风上,只知道饮洒作乐,好色荒淫。隋炀帝晋阳宫中的宫人,他竟然敢取来侍寝,其他的事情便可想而知了。当李世民劝他起兵时,他吓得来竟要执送自己的儿子到朝廷治罪。他之所以起兵,完全是出于形势所迫。
         促使李渊起兵,以及唐朝的建立,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冒的风险也最多。赌注既然下得这么大,那当然是为了日后皇帝的宝座。所以,李世民后来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亲哥哥建成、弟弟元吉,逼使父亲让出皇位,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谁不想当皇帝呢?兄弟都敢杀,父亲有什么不能逼迫的呢?
         李渊从太原出兵,非常顺利,很快便占领了首都长安。这是因为农民起义军已经在关东击溃了隋军的主力,李渊因此能够趁虚而攻占京城,夺取政权。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李世民等人正确的军事指挥,以及能够顺应广大人民的愿望,做出了一些收买民心的工作所致,这与隋朝的残暴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实,哪一个封建王朝在开初的时候没有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呢?但是,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