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寨紧压茶审评术语,助你成为茶中高手

 叁生 2024-05-20 发布于广东

图片


1.水味,即茶水分离,常见于雨水茶,这几年山头茶流行,有些品牌收山头茶,只收雨水茶。水味,也可以区别茶叶档次的一个条件。另,也有冲泡不当的情况。
2,水路。指茶汤入口感觉细腻或粗糙。与茶种有关,比如易武茶整体较班章茶要细腻,易武森林茶又较普通古树细腻等等。以水路细腻为上茶。如乔木中小叶型普遍比乔木大叶型要细腻。总之,与生态、茶区、茶种相关。有人讲与树龄有关,未必如此,否则,很多所谓上千年(有争议)的古树,品质平平,价格不高,原因就是茶种不好,品饮的价值不高。
3.化。不是接化发,是指苦涩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长,以短为上,难消退为下。一般来讲,古树化得快,小树化得慢,台地难化。有人以苦涩轻重作为茶叶高低档的判断,未必是如此,有些新茶好喝,隔年就无味,这与茶种有关。茶叶微苦微涩,能化,往往是茶叶有存放价值的判断。(指新茶)
4.生津,内含物高,脸颊分泌唾液。好听的说法,舌底鸣泉。回甘,茶微苦,即回甘,一般讲生津回甘,其实是两码事。
5.喉韵,喉部有甜韵,清凉,清爽感,一般是古树茶有此感,尤其是森林茶。尤其高端的茶,一直到肠。具体原因不明。有人用背茶多酚,茶多糖等等名词来解释,不知所谓。也有人讲熟茶有喉韵,极为罕见,市售普洱茶原料极少有用古树的,而且生熟茶转化路径不同,结果也不同。
6,苦涩平衡,所有茶都有苦有涩,关键是口感能达到平衡,即为好茶。有人以涩为标准,判断是否古树,错之又错。一般来讲,临沧茶,易武茶涩感轻,班章重,思茅更重,这是大茶区的辨识。具体到古树是否涩,与茶种,季节,加工都有关。就茶种讲,无量山,老班章,麻黑,落水洞,一扇磨古树也涩,难道就可以辨认为不是古树?
7,重实感:有沉重感,一般是春茶。有人以此为辨别大小树的区别,同一片区(小茶地)有可能,大树重于小树,不过,行业一般不以此为标准,比如林子里的小树,如果一年只采一次,也有重实感。
8.锁喉。喉部不适感,低端熟茶,仓储不当老茶中常见,初制也会导致,一般是炒制时间过长,香味好,不耐存放。农残也会导致。
9,匀净:指叶片大小一致,绿茶为上等茶,普洱茶则可以作为辨识台地茶的标准。
10,扁瘪,短碎,卷曲,品质普通。
11,蛤蟆背,指茶叶叶背起蛙皮状。多年前,某地ZF 曾经作为评判百年老茶的依据,其后又作为古树茶的辨认标准。其实,就是老叶子,常见于轻发酵熟茶。
12,细紧,细长,紧结,指茶叶条索嫩紧结,一般指高档绿茶。普洱茶反之,一样可以作为评判台地茶的标准。这也是专家审评茶叶大奖,频频与市场相反的原因。普洱重味,不重型。
13,肥壮:芽叶肥大,叶肉厚实。未必是台地古树辨认的依据,普遍而言,台地茶芽叶更肥大,尤其易武区域古树茶,芽头未必肥壮。有一种茶,纯芽头,芽身满披白毫,为剧毒,不推荐品鉴,有茶商洒面,作为老班章的证据,实为某地大白茶。(专指云南茶区,其他茶区不在此列)
14,粗老,粗壮:茶叶叶质硬,叶脉隆起。绿茶用来描述低等级茶叶,普洱茶反之,粗老叶不一定是粗老,味道相反,可以甜润细腻,尤其是茶种的区别。
15,嫩绿,嫩匀:细嫩,匀齐。高档绿茶亦然,普洱茶一般指台地种植,方便采摘的品种,比如很多号称古树茶的茶饼,芽白而肥壮,普遍是台地茶洒面。
16,光泽度,光泽度是判断茶叶好坏的重要依据之一,如陈暗无光泽。多见于陈茶或受潮的茶叶。传统的辨识茶,以颜色为审评标准,普洱山头茶的审评则不在此列,如易武有原始森林的茶叶,有一种色泽乌黑发亮,为顶级茶中的顶级茶,如是绿茶标准,则为中低档茶。光泽度好,一般是好茶的标准,比如四星凤凰寨,存放一年后,光泽度较高。
17,墨绿:干茶色泽呈深绿色,有光泽。绿茶审评,一般评定为中档绿茶。普洱茶则不一定,一般是水含量较高的森林茶才有墨绿油润感,是高档茶。(不是唯一标准)
18,茶汤明亮:茶汤清澈透明;茶汤是辨识手工,机制茶的依据,机制茶更清透。只不过,此辨认方法意义不大,比如一般春茶有毫,第一年会略有浑浊,高档茶依然是高档茶,第二年就会通透。作为大小树参考的依据之一吧。如凤凰寨之落水洞,第一年茶毫多,实际是春茶,手工茶说导致,第二年茶汤即通透。
④黄亮:汤色黄而明亮。一般指陈年茶汤,汤色明亮为加分项。如果是新茶,则有渥黄手法,存放后的问题较多,如涩反,不耐泡,茶汤薄等等。。
④红梗红叶:叶底的茎梗和叶片局部带暗红色。多见于杀青温度过低,如低温长炒,此等茶一般为下等茶利用初制伪装上等茶。另一种为茶园为原始森林深处,鲜叶搬运不及时导致。具体得结合滋味审评,不是判断高低好坏的唯一标准。
附录,常用术语
1,黄绿:色泽绿中带黄,有新鲜感。绿茶为中高端茶,普洱茶新茶指中低档茶。
2,浑浊:茶汤中有较多悬浮物,透明度差。多见于揉捻过度或酸、馊等劣质茶。
3,清高:清纯,高而持久。普洱茶中见于中小叶型茶,(不是中小叶种)如倚邦片区茶。
4,浓郁纯正:香气浓烈持久,香气正常、纯正。常见于易武古树的特点
5,烟焦气(味):茶叶被炒制失败,烧灼但未完全炭化所产生的味道。
6,烟味:茶叶在烘干过程中吸收了燃料释放的杂异味。
7,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
8,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多见于夏、秋季杀青不透下低档茶。
9,陈闷:香气失鲜,不爽。
10,鲜爽,鲜醇,鲜浓:鲜爽甘醇,有活力,茶味新鲜浓爽
11,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12,浓厚: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13,醇厚:茶味厚实纯正。。
14,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15,生味:多见于杀青不透。
16,生涩:味道生青涩口。夏、秋季的绿茶如杀青不匀透,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的滋味。
17,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夏、秋季制作的大叶种绿茶。
18,青涩:味生青,涩而不醇。常见于杀青不透的夏、秋茶。
19,苦味:味苦似黄莲。被真菌危害的病叶。个别品种也具有苦味的特性,用紫芽加工的茶叶,因花青素含量高,也易出现苦味。
20, 味鲜:味道鲜美,茶汤香味协调。多见于高档绿茶。
21,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受潮茶。
22,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茶。
23,粗涩:滋味粗青涩口。多见于夏、秋季的低档茶。
24,秋香:秋季生产具有独特的香气,为一种季节香。
25,山头味: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
26,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
27,浓醇:醇正爽口,有浓度。
28,浓厚:茶味浓度强度的合称。
29,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30,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31,烟味:茶叶在烘干过程中吸收了燃料释放的杂异气味。
32,陈霉气:茶叶受潮变质,被霉菌污染或储藏时间过久,含水量高,产生的劣质气味。
33,甜爽:茶味爽口回甘。也称“甜润”。甘甜醇和。
34,甜醇:味道醇和带甜。
35,鲜醇:茶汤内含物丰富,味道鲜爽甘醇。
36,味淡:由于水浸泡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浅薄。
37,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
38, 异味:杂异气味的总称。
39,滋味:醇厚柔和,生津回甘,润滑。
40,叶底:条索饱满,条索紧密且有弹性,叶面平整,有光泽,叶底匀整,韧性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