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中诗报 2024-05-20 发布于河南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作者/左建协(剑石)

读诗歌发现,很多初学者不懂象征这个基本的表现方法,甚至已经用了还不知道。因此讲讲象征问题。

象征,一般是通过某种具体事物表现与其接近的某种事物或思想、感情、观念等。其运行机制主要靠联想,其功能是用具体暗示抽象。

象征分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固定象征和临时象征、单意象征和多意象征等类型。

象征是一种表现方法,不是修辞手法。以上都属于基础知识,大家可在网上搜索、学习。研究象征,要弄清以下几点:

1、诗中只出现象征物,不出现被象征物。出现了就不是象征。

2、因为用的都是具体事物,象征物就是诗中的意象。

3、象征跟比喻不同。比喻是通过事物的相似点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比到一起,重在语言表现的意象化;而象征是让人通过联想和联系由象征物想到被象征物,重在整体立意和局部蕴意。

以上都是象征的基本知识,大家可以上网搜索、学习。我们重点研究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先用两种整体象征的诗说明象征诗的基本写法。

1、只需描绘或刻画象征物,不用也不能提及被象征物。如用了,不仅不符合象征的要求,更会因不含蓄使诗味荡然无存。如著名诗人艾青的《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此诗属于多意象征,为诗人1954访问智利后所写,一般认为是歌颂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同时也可以理解成赞美一切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坚强意志。文字只说礁石如何如何,但人们都能透过字面,体会到里面包含的深刻含义。

2、尽量多方面、多角度地利用和展现象征物的各种特点和特性,以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现实生活。如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让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边。

此诗是单意象征,只指旧社会的中国农民。由于刻画得十分细致,几乎每一行都是一种表现,所以,深刻揭示了旧社会中国农民饱受压迫又忍辱负重的精神状态。

现代诗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但象征诗的基本写法不变,只是层次更丰富些,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复杂些。如“作二代”贾浅浅的《树》:

它把看不见的黑暗

变幻出纷繁的形状,绚丽的色彩

但有时,黑暗里的魔鬼

总是爬到它的枝条上

摇落所有的叶子

裸露着的光明

牢牢握在每片树叶手里

晃动,或者消失,它都保持着

罕见的沉默,不与风暴讨论得失

不与火焰谈论生死

贾浅浅有的诗遭人病垢,但这首《树》还是不错的。全诗以树写人,巧妙地构筑了“黑暗”、“黑暗里的魔鬼”、“裸露着的光明”以及两个“不与”等一系列象征性意象,通过三个层此的推进,深刻反映了人生遭遇的挫折和打击,以及人们应有的沉着机智的应对态度。

整体象征的诗歌,由于全是象征手法,比较容易分辨;而局部象征的使用,却不好掌握。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不太准确但又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一段文字表达的是其本身的意思,还是别的意思;本身意思的不是,另有所指的才是。如诗人康雪的《只有夜空如此美丽》:

今夜群星给我的光芒

能留到余生用

事事如意的话,下辈子也用不完

但不幸的是

我已经不需要再依靠美好事物

活下去

认识到自己只是蝼蚁

认识到更多的人只是蝼蚁

就不再悲痛

第一句“今夜群星给我的光芒”就是象征,暗示它使“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美好,一片光明,进而产生追求美好人生的动力。所以,才说这“能留到余生用”,甚至“下辈子也用不完”。如果这一句只指夜空里群星闪烁的美景,这种美景是不会对“我”的人生起这么大作用的。由此可以看出象征的巨大功能和魅力。

限于题意,本来分析到这里即可。但由于面对的是初学者,所以顺便串讲一下全诗。

从“但不幸的是”这一行以后是个转折,说的是自己“已经不需要再依靠美好事物∕活下去”,这是对前边“群星给我的美好启发”进行的修正甚至否定。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答案在最后一节:我已经“认识到自己只是蝼蚁∕认识到更多的人只是蝼蚁∕就不再悲痛”,说明作者经过人生历练,已经抛弃了不切实际的浮躁心理,对凡夫俗子的人生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和心态。

全诗不长,却安排得曲折有致,有转折,有伏笔,到最后妙给答案。从技巧的使用看,比起死板的平铺直叙来,也要好得多得多。

初学者运用象征手法容易出什么问题呢?最常见的是:诗中用了象征,自己却不知道,更不会依照象征的写法加以表达,以致造成在极不自觉的情况下问题频出。请看《和解》:

在雨季没有来临之前

我已学会了和解

与雨和解,便得到了阳光

与世界和解,便得到了宁静

褒义与贬义,有时毫无意义

每个角落,都能解读存在的合理

当雨静静地落下来,带着月光和星子

每一个路灯下的影子,不再倾斜

稍一阅读,就知道此诗用的是局部象征手法;这里的“雨”不是自然界的雨,而是一种什么力量或什么因素的代称。否则,无法引出“褒义与贬义,有时毫无意义∕每个角落,都能解读存在的合理”这一节议论,更无法带来另一处即最后一节“当雨静静地落下来,带着月光和星子∕每一个路灯下的影子,不再倾斜”的象征性结论。

但作者却不知道这是象征,一、“在雨季没有来临之前”,开头就写成了自然界的雨;二、全诗没一处写出或暗示“雨”象征着什么,更没写出人们怎么与“雨”和解这一本该当做重点问题来处理的关键所在——仅以“与雨和解,便得到了阳光∕与世界和解,便得到了宁静”一笔带过,这就使全诗没写出任何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思考,同时也使第二节的议论和最后一节“雨中路灯下的影子不再倾斜”这句颇有深意的结尾成了空话,给不了读者心灵任何的补益和启迪。

但此诗读起来,人们却觉得它非常流畅,含义好像还很深刻。为什么会这样呢?奥妙在于:作者在前边虽然没把“雨”当成象征物来处理,但却在后边盗用了“雨”的象征含义并“思维”了下去。这实际上是一中“硬跳过去”的错误写法,不仅是不符合文理,更严重的是,使这首诗丧失了应有的价值。

这种教训,当然深刻。愿大家都能汲取!

左建协(剑石)所写的诗技专著《现代诗写作基础技法》由线装书局出版,有欲购此书者,请直接加左建协本人18831954087(微信)联系,非诚勿扰!

相关链接

要想写好诗,就找《现代诗写作基础技法》

如何保证一首诗高度统一之一:用意象贯穿

怎样保证一首诗高度集中之二:用主旨统帅

如何保证一首诗高度集中之三:用逻辑严谨

创造诗歌意象的一般方法

本栏编辑||海底月

声明||非商业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  新诗与诗词探讨原创投稿邮箱:zgsgb2@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