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事 | 小议读书的惠与累

 真友书屋 2024-05-20 发布于浙江

编者按

读书,作为人类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便被视为无价之宝。然而,读书也并非全然轻松愉快的过程,其中的“累”同样不可忽视。正是这种“惠与累”交织的复杂体验,使读书更加有趣。来听听书友是错总不对(个人店铺主页眼中读书的惠与累吧~

农耕时代,除却博取功名,读书一直是件既儒雅又潇洒的事,不然就不会有明明是好吃懒做,偏偏写成了高大上——什么“日高窗下枕书眠”,什么“手倦抛书午梦长”,至于“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更是透着几分狷狂了。有些文人墨客有时候读书甚至读出了异乎寻常的优越感,比如清代的汪应铨在其《题读书楼》一诗中洋洋自得:人生何谓富,山水绕吾庐,人生何为贵, 闭户读我书。读书真算不上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看看故宫乐寿堂乾隆手书的那副对联:座右图书娱画景,庭前松竹蔼春风。该说不说,二者气概上还是差别蛮大的。

好了,气概咱们先放一边,还是谈谈读书的所惠与所累吧。

读书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细数可以说蛮多。拣几个主要的说。

读书之惠——可以打开做人做事的格局。读书就是和许多高人对话,和高人对话开阔的不仅是眼界,还有胸襟。有一句话说的好: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格局打开了,便会明白,这人世间没有什么是值得计较的。

读书之惠——可以增长才干。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做一碗面条,书里都可以找到,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出去应聘找工作,厉害一点的,还可以“货与帝王家”。

读书之惠——还可以交友。两个男人喜欢同一个女人会成为仇敌,如喜欢同一本书则会成为朋友甚至知音。当年多少人因为热爱读《共产党宣言》成为了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读书之惠——当然还可以供消遣,个人认为,独处时读书是最好的消遣方式,高朋满座时可以谈点冷知识掉点书袋。我记得当年在央视青歌大赛上,作为特别评委的余秋雨就是这么玩的。

至于读书之惠可以培养人的气质改变人的颜值,我就不多唠叨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都晓得。

读书惠人,读书也会累人。最直观的印象是现在好多学生的书包是带轮子的。为孩子减负一直在呼吁,也付诸了很多行动,但减负的尽头是高考,毕竟211是有限的,985更是不多,最后能够跻身其中的肯定是那些读书多受累也多的孩子。

读书之累在——会让人变迂腐。《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一件真事:崇祯年间,清军逼近某城,城内各家打点细软竞相出逃,一老翁对着门上贴的门神叹曰:使今日有一人如尉迟敬德、秦琼,当不至此。邻居两个秀才听闻,与老翁辩曰:此神荼、郁垒像,非尉迟敬德、秦琼也!这老头也是狠人,搬出书来为证,两秀才也不惯着他,引经据典滴水不漏,结果耗时弥久,城门已阖不能出,及清军破城,两户均遇难。读到此,不禁让人发出猪一般的笑声。

读书之累在——会限制人的闯劲。书本上的思想会启迪人,也会桎梏人。书本上说的那些行,不一定行,书本上说的那些不行,有可能行。于是我们看到,有些事反而是不读书的人干成的。书上曾经说吃菠菜可以补铁。这一说法来自100多年前科学家的一次测算错误。如果信书,菠菜当饭吃,可能铁没有补上,脸可是先变绿了。

读书之累在——会拉低情商。书本建立的体系,特别是道德体系往往是与现实世界有不一致的地方。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读书人原则性太强,总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事物,忽略了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懂得变通。最大的笑话应该是孔夫子过盜泉不饮……

读书之累尽管还可以枚举许多,但是,这依然改变不了惠永远是主流。还是那句老话,开卷有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