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 的区别和应用1、苓桂术甘汤

 lixukai阿开 2024-05-20 发布于广西
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  的区别和应用
1、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水饮所生,多因脾虚不运,阳虚阴凝。方中用茯苓利水,是治其标;配合白术、甘草补脾,以绝水之源,乃治其本。桂枝温心阳,振胸阳,散寒凝,降逆气,用之可收以阳消阴,制水上泛之功。水停中焦,最易犯上,此乃心属火,水克火之故也!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可补心阳。桂枝在温阳之际,尚有降逆之功,故能实其上以制其下也。
2、苓桂枣甘汤由“茯苓、桂枝、大枣、甘草”四味药组成。《伤寒论》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
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心阳随汗液外泄而受损,上虚不能制下,以致水气蠢蠢欲动,欲作奔豚。欲作者,将作而未作也;虽脐下悸动不安,但尚未见逆气上冲也。此证因汗多伤阳所致,故重在补心阳生津液,水当利但不宜太过也。大枣补脾而能生津,其性甘缓,以其配茯苓而用之,可利水而不伤津液也。
3、苓桂姜甘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四味药组成。《伤寒伤》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水停中焦,阳气受阻,不达于四肢而手足厥冷,此病因在于水饮而非寒凝也。若不散其水饮而治肢体厥冷,治为不当。若水饮下注胃肠则生腹泻。此证水饮较甚,用生姜散水气。
鉴别使用:白术、大枣皆能补脾。苓桂术甘汤用白术意在运脾利水,苓桂枣甘汤用大枣意在保津利水。苓桂姜甘汤重用生姜,意不在补,而在散。生姜辛烈,发散水气之力犹强。苓桂术甘汤重在治脾,苓桂姜甘汤重在治胃。此三方,看似雷同,但一味药之差别,其所治之病机并不同,经方组方之严谨精妙,令人叹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