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门联故事(恩承北阙,庆洽南陔)

 寂寞中快乐 2024-05-20 发布于北京

恩承北阙,庆洽南陔

        这座大门门牌号是草厂六条,那还是2016年国庆其间收获的。

草厂六条胡同是草厂胡同群之一,位于前门地区中南部。南北走向,长276米,宽3.6米。北起西兴隆街,南至北芦草园胡同。历史沿革同草厂头条。明称羊房草厂六条,属正东坊。清称草厂六条胡同。民国时期称草厂六条。1965年北京地名调整时定现名。胡同内曾有孝感会馆等。

◎ 门联源头

        “北阙”和“南陔”是这幅门联的核心要义。

        “北阙”,有两种含义:①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②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就①而言,又称华盖,是指古代皇宫正殿前左右的建筑。它是一种中轴对称式建筑,常用于翼廊和朝阳阁的上面,作为一种装饰性的建筑,在宫殿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就有明确记载:“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唐·颜师古·注:“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

        这种建筑样式最早源于周朝,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阙开始被用于皇宫中,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在中国古代的皇宫建筑中,北阙通常位于正殿前左右,其形制也一直保持着中轴对称的特点,因此在宫殿建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北阙所表现的是古代宫殿建筑的美学和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誉为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北阙依然是人们向往的梦想之地,不仅在文化、历史上深受人们喜爱,也在生活中成为一种时尚的表现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随着时间推移,其义越来越向②演变,以皇宫的某种建筑符号代替当朝政府或天子。《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都是表达这种含义。

        “南陔”,《诗经》篇目第四卷《小雅·鹿鸣之什》的最后一篇,与另两篇《白华》和《华黍》,以及《小雅·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等共六篇,都仅有篇名而无文辞。《经典释文》认为:“盖武王之时,周公制礼,用为乐章,吹笙以播其曲。”故称之谓“笙诗”,亦称“六笙诗”。

        《毛诗序》认为:“《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絮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粱彼也,有其义,而无其辞。”又说:“《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祟丘》,万物得极其高大也;《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南陔》、《白华》、《华黍》都是燕飨之乐。《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文选·束晳》:“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 李善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 唐·杨炯《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帏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宋·苏轼《送程建用》诗:“空馀南陔意,太息北堂冷。”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阙南陔之思矣。”鉴上,“南陔”,逐步引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

◎ 基本释义

        综合以上分析,再细看这幅门联。恩:恩惠,恩宠;承:敬辞,表示受到,蒙受。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引申为当朝政府,也即现在的党中央。庆:福,幸福;洽:滋润,润泽。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引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整幅门联大致是讲:恩承北阙,即蒙受朝庭恩惠,赞誉皇恩浩荡,同时又炫耀家族沐浴皇恩。庆洽南陔,即有孝敬父母、奉养双亲之意,又有表达家庭生活富裕、载歌载舞,一派祥和安乐之状。

◎ 评释浅见

        “恩承北阙,庆洽南陔”,蕴含了两层深义。其一是国家层面,表达的是“忠”,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自然归由个体的辛勤努力,但其本质是国家或天子所赐,这在封建社会尤其突出。突出个体而罔顾国家,显然是本末倒置,是对国家的不忠。对照当今社会,有些企业或个人只顾个体利益,对国家大政方针缺乏全局认知,稍有对已不利便牢骚满腹,真是一叶樟目,是忘本了,上纲了讲是“不忠”。其二是家庭层面,表达的是“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从业之本,是对国家履忠之基。在实现荣华富贵欢庆愉悦之际,绝不能忘记对父母双亲的奉养和孝敬。一幅门联,“忠”“孝”两全,既高大又渺小,既顶天又敷地,可见最早使用这幅门联的家庭,其社会地位和家族声望应该是有很好基础的。

◎ 门联小知识

        【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九至二十之间的联语。

        【长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各达二十字或以上的联语。

        【句脚】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

        【联脚】整幅联的尾字称之为联脚。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五代时,蜀后主孟昶(音“厂”)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确凿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明代时,“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例: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