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上班八年,我的生活和感受

 知易行难nev5ph 2024-05-20 发布于河南

我是2011年研究生毕业的,之后上了5年班,前三年在事业单位,后两年在互联网公司。2016年9月起,不再上班了,也没找过任何工作。不上班一年后,我就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上班了,除非缺钱。因为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上班。不上班可以,没收入不行。我这八年是有收入的,前面4年,收入来自微信公众号(我也有别的平台,那些平台没有收入);后面3年多,收入来自开写作班和公众号。

2023年以来,这两块收入都在急剧萎缩。虽然萎缩,吃饭还是不成问题的。只要别瞎炒股、乱投资、生大病,吃饭应该不用担心。其实,除了炒股我也不会别的投资,要是会,现在可能就没饭吃了。我过去几年经历的最大折磨就是父母失败的“买商铺”投资,早前上班时候还经历过家里失败的民间借贷投资——两次官司都是我主张打的,对我理解社会非常有帮助,但真不想再有任何这种经验了。

不上班的八年,我对自己和社会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就不说了,说说对自己的认知:

1、我不适合上班,也不适合创业

我在2011年毕业后,进入事业单位刚工作一两个月,就发现了自己不想上班。其实,2008年本科毕业后,我也短暂工作过一个多月,那时候也发现自己不适应上班,但那时候不想上班可以有别的选择——考研。等研究生毕业不想上班,总不能再去读博——当时(2011年秋天),我倒真有一天晚上无聊地查过读博的事情,但又清楚不该通过那种方式逃避现实,甚至偏执地觉得,自己不适应社会是因为上学时候读了太多国学方面的书,从而勒令自己在一段时间内不要再碰国学。——现在看,那个想法恐怕不偏执。

我后来见过很多读国学的书读傻的,对社会的理解肤浅幼稚,又无从拓宽视野改变生活轨迹的。我在事业单位的三年基本就是这情况。稍微不一样的是,上班第一年我就出书了,并且不停地在网上(最早是人人网,后来是豆瓣、知乎、微博)写文章,给生活和事业找到了另一个窗口。也正是因为这个,三年合同期满后我才能跳槽到互联网公司(三年内跳槽需要赔一大笔违约金,即解决户口的费用)。但回过头看,那时候虽然在网上也拥有一些读者,但对社会对现实的了解极其匮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是环境限制了视野。

真正对社会多一些了解,是在2016年10月离职以后。让我增长社会经验的主要几件事情是:1、2017年我爷爷生病到去世;2、2018年参与朋友的纪录片项目;3、2017年到2019年接触学佛团体;4、2020年以来开写作班;5、2021年到2023年看房、买房和装修;6、2022年到2023年打官司。——这是从个人经验上说的,大环境带来的认知变化就不说了。其中,给自己带来最大焦虑的、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自己对人生和社会认知的,是我爷爷生病到去世的半年,和打官司的一年三个月。我由此知道,一个人后来成为什么样,固然和先天气质有关,也是后天际遇塑造的。说白了,有你无从选择的地方。

可能有点跑题了。绕回来说。我不适合上班,是不适合听别人的命令。因为领导安排的事情在我看来几乎都是没有意义的。我说“不想上班”不是上班累,而是觉得生命不应该徒然耗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我在事业单位干的工作,对我个人而言,没有一件有意义。对单位而言,90%没有意义。但是,你来上班,总得给你派点活,用考勤来耗住你。如果没有任务,那就想出个任务让你干,是这么个逻辑。比如,一笔拨款到了年底没花掉,就把单位门口的路挖开修一遍。所以,这种工作我没有办法接受。

后来到互联网公司,我的岗位是主笔,相对自由很多,工作也比以前有意义多了;但仍然有领导,有单位的约束。这对一般人来说也许够好了,但对我来说,还是不能尽兴。那时候不用坐班,每周写两三篇自己命题的文章,类似全职专栏作家。只是在选题上更灵活。虽然灵活,但也总不能一星期啥也不写、三天不露面。所以,辞职一年后,就再也不想回到上班的状态了。

我也不适合创业,因为不喜欢命令别人。我受不了别人对我颐指气使,也做不到对别人颐指气使。我公众号后台只有自己操作,每一条留言都是我本人回复的,写作班也没有任何助教;包括剪录音这种机械的事情,也都是一个人做。我只有一个手机号、一个微信,实名上网。这些都注定我创不来业。

2、我始终很边缘

我是个作家。但不是典型的作家。如果要给作家归类,我恐怕只能归到“其他”一类。我不是搞严肃文学的。搞严肃文学的是那些在《人民文学》《收获》等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我也不是搞网络文学的,自己都不看网络小说。我不是体制内作家。体制内作家是作协发工资的。我不是自媒体作家——虽然靠自媒体有收入,但公众号上的文章并不是自媒体的做法,我的公众号唯一像自媒体的地方就是有广告。我出的书也和自媒体没啥关系:《红楼碧看》《水浒白看》《秋素春秾》《韩愈传》等。我上班的5年出过4本书,不上班的8年又出了5本。翻翻书的封底,分类是“文学、畅销”。但是我的书不畅销,我也不是畅销书作家。我把畅销书理解为作者每本书可以拿到30万以上的版税。我出一本书,版税大概10万块,最多的一本20万出头,不算滞销,但也谈不上畅销。

我微信上加过一些作家,但和作家圈子不来往;加过一些媒体人,但和媒体圈子也不来往;加过一些人文学者,但和人文学者也不来往;加过一些学佛居士,但和学佛居士也不来往;加过一些影视从业者,但和影视从业者也不来往。我说的不来往,是指和圈子不来往,和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朋友圈甚至不点赞。但也有个别有私交的,比较密切的,是一年能见一两面那种。疫情之后,超过一年两面的关系,在我这里都是寥寥无几的。

不过我觉得,和人交流很重要。尤其是和专业、行业背景不一样的人交流。但深入交流的机会很稀缺。不仅我这样,成天混圈子的人恐怕也是这样。并不是约别人见面吃个饭,就能深入交流。很多时候要做事情。但并没有那么多值得做的事情。

3、我渐渐明确了自己的禀赋

也就是疫情以来的几年,我渐渐明确,自己的禀赋在阿毗达磨。我广泛阅读佛教著作是从2013年开始的。2016年秋天离职后,头几年也是广泛涉猎,没有自己的专攻。说白了,别人聊什么,自己也去掺乎。2020年夏天之后,重心慢慢转移到阿毗达磨上了。一个人要有自己的阵地,这是我毕业后花了10年才认识到的。好在毕业十年后,我终于确认了,阿毗达磨是我的阵地。

这种确认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对我不存在所谓的顿悟。而是花的时间在积累,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理解逐渐加深,有些东西就慢慢显现了。类似于天亮:天不是一下子就亮起来的,但从摸黑到天明,算一下时间,其实也不长。在一天当中,天色转明的过程可能也就半小时,相当于一天的1/48。如果用两年来比拟人生的1/48,我确认这件事情的时间大概是从2020年底到2022年底。虽然此前我也多次翻阅过《大毗婆沙论》,发现过阿毗达磨学者博论专著中的不少错误,但还说不上确认禀赋。我把确认禀赋看成是,有一种内在的东西给你带来信心,而不是外在的(比如别人的肯定)。很多年轻人把来自权威的肯定看得无比重要,不少不算年轻的人也是,那是不成熟的表现,是没有确认禀赋的体现。因为你一旦确认了自己的禀赋,谁有禀赋谁没禀赋你一眼就看出来了。

逐渐确认阿毗达磨禀赋的两年内,我主要做了三件事:1、背熟了《俱舍论》颂;2、自己设计解答了六七百道阿毗达磨问题;3、建了“尊重毗昙”群,和许国明讨论若干问题。此外,间或写过一些阿毗达磨随笔文章。

确认自己的禀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是枯燥沉闷人生中为数不多的乐趣。它给我带来的重大转变是:渐渐放弃了对噪音的关注。

什么是噪音?来自社会和时代方方面面的声音,都是噪音居多。但在你听到清晰声音之前、乐音之前,你分辨不出来什么是噪音。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有人会听社会上的动静,有人会听权威的动静,有人会听流行的动静。而当你捕捉到宇宙深处传来的一丝微弱声音,你会迅速失去对噪音的兴趣。只是,什么样的人有机会捕捉到那些微弱的乐音?可能是边缘的人。那为什么那些人会比较边缘?我想,主要是天生的。

4、我的写作进步了,兴趣也衰减了

写作是我相对普通的禀赋。我好像只有这两种禀赋。写作是高度依赖质料的技艺。质料就是生活。写作好比厨师的手艺,而生活是食材。无论厨师有多好的手艺,没有食材,他也拿不出一份像样的饭菜。而平庸的厨师一旦拥有好的食材,也能摆出一桌不错的菜。前一阵我看见一篇稿子,有个作者说自己写了十四年才挣十万块,他打工题材的书小火之后,有媒体采访他,他好像渴望跟记者聊马尔克斯、卡夫卡,而记者总是问他打工生活。我看到这段的时候想,他真是不懂,马尔克斯卡夫卡对他的写作毫不重要,打工经历才至关重要。只是很多作者不明白这一点。

我年轻一点的时候,写过十几年的毛笔字(当然不是每天写,但也总没有彻底放下),那时候我始终不明白的一点是:你想搞创作的话就应该直接创作、多创作——这里说的多创作是,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笔墨纸,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写不同大小的字。而不是用同一种笔在同一种纸上临同一种帖若干年——那样的话,当你想创作的时候,一换笔一换纸,什么都不对了。就像学骑射的人,有些人在地上练得很好,骑上马背,马跑起来一颠,他连把箭从筒里拔出来都做不到。

我在互联网公司当主笔的时候,虽然每周都写两三篇,但现在看,那时候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那时候会细腻地处理,但理解远远没有现在深刻细致。现在深刻细致的理解,是开写作班教了几年之后才慢慢体会到的。不过,我现在写文章都很随意,甚至比较粗糙,因为热情没有二十来岁的时候高,懒得多花功夫了。

就像“善易者不卜”,一个擅长写作的人(说的是文学写作),最成功的地方不是写出了优秀作品,而是规避了有望成为好作品的素材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了解戏剧性的最大好处是,让生活不再出现戏剧性,把戏剧性扼杀在摇篮里。但是,生活中注定有些东西你无从扼杀,有些命运难以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