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甸树蛙,小齿山蛭,红瘰疣螈

 植物游记樊蓉 2024-05-20 发布于贵州
写在前面

我们居住的地方海拔大概在1300米左右,这里过去种田的时候,还能在田里看见红瘰疣螈等野生动物。

随着化肥农药的使用,本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大部分物种也都跑到了比这里更远,海拔更高,人迹更罕至的地方生存。

去到高黎贡山略深的地方,原始森林的面貌浮现在我们眼前。

缅甸树蛙在小水塘里懒散的游泳,红瘰疣螈在草地上慢慢悠悠的散步。

一路上也都是各种各样没有见过的植物在开花,感觉实在是开心极了,这感觉真的很满足,本想着可以一饱眼福。

但,身上爬满了蚂蟥,我们一行人果断撤退。

也许就像野生动物怕我们,我们也怕蛇和蚂蟥一样,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总还需要些磨合和适应。

当我们处于大自然当中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排在中间,有怕我们的动物,也有我们怕的动物。

在大自然的厮杀面前,那些奇奇怪怪的物种,就如西游记里面的妖魔鬼怪一般。

虽然长得五花八门,但奈何人家有本事在大自然里面生存,还都有着一技之长。

我们去了,根本活不下来,山蚂蟥这个物种齐上阵的话,就能把我们吸干。

小齿山蛭这玩意会变大变小,还会变粗变细,看起来柔软的不得了,但是它居然能剥开我裤子的纤维缝隙,像根针一样的扎进去。

即使快步跑出来了,但还是膈应,总觉得自己身上某个位置还藏有蚂蟥,未被发现。

遇见的这三个动物里面,红瘰疣螈的资料多一些,我们来看一看。

大抵里面还有更多的动物,但,第一关的山蚂蟥已经过不去,第二关不知又会有什么?

对于野生动物,只要它们不主动攻击我,我就不怕。

对于大城市看不见的怕人的动物,大抵我们是真的对其生存环境和安全,造成影响了。

文献上的红瘰疣螈

红瘰疣螈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疣螈属的代表动物之一,背部两侧各有一排圆粒,即为疣粒,14~16颗。

捕食蚯蚓、蜈蚣、步行虫、蜗牛等为食,数量也较多。

但由于其去内脏的干制品被称为“蛤蚧”而被捕捉;又以其色斑艳丽,活体也被出售供饲养观赏,故数量急剧减少。

注:药典正品蛤蚧来源并非红瘰疣螈,且红瘰疣螈是保护动物,此做法不仅不符合法律,且不符合药典

随着人口增长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再加上对山区的肆意开发,红瘰疣螈的栖息环境日益缩小。

红瘰疣螈喜欢生活于潮湿的环境中,一般生活在海拔为900~1200m的山区,属于我国Ⅱ级保护动物。

红瘰疣螈的皮肤具有呼吸、防御、保护等功能。红瘰疣螈是我国的特有种,主产于我国。

红瘰疣螈生长缓慢,但各个时期生长情况又有不同,在9—11月生长较快,特别是10月,出现冬眠前的增长状况。

随着温度下降等原因,到12月就基本处于不增长状态,甚至是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这种冬眠前迅速增长的现象可能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了冬眠而准备的。

在温度过低,寒冷的冬季红瘰疣螈会失去食物来源,所以它会需要更多脂肪来度过冬季,故而出现了该类冬眠前迅速增长的现象。

红瘰疣螈属于肉食性动物,主要以蜻蜓目的幼虫、鞘翅目等为主,还采食一部分藻类。

红瘰疣螈喜欢以活的动物为食,若把死的食物放于饲养箱中,一般不会被其采食。

红瘰疣螈具有一定的警觉性,当把黄粉虫或活蚯蚓放入养殖箱中时,红瘰疣螈不会立刻出来觅食,通过观察发觉没有危险时才会出来觅食。

红瘰疣螈会选择早晨和傍晚会出来觅食,这可能是由于红瘰疣螈是变温动物,而白天温度较高,温度过高会伤害到红瘰疣螈自身。

从德宏州、腾冲县采集来的红瘰疣螈样本主要喜欢以蚯蚓为食;墨江县、哀牢山及临沧市采集回来的样本主要喜欢以黄粉虫为食。

红瘰疣螈的活动时间是在4—12月。在春末至夏季到来时,雨水过后,红瘰疣螈就会出来活动。

而到冬季,由于环境气候变化,温度下降,食物短缺,红瘰疣螈会进行冬眠,等到下一个夏季雨水的到来,其才会再出来活动。

在温度过高时,它会钻到潮湿的泥土中或石块下。

在温度下降,处于半冬眠期或冬眠期时,红瘰疣螈的活动量明显减少,会钻进泥土中,基本不活动。

缅甸树蛙,行动缓慢一点不怕人,也不晓得憋着什么坏,会不会有毒啊?

小齿山蛭,会吸血

红瘰疣螈,老人说要是被这个东西咬住了,它不会松口,除非听到狗叫和鸡叫。

参考文献

(1)人工养殖条件下红瘰疣螈的生命现象研究 段登武 肖小柳 彭东燕 李红梅 玉溪师范学院 云南玉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