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是你想象的“你打”和“我打”

 LJ3638 2024-05-20 发布于上海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是你想象的“你打”和“我打”

陈升

战略的本质是差异化。

战略上最糟糕的思维,是与竞争对手在同一维度上思考。

战略上最糟糕的选择,是与对手在同一维度上竞争。

战略上最糟糕的打法,是与竞争对手采取同一样的打法。

作为世界上最为杰出的战略大师,教员深谙差异化和与众不同的个中真昧。

教员将他“法无定法”的战略战术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时也将他的竞争对手甩入了“如坠烟雾”的失败的深渊。

教员曾在多个场合说过:

所谓打仗,无非是两句话: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这话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很难被人理解。

那么如何理解并应用教员“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哲学和战略思想呢?

首先,“你的打我看的懂”。

无论在战争还是竞争中,“料敌”是极为重要的。

什么叫“料敌”,那就是预判敌人和对手的行动而采取自己的行动。

只有正确的“料敌”,才能有准备和有把握的“应敌”。

面对敌人的“你打你的”,绝对不是消极应付,而是必须深入地研究对手。

为此,教员强调:

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从古以来就很少的。我们要求在战争过程中一般地打胜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智勇双全的将军。

要达到智勇双全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要学的,学习的时候要用这种方法,使用的时候也要用这种方法。

那就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研究敌人行动的规律,并应用于自己的行动,就是“料敌”的主要任务。

因此,“我打我的”,是建立在我清楚“你打你的”基础上的。

第二,“我的打你看不懂”。

“你的打我看的懂”,“我的打你看不懂”,这就是典型的“非对称”。

而“非对称”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重要前提。

“非对称”首先是信息的非对称,那就是我吃透了你“行动的规律”,你“吃不透“我行动的规律。

正如教员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

我们是以少胜多的——我们向整个中国统治者这样说。

我们又是以多胜少的——我们向战场上作战的各个局部的敌人这样说。

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敌人一般地都摸熟我们的脾气了。

然而敌人不能取消我们的胜利,也不能避免他们的损失,因为何时何地我们这样做,他们不晓得。

这一点我们是保守秘密的。

红军的作战一般是奇袭。

为什么红军的作战能够做到“奇袭”,而敌人不能?

原因就在于信息的“非对称”。

第三、“你打你的阵地战”,“我的打是运动战”。

运动战是我军最为擅长和最为有效的战法,那就是大踏步的进退,通过在运动中调动敌人、分散敌人。

然后,我则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针对于集中兵力,教员说: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如此这种打法的好处在哪里?

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第四、“你打你的包袱战”,“我打我的灵活战”。

教员曾经说过,灵活性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

而主动性,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

灵活机动地与敌作战,最典型的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

以解放战争东北战场为例,面对节节胜利,杜聿明为何在松花江南停止进攻,原因是每打下一个城市,就要留下一定的部队守城。

打下的城市越多,可用于机动作战的部队就越少,其所背的“包袱”就越大。

这与我军大踏步进退,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的“轻装上阵”、“灵活机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五、“你的打”是“争地盘”,“我的打”是“歼灭有生力量”。

对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争地盘”的关系,教员有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如果不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那么就必然就会“拼消耗”,而“拼消耗”是处于强势地位的敌人最喜欢的。为此,教员说:

“拚消耗”的主张,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不适时宜的。

“比宝”不是龙王向龙王比,而是乞丐向龙王比,未免滑稽。

对于几乎一切都取给于敌方的红军,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

只有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给敌以杀伤,是作为给敌以歼灭的手段而采取的,否则便没有意义。

因给敌以杀伤而给我以消耗,又因给敌以歼灭而给我以补充,这样就不但抵偿了我军的消耗,而且增加了我军的力量。

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

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第六、“你打你的”几路来,“我打我的”一路去。

无论有多少路敌军来进攻,我军的打法从来都是先选择一路打,

如何选择好首打之敌,有诸多原则:

打过孤立突出之敌,打运动中之敌,打最弱之敌,打盲目自大之敌等等。

等首战打胜后,在根据情况各个击破其他敌人。

第七,“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赢”和“走”是辩证统一的。

“打的赢不打”,是机会主义;“打不赢不走”是冒险主义。

但是,“赢”是目的,“走”是手段。

“走”也不是为“走”而“走”,为了避免在有利于敌不利于我的情况下与敌打“得不偿失”的“消耗战”。

“走”最终还是为了“打”。

“走”不仅仅是为了摆脱不利于自己的“情况”,更是通过“调动”敌人,创造消灭敌人的“机会”。

教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将理论和实践完美集合于一身的伟大的战略家,他的思想方法和战略战术,不是枯燥的理论,也不是一般的经验总结,而是面对一个个历史时代提出的历史难题,所给出的一个个解决方案。其后来历史的发展,无一不验证了教员解决方案的伟大。

学习教员的战略战术,之所以对很多人感到困难,原因在于对当时的历史场景不熟悉,在这里陈老师将带领大家还原教员提出解决方案的时代场景,将教员的思想方法与今天的现实活学活用地相结合,不是给大家喂鸡汤,也不是讲正确的废话,而是给大家梳理出一套符合时代、符合国情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和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