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梅戏“三十六大本”所据唱本汇述

 书生活说弹词 2024-05-20 发布于江苏

鄂、赣、皖黄梅戏、采茶戏“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这三十六七十二”其实也是虚指,桂也丹《黄梅戏传统剧目探微》著录黄梅戏传统剧目则有106个”,一百余部黄梅戏本戏的传统剧目,绝大部分源于弹词和宝卷”(《探微》),“弹词在黄梅主要是以通俗读物的形式流行,俗称为“歌本”,流行方式为村上有识字人从书铺买来坊间刊本,在农闲夜晚或逢年过节,进行唱读,不用琵琶伴奏。(《弹词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虽然把这些“唱书”都称作“弹词”或许不当,因为除了《珍珠塔》,几乎没有一本唱本被较正式的“弹词书目”著录,但反映鄂、赣、皖地区“唱本流行情况”还是有代表性的。

附:黄梅戏《三十六本大戏 (注:“——”后是其别名)

1、《天仙配》——《董永卖身》、《七姐下凡》、《槐荫记》

2—4、《张朝宗告经承》——《张朝宗告漕》,此剧分上、中、下三本 

5、《鹦哥记》:《西楼会》是其中一折

6、《金钗记》:《春香闹学》是其中一折

7、《卖花记》

8、《乌金记》:《吴天寿观书》是其中一折

9、《吐绒记》

10、《牌环记》——《拷打红梅》、《红梅装疯》

11、《鸡血记》——《血衣记》

12、《赶子图》:《送香茶》是其中一折

13—14、《绣花针》——《绣水桥逃难》,此剧分上下本:
上本《绣针记 》,下本《拜金钟》

15—16、《罗帕记》,此剧分上下本:上本《罗帕宝》,下本《三鼎甲》

17、《锁阳城》

18、《桂花树》——《绣鞋记》、《曹正榜逃难》

19、《荞麦记》——《三女图》

20、《破镜圆》——《双合镜》

21、《珍珠塔》——《方卿借银》

22、《毛宏记》——《两世缘》、《毛宏写退》

23、《胭毡记》——《胭毡褶》、《岳州渡》

24、《白扇记》——《鱼网会母》

25、《清官册》——《葡萄渡》、《大清官》、《于成龙私访》

26、《山伯访友》——《上天台》

27、《下天台》,即《山伯访友》的下部

28、《铁笼山》——《三宝记》、《二龙山》

29、《罗裙记》

30、《菜刀记》——《蔡鸣凤辞店》

31、《凤凰记》——《张孝打凤》

32、《白布楼》

33、《血掌记》

34、《罗裙宝》

35、《青风岭》——《杜氏卖身》

36、《葵花井》

一、《王小姐乌金记》、《吐绒记

   《王小姐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是根据安徽省桐城县乾隆年间发生的真人真事而编写的唱本开首不唱前朝并后代,听唱本朝一新文。乾隆五十三年事,嘉庆三年案结成……”,故事

书生周明月在王家教馆任教,曾以诗扇赠女学员王桂英,贺其婚礼。桂英出嫁到李家,新婚之夜,新郎李宜被杀,桂英陪嫁之乌金砖被盗。桐城陈县令不追贼赃,强以诗扇之证,判定桂英与明月师生通奸,谋杀亲夫,使明月与桂英同陷冤狱。明月妻陈氏为夫申冤,寻明月好友吴天寿求援,告发未成,趁中秋之夜,总督府衙门开放,陈氏身藏冤状,至衙门内自缢而死。两江总督张百龄欲匿尸,吴天寿站出来据理力争,为明月鸣冤叫屈,张总督被迫准状,命陈县令重审此案。陈县令微服暗访,将真凶雷龙捕获,明月与桂英的冤情终于得到昭雪。

《乌金记》案的前前后后|徐庆寿 来源|桐城报 一文:

清乾隆年间,桐城北乡(现大关镇台庄村)王家大层,有位家财万贯的王子旺员外,生有一女,名叫王桂英。双亲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聘请距此地五六里地的王集周庄秀才周明月为私塾先生。王小姐貌美贤淑,知书达理,二八妙龄与一河之隔的猴岭李湾书生李仪春结为伉俪。王小姐出嫁时,其父以传家无价之宝——四块乌金和一对玉镯为其陪嫁。一时惊动四州八县。

新婚之夜,盗贼雷龙潜入洞房,借新郎辞客进门之际将其杀害。次日一大早,王小姐房内寂静无声,公婆上楼,不见了公子,桂英说:“公子昨晚上楼说他看看宝贝(乌金),索去锁匙,拿起宝贝下楼后就没有上楼,我正纳闷呢?”李家见楼梯步步有血,四处查看,揭开一黄桶(木制大桶——做豆腐泡浆等用),李公子已被杀,切成四块,装在黄桶之内。

李仪春被杀,李家以为是媳妇桂英勾引奸夫所为,告到县府。桐城知县陈琳仅凭现场的一把折扇主观臆断,盗案当作奸案办,认为王桂英勾结奸夫——她的恩师周明月杀死李仪春。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王、周被打入死牢。

周明月之妻陈氏(大关镇台庄村牡丹冲陈门大户之女)勤俭贤淑,与丈夫恩恩爱爱,情深似海,奔走营救,三寸金莲至南京找到丈夫挚友大律师吴天寿,哭诉冤情。鉴于死刑已定,问斩在即,吴天寿进退维谷,苦无计可施。陈氏信誓旦旦,决意刀山火海喊冤情。吴天寿义愤填膺,疾书一百零八张状纸,陈诉真相,痛斥草菅。陈氏女“将诉状顶在头上,跪在衙门,逢官遇轿高声叫喊,百姓围观尽诉冤情,万一遇有清官动了恻隐,就有指望救夫君,若无清官来过问,硬闯大堂死命拼”。可是人海之中,未见一个青天。“文官见我催轿走,武官见我马加鞭”。中秋之夜,南京城官民同乐,大放花灯,大小衙门七十二道,道道门不关,陈氏女将诉状掖于发际和周身上下,潜入总督府大堂,舍身救夫,悬梁自缢(一说陈氏女潜入总督府,夜半击鼓鸣冤,哭诉冤情。总督张柏龄权衡再三,不愿扯一发而动全身,更是使自己下属亲信桐城县官位难保,自己颜面受损,将陈氏女三番五次轰下大堂,烈女陈氏拼死拼活,冲上大堂,舍身救夫,撞死于总督案前)。正当皂隶移尸匿迹之时,吴天寿拦尸闹堂,南京总督张柏龄责令下属桐城知县复查此案。陈琳不敢违命,县官装扮商人,明察暗访,几经周折,终于在江西瑞昌县将真凶雷龙捕获归案。周明月、王桂英均获释,乌金完璧归赵。桐城知县陈琳慑于众怒难犯,则披麻戴孝,伴护陈氏灵柩回桐城北乡安葬。至此,此一天下奇冤得到了昭雪。

当事人物都是直书姓名,唱本事实可信。

清道光年间,民意艺人将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谋财害命案,编成戏剧,到处演唱,至光绪年间形成黄梅戏剧目《乌金记》,被列入三十六本大戏经典剧目之一。但是这一剧本因鞭挞了桐城县官的胡乱断案,草菅人命,并在唱词中出现痛斥“骂一声桐城县昏庸无才”、“桐城县无法无天忒胆大”、“桐城狗官,循私枉法,情理难容”、“知县大人为官不正,屈打成招,冤枉好人”等词句。此剧在桐城受到忌讳,因而禁演,故有“桐城不演《乌金记》”之说,只有少数观众在外地看过此戏。1980年,桐城县黄梅戏剧团冲破藩篱,公演了这出戏,让桐城人民也看到了这本据实编演家乡人和事的传统戏《乌金记》。(同前)

实际上,这个新闻剧被搬上舞台后,在桐城县和安庆府都遭到禁演,艺人就改头换面成《吐绒记》(又称 小乌金)演出;还衍生出另一部《青天记》也是替代品,只是删去了“陈氏女衙门自缢”触目惊心事实,遂蜕变为清官访案故事。(详见《中国大百科全书 黄梅戏 吐绒记》条目)

   在戏剧遭禁后,民间唱本也受到影响,遂有仿改本《舍命救夫梅花金钗记》(又名 侯白嘴梅花钗)问世,改砌末“乌金四块”为“金钗一对拼成梅花形”,故名“梅花金钗”,上海槐荫书局石印本封面有提要“杨忠信卖米、侯白嘴贪色、白嘴刺新郎、登榜拾遗钗、陶氏伸冤自尽、白嘴被获伏诛”仍有“陶氏伸冤自尽”情节。此书后有成都古卧龙桥泉记翻刻本,题《金钗记活冤枉》;(四川)隆昌文光堂翻刻本,题《梅花钗》;汉口半边街兴盛堂《新刻陶氏救夫金钗记》;上海大通图书社《白话精本舍命救夫梅花金钗记》。但影响远不逮《乌金记》。    

                      

二、邙砀山刘子英打虎双珠球义侠传》仿改本---《巧合姻缘六明珠》  

邙砀山刘子英打虎双珠球义侠传上海刘德记书局石印上、下卷二册开首“诗曰:历代忠义不虚传,烈女才子信两全。千磨百练终成器,奸诈狂徒亦枉然……”封面提要

(卷上):刘青起意害小主、子英打虎救蛟春、恶仆冒名去招亲、刘子英大闹都堂、就地虫翻坟倒斗、许蛟春花园被擒、诬盗处斩蛟春受屈、法场替死官宝报恩;

(卷下):邙砀山刘青害主母、罗家寨子英大交兵、刘青怒杀蔡兰英、子英力降五虎将、抢良女子英抱不平、遇强徒蛟春遭大难、中状元领兵挂帅、大团圆三代荣封。

按: 此书托名嘉靖朝,“严嵩听闻心头想,(许)元标与我对头人”;形容快捷有“在路行程非一日,说书犹如风送云”、“弟兄两人忙赶路,说书犹如风送云”,自称“说书”。《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中《邙砀山》、《三救许蛟春》即据此本改编。《湖南唱本提要》作《挂袍记》长沙杨福星刻本三册,孔网有《新刻刘子英打虎双珠球挂袍记》(中湘九总黄三元堂刻本、内题 新刻邙砀山义侠记),或据书刘子英许蛟春棺木寄停官山,夜有“就地虫”来倒斗盗墓,剥去衣衫,蛟春复醒后安身白马庙,以塑像挂袍蔽体情节名之。宝卷有《新出绘图刘子英打虎双珠球宝卷(甬江天后宫林赓书局铅印本)双珠球”唱本、宝卷皆未见出处。黄梅戏外,另有襄阳花鼓戏、抚州采茶戏、湖南郴州市油山皮影戏等。

此书另见仿改本《巧合姻缘六明珠》上海槐荫山房荣记铅印44册。开首“前朝后代俱不表,单表大明有道君。嘉靖皇帝登龙位,风调雨顺贺太平……”封面提要

(卷一):黄泥岗恶仆害主、都堂府假婿招亲、毛呆子盗墓、郗九成还魂、蔡耀怒打郗九成、刘琦怒打都堂府;

(卷二):公子花园会小姐、恶仆绣房杀娇妻、被难人偏遇响马、恶家奴又害主人、一女双接两家茶、刘琦二打都堂府;

(卷三):张夫人追赶刘琦、刘侠士怒打不平、蔡耀被告进京师、刘青计献美人图、珍珠岭刘琦招亲、蔡月红奉旨和番;

(卷四):柳梦兰强奸被杀、郗九成巡按出京、征北番杨玉挂帅、蔡月红夫妇团圆、刘琦阵上中飞刀、腾云沙场开法宝、贼刘青夜半行刺、杨元帅得胜回朝。

情节和《刘子英打虎义侠传》完全一样,仅改人名“刘子英”为“刘琦”、“许蛟春”为“九成。而“刘琦”《邙砀山》中为“刘子英”之父,因可判此本后出。“恶仆冒名招亲,真婿反遭陷落 ”事又见唱本《龙牌记》,(成都)古卧龙桥湶记刻本封面题寡(剐)恶奴龙牌记》,信物“蟒袍+书信”改为“龙牌”。


三、《毛洪张玉音世姻缘》

《湖南唱本提要》著录“中湘九总三元堂”木刻本《新刻毛洪张玉音两世姻缘全本》,开首“自从盘古分天地,先治江山后治民。江山社稷年年有,眼前不见旧时人……作下一本贞烈传,出在嘉靖六年春。家住湖北襄阳府,襄阳有个毛翰林。书叙:

湖广张进士与毛翰林膝下均无儿女,万贯家财无人继承,同往东寺进香,并指腹为婚。天遂人愿,毛家所生一子取名毛洪,张家所生一女名张玉音,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惜天有不测风云,毛氏夫妇早逝,家道中落,张进士为人势利,逼迫毛洪退婚,逼女另适肖家。张玉音贞洁烈女,出嫁途中面见毛洪,赠银相助,以死殉节,毛洪义葬玉音。贞洁烈女上感动天,查得玉音阳寿未尽,托生洛阳李家,寄梦毛洪,以笑为记,十六年后再续姻缘,毛洪金榜题名,迎娶玉音,有情人终成眷属。

按:此书著录江西南昌“邓氏开益堂”嘉庆十八年刊本,但未见实物,翻刻本多作嘉庆六年事”。另一节烈唱本《姚三姐破肚记》婺邑文林堂梓《姚小姐破肚记贞节传》开首“不唱两京十三省,听唱广丰一新文。这是嘉靖七年事,一歌一曲听原因……”后翻刻本也作“嘉庆七年事”。上海槐荫山房书庄二本合刊,均作“嘉靖事”。黄梅戏名《毛宏记》(又名 毛宏写退),豫剧《两世缘》传统侗族叙事歌《毛红与玉英》

“写退”情节另见《龙牌记》,叙“恶仆假冒招亲,真婿前往反不不纳,遭丈逼迫写退婚”,因感情激昂大段唱词出彩。


四、《李兆廷被害女状元冯素贞替夫伸冤贤良传》(又名 贤良传)

  上海槐荫山房书庄铅印上、下二册,开首“紫金炉内把香焚,诸君听我说文书。说书要说贤良传,见贤人自学贤人……”

按:此即著名黄梅戏《女附马》之底本,桂靖雷:“一百余部黄梅戏本戏的传统剧目,绝大部分源于弹词和宝卷,它是黄梅戏丰富的题材宝库。黄梅戏艺术珍品《女驸马》,它的原本《双救举》,就是由弹词《贤良传》改编。”《双救举》

本剧仅流传于潜山、岳西一带(又名“双救主”,不在黄梅戏“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折小戏”传统剧目之内),据左思和说,1939年由潜山良友班唱过后,就很少演唱了。
  李兆廷之父做天官时,对冯顺清帮助甚多,冯以女素珍许配李兆廷为室。后李父母双亡,又遭火灾,家境贫寒。一日赴冯府借取考银,冯嫌李贫,逼其退婚。素珍得知此情,差丫鬟找李兆廷在花园相会。不料被冯府家丁冯安发现,报知顺清,顺清勾通河南南阳府杨林,将李兆廷诬为大盗,问成死罪。后布政刘文举欲娶素珍为媳,素珍得知此事,得丫鬟之助,扮成书生,连夜逃走,顶李兆廷之名得中状元,皇帝招为驸马。完婚之夜,素珍说出实情,公主奏明万岁,万岁乃将李兆廷招为驸马,素珍为二夫人;把冯顺清发配充军,杨林削职为民。

孔网抄本作《李兆廷写退婚贤良传》,可见“写退婚”是《双救举》一大看点。


五、大字足本卖花记全传》

云南鑫文书局石印一册,开首“盘古初分世渺茫,天皇地皇与人皇。女娲炼石补天上,伏羲八卦定四方”主人公作 “刘志进、张氏女”。

按:此书另有上海槐荫书局《张小姐卖花记全本》石印一册,开首“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治乾坤。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良民……”。封面提要“刘思进解粮失风、张小姐卖花度日、入相府小姐丧命、告冤状反入水牢、包相府小姐托梦、铡国丈铁面无私”。故事叙:

刘世珍因遭奸人所害,削职为民,家境贫寒,长街卖文,一无所得,其妻劝夫不要太过灰心,她可上街卖花。长街卖花路遇曹国丈,曹国丈被其色所迷,将其骗入曹府。卖花女贞节刚烈,以致铜锤击死,埋于曹府西花园内。卖花女死后托梦于丈夫,要丈夫为她伸冤。不料刘世珍误将状告到曹国丈手上,反被曹国丈打入水牢。卖花女阴魂再到开封府告状,包公梦审阴魂,得知冤案情由,几经周旋,终斩曹国丈。后来包公还帮刘世珍官复原职,帮卖花女还阳,使其夫妻团圆。

另见《湖南唱本提要 卖花记》,“刘思进”作“刘思俊”。

此书源头为成化唱本《新刊说唱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万历间有弋阳腔剧本《袁文正还魂记》(署名欣欣客,今存万历文林阁刊本),记述相同故事,“此后便成为戏曲小说讲唱文学的传统故事”(车锡伦《宝卷叙录》):

孙楷弟《包公案及包公案故事》,对《还魂记》以下话本小说《狮儿巷》、《雪香园传奇》、《双蝴蝶传奇》、《琼林宴传奇》、京剧《琼林宴》(一名打棍出箱)、小说《忠烈义侠传》(即《三侠五义》)等传承作品中故事流变,考证甚详……清代讲唱文学除《卖花宝卷外》,还有鼓书《张小姐卖花记》(今存上海椿荫书局石印本)赞神歌《卖花传》(旧抄本)等,它们都是根据《雪香园传奇》改编,是这一故事传承中的一个分支。女主人公卖花被骗入曹府,不屈而被杀,这一情节最早出现在《雪香园传奇》中,鼓书、赞神歌、宝卷沿袭这一情节,所以改名为“卖花记(传)”(同上)


六、《白布楼》

      故事叙:定远县秀才许显宗,一日经过萧家门前,得遇萧玉英,二人一见钟情,私定婚姻。萧玉英给许以金钗,许显宗给萧以白扇,互换信物,以为凭证。萧玉英并对许显宗说:“八月十五来到此,我将白布拉上楼门。”到了八月十五之夜,许显宗被学友们强拉他会文去了,不能前来赴约。有一个叫孙明秀的小和尚夜间打梆,走萧家楼下经过,见一匹白布垂下,前去收拾,萧玉英以为是许显宗来了,于是将他拉上了绣楼。孙明秀见萧玉英欲行非礼,萧玉英坚拒不从,和尚怕此事被人知晓,乃用钢剪将她杀死。萧玉英死后,其父萧伯汉在楼上发现了许显宗的白扇,即到县衙告许。当时定远县正堂是合肥包拯。包拯受理此案后,经过详细审问,并从儒学老师那里了解到八月十五之夜,许显宗的确在儒学会文。因而认定这里面有冤枉。某夜包拯借宿庙中,萧玉英的鬼魂入梦,告诉他:杀人凶手是孙明秀,请他不要冤枉了许显宗。包拯审问孙明秀,和尚坚不承认。于是包拯请和尚吃酒后,将他放走。暗地命人扮着萧玉英的鬼魂,拦住他的归路,找他索命。就此问出了孙明秀的真情实话,按律问罪。最后包拯将自己的妹妹许配了许显宗。

按:未见同名唱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是黄梅戏早期艺人根据高腔剧目和评话故事编创而成”,以丑角和花脸为主,以前流行在潜山、怀宁一带


七、《文英还魂白马驼尸玉带记》

槐荫山房石印一册,开首“紫金炉内把香焚,表起宋朝一古人。若问此人名和姓,自然道起本家门……”

按:改编自成化唱本《新刊全相说唱张文贵传》。封面提要“文英进京赴考、遇盗招亲得宝、饭店现宝丧生、白马驼尸告状。”

讲述宋仁宗时,西京湖南府运水县巨富刘达,在圣帝庙求得一子文英。文英进京赶考,被强盗掳上山头,得山大王之女赵青莲救护,并被赠予银两宝贝(碧玉带、温凉盏、逍遥无尽瓶)。文英进京后在客栈露宝,被店家杨二害死。店家拿宝贝为皇帝治病,病愈受封。包拯识破杨二来路不正,又遇白马驮文英尸体鸣冤,查明冤情,文英还阳。

淮剧“赵青莲”作“陆金莲”。黄梅戏名二龙山(又名 《三宝记》)、又仿本《铁笼山》。另见《湖南唱本提要 紫金瓶》(中湘九总黄三元堂刻本)


八、《红莲保巧合姻缘记》

槐荫石印上、下二册,开首“前朝后代都不唱,单表永乐坐龙廷。皇王登位安天下,风调雨顺国太平……

按:封面提要:(卷上)行善事天赐红孩、谋害人反伤己子、大中事发下监牢、仇氏买盗害亲夫、张爱松云南充军、红莲保巧遇姻缘;(卷下)红莲保点元被谪、方小姐男妆寻夫、金定挂帅平南蛮、莲保复职招附马、张爱松父子团圆、众凶犯凌迟处决。

《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中作《鹦哥记》(上本)、《解石钟》(下本)“红莲保”作“洪连宝”,荆州花鼓戏名《洪连宝卖身》。


九、《改良曹正榜三报记》(又名 曹正榜绣鞋记

燮记书局石印一册,开首“别的闲言都不唱,听唱山西一新文。此书名为三报记,说的三家下本文”,末尾“这是一本三报记,顺治年间一新文”。

按:槐荫、椿荫题《曹正榜绣鞋记  拷打红梅》,封面提要曹正榜花园遇难 刘小姐私赠绣鞋 曹正榜高中会元 验绣鞋奉旨团圆 ”。

明天启年间,陕西合阳县玉皇阁曹待郎与陈阁老有私仇。一天外国向明朝宣战,陈阁老藉机报复,向朱由校奏本,要曹待郎文顶武职,率兵征剿侵犯中原的外寇,军师为曹上本说他未学武艺,不能胜任御敌之职。陈二次诬奏曹待郎贪生怕死,被斩午门,复又率兵抄洗曹家。曹子曹正榜闻讯,连夜逃难,逃到一家富豪花园的桂花树下歇息。此花园就是其岳父刘吉相的。未婚妻刘千金和岳母游玩花园时,发现了曹正榜,叙谈间知是门婿,母女们十分同情曹家被奸臣所害的不白之冤,赠银两嘱正榜远逃。刘千金为表示对爱情的坚贞,当即从脚上脱下红绣花鞋一只,赠曹正榜为明志之物。天明后,曹正榜又继续远逃。一天在恶虎岗偶遇打猎勇士张正龙,张见义勇为,把曹正榜带回家中,结拜为同年兄弟,其父又收曹为义子。大比之年,兄弟双双进京赴试,分别考取了文武状元。奉旨杀了仇人陈阁老,刘家送亲上门,曹正榜与刘千金在张家洞房花烛。

《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中作《绣鞋记》、《桂花树》。《绣鞋记》又名《曹正榜逃难》《桂花树》,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6集著录了余海先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3集刊有钱悠远、潘泽海口述本。本剧源于弹词《绣鞋记》,黄梅县旱龙船有《曹正榜逃难》说唱本。民间有坊间刊本、手抄本传统。《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载监利县周家镇口述、柳如梅整理的《曹正榜》,为该故事的下集,重点叙述曹正榜中年以后的故事。说唱本又名《冤情案》,在湖北省监利县和湖南华容县,有民国九年(1920)年石印本、手抄本流传。故事情节为:吏部天官曹正榜,被奸臣陈吉士所害,满门抄斩,他的三个儿子曹仁、曹璧、曹宏,逃难离家,隐姓埋名,流落他乡,后来兄弟三人均中状元,他们启奏圣上,除了奸贼,曹正榜冤案得已昭雪。东路子、西路子、豫南花鼓戏名《桂花树》,鄂东、鄂南、武宁、九江、景德镇、赣东北采茶戏名《绣鞋记》。

另《王定保借当》也叫《绣鞋记》,但不是一个故事。


十、《柳状元救父绣针记》

槐荫印一册,内题“新刻柳状元救父绣针记全传”,开首“元朝成宗登宝位,驾坐燕山古北京。龙楼日日生紫雾,凤阁朝朝结彩云……”

按:封面提要“孝文夫妇求子得子、失妻取妻晚娘施威、绣针刺心何英狼毒、怒打何英结怨充军、考中状元兄妹结亲、金殿奏本何英伏法。”淮戏《刺针记》:

柳学文娶妻张氏、生有迎春、梅英一双儿女。柳出门经商,其妻被狂风刮去,柳续娶何叶女。何氏不贤,针刺迎春兄妹,欲置其于死地。张刚带走甥女,经太白金星取针治愈。学文因之休何氏,何氏怀恨在心,诬学文私藏国宝,秀水县令将柳打入死囚牢中。张刚闻讯身亡,迎春兄妹被张柳林氏逐走,途遇陶三春送其还京。何氏将梅英推入荷池,幸渔翁相救,得以逃生。梅英寻兄不见,林中自尽,被赵德芳相救收为义女。梅英思兄得病,仁宗挂榜求医。土地报知迎春,并赐以药丸。迎春揭榜治愈梅英,被招为驸马。花烛之夜,兄妹相会,奏知仁宗,钦赐尚方宝剑,回家报仇。

黄梅戏名《绣花针》,又名《水桥逃难》。此剧分为上本《绣针记》,下本《拜金钟》。前写后母狠毒,谋害前妻子女(《绣针记中何英,后嫁给柳秀文,因与人私通,为谋取柳家财产,用花针、硃砂拌饭毒害前妻之子女柳迎春、柳美柳,诬告丈夫谋反叛逆,妄图将他置于死地,初审判了死刑,后因迎春兄妹告了上状,改为活罪,充军云南,何又买通解差,中途将柳谋死;后半部刘文学被诬充军云南,其子迎春中状元后,至云南寻亲,客店父子相逢后半部一说改编青阳腔《周羽寻亲记》

此戏仍有“兄妹成亲相认”情节,当出于《柳状元救父绣针记》无疑。


十一、《新刻荞麦记

此书有新抄班文、《新刻荞麦记全本》、黄宝文梓”,4卷4册,开首:(正生引)闷坐寒窗,苦读文章。(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白)卑人姓徐,字表文近,家住秀水县人氏……。但不是原始唱本。故事叙:

徐文进与王三女是一对恩爱夫妻,生有一子名唤细宝,夫妻两人相亲相爱,互敬如宾。因家道贫寒,徐文进白天打樵,夜晚攻读,日子过得非常清贫。一天王三女将家中仅剩的荞麦粉做成荞麦粑,携儿前往娘家庆贺爹妈两老的六十大寿。嫌贫爱富的王老夫妇,对有钱的大女儿,二女儿前来拜寿,十分殷勤,对穷三女百般挖苦奚落,为一碗馊汤剩饭将其母子撵出门外。天寒路滑,王三女母子借宿马棚,被前来巡查的王老夫人推进了漫天风雪的夜幕中…问明原委的徐文进义愤填膺,立志刻苦功,奋发向上。经受了几次灾难的王老夫妇,由一个百万家财的富翁,变成了沿门乞讨的街下囚。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文进终天得中头名状元。王三女不记前仇,毅然接受王老夫妇的恳求,收留奉养。

按:未见旧刊唱本,黄梅戏当据其它地区花鼓戏采茶戏改编。《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附说另一著名越剧《五女拜寿》,二剧题材相似。


十二、《张朝宗告经承》(又名 张朝宗告漕

未见同名唱本。

按:《告经承》,又名《张朝宗告漕》,分上、中、下三本,是黄梅戏传统剧目三十六本大戏之一 原剧系民间艺人根据清代发生在湖北省广济县的真人真事而作,米店老板张朝宗为民出头状告粮官周克士勒索民众,县令、知府受贿包庇粮官反将其轰出衙门、打入监牢,后经候补知府明查暗访,真相终于大白

清代中后期两湖地区的系列基层漕案》:黄梅采茶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即取材于乾隆时期湖北广济县发生的一起真实漕案。  剧情是周克士等八大经承包揽漕粮征收,肆意苛索。米商张朝宗出于义愤,领导当地农民先后到广济县、黄州府告漕。但审理官员收受贿赂,将其以诬告罪收押,严刑拷打。张朝宗之子张元功不得已而冒充钦差,闯入总督大堂,为父申冤。湖广总督被其孝心感动,最终查清冤案,贪官受到应有惩罚。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七月,确有一道谕旨论及湖北广济县“蠹书周锡梿等十二人轮充粮库总书。自乾隆十四年至今,岁岁加派,私征分肥”。其中还称:“广济一县既有不法蠹书朋比为奸,则他邑难保其必无,此所关于吏治民风者甚大。”乾隆帝令布政使富勒会同湖广总督硕色“详细追究,从重办理”。最终,“庇纵揑饰之守令李珌、马汝明”都受到相应严惩。有学者利用广济《张氏宗谱》中的一些记载和田野调查所得口碑资料试图还原张朝宗(原名张瀚源)的真实经历及弹词《七乡员》、黄梅戏《告经承》的生成流传过程。湖北武穴市(原广济县)编订的一些现代志书也收录了张朝宗其人其事。实际上,其细节的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的史料挖掘。


十三、《新刻高彦真孟日红葵花記全本

旧刊上下部合訂一册。叙:湖廣高陵縣書生高彦真幼年丧父,与母相依爲命,娶妻孟日红,夫唱婦随,孝敬高堂。高彦真赴京赶考,孟日红在家尽孝。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闻,高彦真得中状元,朝中梁丞相强納爲婿。高母思儿病種,思喝肉湯,日红家貧,無銭買肉,割股救親,孝感动天,肉湯甘甜,高母多要却無,一怒之下,诬称日红偷喝不孝,百般毒打,日红有心解説,担心婆婆病体受惊,幸得高家叔公爲証,高母痛悔交加,一命歸隂,日红含涙擧債葬母。日红进京寻夫,路遇强寇,被掳掠上山,欲納爲押寨夫人,日红誓死不从,被打入大牢,牢頭敬重日红貞節烈女,解救日红逃脱天羅地网。歴经千辛萬苦,日红到得京城,可恨梁丞相心如蛇蝎,唆使丫鬟梅香毒死日红,冤魂袅袅赴阎羅,阎羅明断,日红陽寿未尽,判令還魂,托夢高彦真。日红孝心貞烈上达天庭,玉帝亲賜還魂仙丹,并差九天玄女傳授武艺法术,日红练就浑身本領。强寇叛乱,兵發京城,朝廷放榜,征召将軍,日红千里单刀揭榜,率軍出征。沙塲征戰,得賸還朝,加官封职,鳯冠霞披,欽賜寳剣,先斩後奏。日红,彦真夫妻相會,细訴前情,喜極而泣。上本朝廷,丞相罢职,梅香处死,夫妻团圓,孝義流傳。一曲《葵花記》,萬古永傳名。

按:黄梅戏改孟日红”为“赵月红”,“高彦真”为“高年登”。此书另见湖南唱本新刻孟日红行孝葵花記全集》(中湘十六总信友堂发客)潮州歌册新造孟日红》。


十四、鸡血记

《鸡血记》又名《双贵图》,是徽班早期的演出剧目,是传统黄梅戏剧目中唯一以丑行且具娃娃生形象应工的大戏,移植于黄梅戏舞台大约是在清咸丰年间,从未间断地传唱了一百多年.讲述了庐州府新昌县王家庄商人王百昌有子王香龄读书上进,儿媳陈氏勤劳贤惠.王百昌前妻故后,续娶康氏,十分不贤.康氏带来王家一子王香保,为人热诚善良,当王百昌外出贸易,王香龄进京赶考之时,康氏对媳妇陈氏百般折磨,幸得王香保多方维护,后不得已上京寻兄长王香龄回家,临行前,陈氏杀鸡款待王香保,不慎鸡血溅到王香保身上,康氏以血衣为凭,诬告陈氏杀弟,让陈氏坐监受刑.
按:此剧出于著名唱本《蟒蛇记》。云南鑫文书局石印大字足本蟒蛇记全传》开首“闲来无事谈古今,谈古论今劝化人。古今多少稀奇事,说来都是大事情…”前集名《白龙传》、后集名《血汗衫》。云南花灯剧:

广西桂林府刘氏,丈夫张居正,大明为臣,只因相爷年老还乡,不料中途坠马,回府后一病身亡,丢下二子,长子春芳,次子春元,春芳乃前房夫人所生,已娶妻李氏,生金男、银女。刘氏性毒,恐春芳独占家产,遣之宛平县收旧换新做生意,而付之灌铅假银,事发春芳被执,投河而死,为先前放生之蟒蛇(实为龙王三太子)所救。春元性善,携米探望嫂嫂侄女,李氏杀鸡待之,血溅汗衫。后春元不告而别上京寻兄,刘氏寻人不见诬李氏杀叔陷之于狱。春元途遇山贼强抢,和寨主女儿结姻。刘氏又遣仆天理、良心欲除杀金男、银女,仆私放之。兄妹二人唱莲花落讨饭上京寻父。春芳“进京献宝万岁喜,文章显才中头名,钦命加卦工布第,兼修长城出朝廷。”所辖工程之地,有强人杀人夺财,春芳命差官四下捉拿。再说春元别山,偏将内贼忌之派员截杀,刺客被差官捕获,带上公堂,兄弟遂相认。席间命人弹唱,正是金男、银女兄妹,父子团聚。春元现身公堂,李氏狱解,众人归家,刘氏羞愧吊杀。

原本则为“宋仁宗”朝事昭通唱书主要唱调有“七字调”和“十字调”,另有“莲花落”“孝歌”二种专用唱调,“孝歌”用于丧葬,“莲花落”则只在《蟒蛇记“兄妹二人唱莲花落度日时才用”。


十五、《改良忠孝两全凤凰记》

  “燮记”石印一册,开首“前朝后代都不唱,听唱湖广行孝人。说起湖广桂阳县,桂阳县内有名人……”

按:黄梅戏、通剧皆有之,网上有《中国民间唱书》整理本,另有和六花《彝文译文文献长诗〈凤凰记〉研究》一文可参:

福高古阳县张百万之子张德额娶妻李氏,多年不孕,求神拜佛,感动玉皇,派“阶同神”下凡投胎,始生子张相。张相三岁,李氏病亡,张德额续娶陈氏,生子张里。张相十一岁、张里六岁,兄弟二人离家去学堂攻读书文。后陈氏染病,兄弟二人回家,均割股奉亲,吃罢张相奉的汤药,陈氏母病痊愈。陈氏命张相前去攻书,留张里在家侍疾。陈氏复生病,观音托梦陈氏,只有吃张相到青龙山上打的风凰熬成汤,方可痊愈。陈氏恐引世人议论,命张里去打风。张里年少不识路,来到学堂找兄长指路。张相得知陈氏病重,梦中又得观音点化,决定让张里留下攻书,拜别先生和弟弟,自行前往青龙山打凤,未想灾祸正悄悄来临。宋朝仁宗皇帝要祭天地,以二十四颗人头谢天地,张相之名在其内。波兹大丞相奉旨已斩二十三人,正带人至青龙山寻找封刀之人张相。张相到青龙山,正欲开弓打凤,却被波兹拿下。波兹问清情况,知正是封刀人张相。波兹向张相讲明情由,并示以圣旨。张相跪地,泣诉打风救母的情由,恳请波兹让他救好娘亲后再来服斩。波兹甚感张相一片孝心,让士兵助其打凤回家救母后再来服斩。波兹派遣两位公差押送张相回家,途径学堂,为了不让弟弟起疑,张相请公差打开枷锁,谎称公差是风凰的主人,让弟弟陪公差,自己回家奉母。张相回到家中,立即熬煮凤凰汤,陈氏吃下后,疾病痊愈,夸张相大孝。张相泣别父母,写下给父母、师尊和弟弟的三封血书,交给张里,嘱咐他十日后再拆看,便前往青龙山服斩。十日后,师尊拆阅血书,张里知情,急忙回家报知父母。陈氏督遣张里速去青龙山替兄服斩。张里匆忙赶路,昏厥途中,沙生神将其容颜变得与张相一模一样,并送他一个仙桃和一张路引。张里醒来,兼程赶路,来到青龙山,闯进波兹行衙,称自己才是真张相。张相与之争辩,波兹难辨真假。波兹查遍人间、地狱都无果,便驾云上天,叩禀玉皇大帝。玉帝查阅天档,方知是阶同神投胎,见张相乃人间至孝,便命波兹扎草人头替他受死。波兹回朝献头,仁宗看见其中有草人头,便一问究竟。波兹奏明原委,仁宗心喜。仁宗以二十四颗人头祭完天地,为弘扬兄弟二人的孝心 给他们封了官。张相、张里父母见兄弟俩多日未归家 只道二人已死。兄弟俩身带圣旨回家探望父母、师尊,一家人团聚。

附云南鑫文书局大字足本凤凰记全传》(又名 青龙山 )整理本


十六、《蔡明凤辞店》

槐荫石印一册,附“麻城歌”见封面,开首“(小生唱)蔡明凤站大街思前想后,思父母想骨肉珠泪双流。悔不该在家中一场争斗,悔不该贩白米来到蔡州……”

按:“椿荫”、“刘德记”都有翻印,似都翻刊自“中湘九总黄三元堂名班戏文”《蔡明凤辞店、胡二姐》合刊本。


十七、《绘图白扇记全本》(绘图辰州胡知府白扇记)

槐荫石印一册。开首“唐汉晋宋都不唱,听唱眼前一新文。雍正圣主登龙位,风调雨顺国太平……”

按:叙录见《湖南唱本提要 白扇记》:

知府胡开思,告职归宁,船至洞庭湖口,被强贼赵大杀害,掳去财物,并强逼其妻黄氏、其女金莲为妻妾。黄氏在危急中将子金元用红毡裹绑,左膀上咬下牙痕为记,抛入湖中。后被渔翁刘金秀救起,取名渔网,养育成人。渔网长大后决心外出寻母,途中与宏升典当老板结为弟兄,不料这老板正是杀父仇人赵大。端阳节,渔网无心观赏龙船,独自在房中哀叹被金莲所闻,遂转告黄氏。黄氏借饮酒之机,盘问出渔网就是十三年前抛至水中的亲生子,母子相认。黄氏将御赐白纸扇交渔网去京城找外公发兵前来报仇雪恨。

另见《柳笑春白扇记》(云南花灯剧,情节似《碧玉簪》)、《白扇记陈赛英新本》,虽都称《白扇记》,但和此非一个故事。


十八、牌环记

剧情简介员外蔡中书中年无子,经过他的妻弟说合,将陪嫁丫环红梅配为二房,谁知元配姜氏非常善妒、蛮横,乘蔡中书离家,百般刁难红梅,还无理拷打。蔡中书途中不放心红梅,中途折回,将她带到田庄藏起来,托王祥照应。临分别时,红梅以牌环作为信物。不久,红梅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蔡春宝。不料姜氏找到田庄,将儿子抢走。红梅一急,便疯了,逃出庄外,幸而为神人搭救。后来春宝长大,中了状元,遇见红梅,母子相认,一家团聚。

按:未见同名唱本,疑取袭《秦雪梅吊孝三元记》


十九、金钗记

黄梅戏《金钗记》讲述了秀才王金龙上京赶考,途中被强盗劫去银两,流落饭店,卖字为生,遇到黄员外,请他到家中教馆。一日,王金龙在花园遇见了黄员外的小姐黄秀英,二人一见钟情,便私定终身,黄小姐以金钗作为信物,并约定夜晚叫丫环春香送盘费帮他赶考。王金龙得了银两,上京考中状元,娶黄秀英为妻。

按:未见同名唱本,当是艺人自编。

 

二十、白玉罗帕记

槐荫石印一册,封面提要:怒打姜雄遗失罗帕、捏造假信计害素贞、康王家满门抄斩、廷秀告状诛姜雄。

按:此书另名木刻本《新刻双金榜白玉罗帕记》12卷一册全罗帕记》是黄梅戏传统剧目之一,分上下本:上本《罗帕宝》,下本《三鼎甲》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源自安徽池州青阳腔的传统大本戏。故事:

陈赛金是陈尚书之独生女,嫁给王科举,陪嫁有祖传宝物金丝九龙罗帕。婚后一年,王科举赴京赶考,陈尚书让管家姜雄陪同。在花亭饯别时,姜雄趁机将罗帕盗去。赴京途中投宿双合镇。姜雄调戏店姐,露帕引诱,谎说陈赛金与他有私情并赠罗帕。店姐不受其诱,姜雄事败逃走。店姐将其情告诉王科举。王科举返家令陈赛金取出罗帕,果见空盒无帕,盛怒斥妻,陈赛金虽已怀孕,王科举亦将其赶出府门,并暗送休书与陈尚书,害得赛金并遭父逐。陈赛金走投无路野地生子,恰巧来到双合镇。遇见店姐,店姐热情体贴地收留了患难母子,并将其子抚养成人,陈赛金为富人帮工,挣得银钱供子求学,盼子将来挣得功名好洗清她的不白之冤。18年后,王科举父子同科,还在其子王锦龙治下为官,在双合镇再演戏文。陈赛金冤情畅诉,王科举悔恨难生,王锦龙代母洗冤,最后在店姐撮合下,全家团聚。

《罗帕记》是青阳腔的常演剧目,并有刊印的剧本流行国内外。明代刊用的属于《罗帕记》的单折,有《王可居夫妻游园》、《神女调戏》、《王可居逼妻》、《勘问姜雄》等单出。黄梅戏的《罗帕记》脚本中也没有姜雄与沈良订约和投陈某效力的情节,而青阳腔剧本选集中刊出的《王可居逼妻》、《神女调戏》等出则是它的重点内容

豫剧《罗帕记》又名《二进士》《王桃中状元》,鼎甲“父子三人”改两人。


二十一、《罗裙宝》

略述“某将宝衣罗裙质于当铺,而当铺为强盗所开,且谋主人姓命,事为某察觉,联合官兵将其剿灭故事。

按:详见《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未见同名唱本,当是艺人自编。


二十二、《罗裙记》

略述“僵尸作祟,致夫疑妻有私,终酿悲剧”惊憟故事。

按:详见《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未见同名唱本,当是艺人自编。


二十三、《前珍珠塔九松亭》、《后珍珠塔麒麟豹全本》

槐荫《前珍珠塔九松亭》,铅印上、下二册;《后珍珠塔麒麟豹全本》,石印一册。开首“香烟缭绕透天堂,珍珠塔上表贤良。若由此书根由事,听讲公子小方郎……”

按:封面提要“陈翠屏私赠珍珠塔、小方卿冻死九松亭、老夫人寻子讨饭、静方女救活夫人、唱道情刺讽亲姑母、巡七省三美大团圆”。

此书是以真正弹词《珍珠塔》和续书《麒麟豹》重编为七字句的通俗读物,论见高慧智《论〈珍珠塔〉弹词的主要版本及改编——以〈新刻珍珠塔九松亭全本〉为中心》。


二十四、《青风岭》

    略述“孀妇杜氏遭小叔谋害,子侄离散,后聚遇青风岭”故事。

按:未见同名唱本。鼓词有《》,但不是一个故事。


二十五、《赶子图》

明代当涂县人张生和,前妻早亡,遗子保童。继室杨氏,乘张生和离家之时,将保童赶走。保童流落他乡,又遭抢劫,万念俱灰,在桑林自缢,被蚕妇陈氏母女所救,留其在家攻书。陈女月英喜爱保童,乃借送茶之机向其吐露爱慕之情。后张保童考中状元,与月英配为夫妇。 
按:此书未见同名唱本,似从花鼓戏清风亭 赶子》一本脱胎而来清风亭》,又名《天雷报》、《雷打张继保》,各地多有地方戏改编,述:

薛荣之妻严氏,虐待妾周桂英。周在磨房产子,严命弃至荒郊;桂英不敢违,暗将血书、金钗藏儿身上。婴儿被张元秀拾去,取名继保,长大上学,被人讥讪,回家向元秀索要生身父母。张怒责之。继保逃至清风亭,恰遇其生母周桂英。元秀追至亭上,周先为排解,后见血书相认携去。张忍痛予之。后张氏夫妻沦为乞丐,得知继保得中状元荣归,径往相认,继保反目不识。二老悲愤,双双碰死,继保遭雷殛。

铜邑森隆堂刻本《清风亭雷打张》、宝卷《清风亭》(一名 天雷报


二十六、《锁阳城》

《锁阳城》是传统黄梅戏三十六本大戏之一,又名《相知吟》剧情简介参将赵广大娶了年轻貌美的老将张定边的女儿张玉霞,虽情场得意,但官场却郁郁不得志。张定边的死敌,马太师的儿子马金洛早就垂涎张玉霞的美色,只是碍于赵广大的本领,一直不能得手。为了达到占有张玉霞的目的,父子密谋,假授赵广大元帅之职,率孤军到前线御敌,结果被敌围困13年。赵广大刚走,马金洛就迫不及待的抢来张玉霞,烧死赵门一家。张玉霞为了不遭受马金洛的羞辱,自毁容颜。马金洛恼羞成怒,将张玉霞发到海螺墩看羊。张玉霞在海螺墩生下儿子天来,被砍柴人李老杠夫妻捡得并养大。13年后,小天来得知真相,偷会母亲,到外公处搬来救兵,不仅救出被围13载的父亲,而且惩处了恶人。但毁容后的张玉霞却不愿见丈夫,后被丈夫一片真情所感动,夫妻终于团圆。

按:未见同名唱本。到外公处搬来救兵”或取袭《绘图辰州胡知府白扇记》。鼓书有《薛丁山征西之一 兵困锁阳城》,但非一个故事。


二十七、《破镜圆》

《破镜记》,又名《双合镜》、《破镜重圆》、《月墙破镜》、《半边镜出家》,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述:

家境败落的张德义为进京赶考到岳父家借银,岳父秦玉龙想让女儿改嫁,假意把铜银当成纹银借出,欲谋害张德义。老院家偷听到此事后,将此告知秦秀英,秦秀英遂用纹银调换铜银。离别之时秦秀英将明镜一分为二,做为定情信物赠与张德义。

按:孔网见《新抄班词新刻双合镜全本》,但非原始唱本。


二十八、《胭毡记》

  传统黄梅戏正本大戏又称《胭毡褶》《岳州渡》。剧情大略:徽州夫妇赵成仁、陈氏因灾荒到平宁县,开个酒店。然后当地的恶霸阮同生看中了陈氏,就骗赵成仁说做好兄弟,一起去做生意,然后那个赵成仁书呆子气,觉得认识土豪挺好,傻乎乎地跟着去,结果在岳州渡口,被恶霸灌醉,推到河里去了。然后恶霸回去找到陈氏逼婚。陈氏在结婚当晚,也用酒灌醉恶霸,恶霸酒后说出是他看上陈氏,就把赵骗取杀了。陈怒火中烧,拿剪刀杀死了恶霸,然后去投案。而那个赵呢,那次掉到河里,被一个渔翁救起了,然后去苦读,考上了状元,刚好分配到平宁这里做官,刚好审理这个案子,夫妻团圆了。

按:未见同名唱本。《胭毡记》是因剧中赵成仁献宝胭毡褶”得官名名。


二十九、《新刻葡萄渡》(又名 大清官

道光十四年、“江西万寿宫西边巷内道生堂新镌”《大清官葡萄渡全传》4卷一册,内题《新刻抚院清官传》,开首:“诗曰 朝朝出良将,代代有贤臣。一代还一代,谈今论古人。此歌不表别朝,单表本朝我主驾临,康熙皇帝早朝,聚会群臣,帝曰……

按:此书另见绥定万顺堂刻本《大清官》一册,内分《官升巡抚》《访葡萄渡》《弘恩受难》《杀贼安民》《修洪雀寺》数节。

清官册,又名《葡萄渡》、《大清官》、《于成龙私访》,是黄梅戏三十六本大戏之一讲于成龙办案故事。《小清官私访乌江渡》(又名 余文榜私访)两书称“大、小”清官《小清官私访乌江渡》石印一册,开首“书中不表别一段,单表本朝一新闻。乾隆三十六年事,留与人间细谈论……”封面提要“访乌江二贼落水、入贼巢巧遇发妻、装算命寻找印信、误犯夜打入监牢、桂恭将领兵就难、上任后七美团圆。”《湖南唱本提要》作《七美图》,“余文榜”作“喻文榜”。


三十、《陈英卖水柳兰英伸冤记》

槐荫铅印上、下二册,开首“久有移俗劝世心,特编小说众人听。家住西京河南府,御水河边陈家村……”

按:封面提要“柳怀打死陈英、陈英还魂卖水、兰英密约泄漏、柳祥夜杀梅香、杀嫖客兰英下狱、写血书包公伸冤、金殿包公奏本、陈英夫妻团圆”。

一般认为改编自戏文《林招得》,改“林招得”为“陈英”、“黄玉英”为“柳兰英”,是“卖水故事”的滥觞,生发出《卖水记》陈英卖水柳兰英伸冤记、《血掌记》(黄梅戏名《血掌记》,越剧名《血手印》,宝卷名《河南开封府花枷良愿龙图寳卷》(又名 卖水龙图))二记。


三十一、《董永卖身张七姐下凡织锦槐荫记》

槐荫石印一册,开首:“开段无事共谈天,诸君听我说良言。要得男女归正道,家庭教育最为先……”

按:封面提要“卖身葬父亲、大孝格天心、天降仙女配、生下麒麟星、进呈白绫锦、钦赐状元身。”


三十二、《梁山伯祝英台全本》、《後梁山伯还魂团圆记》/《绘图柳隂记全传》

槐荫石印上、下二册,内题“绣像梁山伯祝英台夫妇攻书还魂团圆记”。开首“山外清山楼外楼,莺莺写书隔墙丢。君瑞拾起书来看,张生跳过粉墙头……”《後梁山伯》,石印一册,开首“山伯英台书已录,现刻后部接前因。玉皇坐在凌霄殿,耳红面热不安宁……”

按:《後梁山伯还魂团圆记》(又名 三美图)。黄梅戏名山伯访友》,分《上天台》《下天台》两本。实际演出结局又有二种:一是“化蝶”;二是“三世缘”,出于唱本《绘图柳隂记全传》开首:“这本歌书有来头,英台山伯事根由。金钱荷叶随你唱,唱成山歌更风流…”按即梁祝故事,内容见《湖南唱本提要  柳隂记》。森隆堂刻本:卷三《白花楼英台称将军》、卷四《征寇回朝封官团园》,可略见此本和江浙唱本的异趣,于红《南方唱书研究》于此本和川剧《柳隂记》曾有详细比对可参。

     2024、5、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