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用)(两材料)《贞观政要·司空房玄龄事继母》、柳宗元《为户部王叔文陈情表·臣某言:臣母刘氏》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5-20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泊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

韩王元嘉,贞观初,为潞州刺史。时年十五,在州闻太妃有疾,便涕泣不食,及至京师发丧,哀毁过礼。太宗嘉其至性,屡慰勉之。元嘉闺门修整,有寒素士大夫,与其弟鲁哀王灵夔甚相友爱,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其修身洁己,内外如一,当代诸王莫能及者。

霍王元轨,武德中,初封为吴王。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属高祖崩,去职,毁瘠过礼。自后常衣布服,示有终身之戚。太宗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征对曰:“臣愚暗不尽知其能惟吴玉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太宗曰:“卿以为前代谁比?”征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间、平,至如孝行,乃古之曾、闵也。”由是宠遇弥厚,因令妻征女焉。

贞观中,有突厥史行昌直玄武门,食而舍肉,人问其故,曰:“归以奉母。”太宗闻而叹曰:“仁孝之性,岂隔华夷?”赐尚乘马一疋,诏令给其母肉料。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臣某言:臣母刘氏,今月十三日,忽患暗风发动,状候非常,今虽似退,犹甚虚慑。惊惶

忧苦,不知所图。臣唯一身,更无兄弟,侍疾尝药,难阙须臾。伏乞圣恩,停臣所职。今臣见在家扶侍,其官吏等并已发遣讫。

臣以庸微,特承顾遇,拔自卑品,委以剧司。夙夜兢惶,唯思答效,至诚至恳,天眷所知。岂虑未效涓尘,遽迫方寸,以开塞重轻之务,加焦劳忧灼之怀,虽欲徇公,无由志。况忠孝同道,臣子一心,许国诚切于死生,报亲忍忘于顾复?进退穷蹙,昧死上陈。候母刘氏疾疾小瘳,冀微臣驾蹇再效。无任惶惧恳倒呜咽之至。

(柳宗元《为户部王叔文陈情表》)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愚暗A不尽知B其能C惟吴王D数E与臣言F臣未尝G不自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年号,与《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的“永和”用法相同。

B.类,指好像,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的“类”意思相同。

C.兄弟,为偏义复词,与《孔雀东南飞》中“逼迫兼弟兄”的“弟兄”用法相同。

D.枉,指屈心改变,与成语“矫枉过正”的“枉”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侍奉继母时能一直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办丧事时悲伤到骨瘦如柴,太宗对其进行宽慰。

B.太宗认为韩王侍母至孝,兄弟友爱,诸王无人能及,所以称许他天性纯良,并多次加以赞许劝勉。

C.太宗因为吴王通晓经学,博学文雅且孝行出众,因此对他更加宠爱信任,把魏征的女儿嫁给他。

D.王叔文在母亲病重期间侍奉疾病,亲自尝药,一会儿也不敢离开,内心焦虑万分,十分忧苦。

13.材料二和李密的《陈情表》同为陈情,请分析二者的异同。(3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10.ACF

11.C(“用法相同”错。)

12.B

13.同:情感相同。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孝情、不能对皇帝尽忠的忧惧和忠情。异:出发点不同。①李密在野,意在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孝后忠,暂不奉诏;②王叔文在朝,因母亲生病暂时告假,希望日后继续效劳。(共3分,相同点1分,不同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4.(1)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内外设置了许多矮院墙,到处都是。(得分点:“迨”“异爨”“往往”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不久,嫁入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去吊丧的心情非常急迫,就自己弃官离职了。(得分点:“寻”“去”各1分“丧于武昌”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

材料一:

司空房玄龄侍奉继母,能顺承继母的脸色,恭敬谦谨超过一般人。继母生病时,他每次请大夫上门,总会流泪迎拜大夫。在居丧期间,房玄龄更是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唐太宗命令散骑常侍刘洎前往安慰劝解,并送去寝床、粥食和盐菜。

韩王李元嘉,在贞观初年,任潞州刺史。当时他十五岁,在潞州听说他的母亲生病,于是痛哭流涕,不能饮食,后来到京城为母亲发丧,悲伤超过了丧礼的礼仪。唐太宗称赞他至 情至性,常常安慰劝勉他。李元嘉家里非常朴素简洁,像寒门士大夫的家一样,他和弟弟鲁哀王李灵夔手足情深,每次兄弟相见,就像普通百姓一样亲切随和。他这样修养身心、洁身自好,表里如一,当时诸王没有人能比得上。

霍王李元轨,在武德年间,被封为吴王。贞观七年,任寿 州刺史,唐高祖死后,他辞去了官职,并且常常穿着粗布衣服,以此表示对高祖的悲戚和怀念。唐太宗曾经问侍臣:皇族中,谁最贤德?侍中魏徵回答说:我愚钝,不能完全了解他们的才能,只有吴王和我多次谈话,让我感到汗颜。唐太宗说:你可以把他比作前代的哪位贤人呢?魏徵说:论经通礼仪,博学文雅,他相当于汉代河间献王德,东平献王苍,若论孝道,他可与古代的曾参、闵子骞相媲美。从此,唐太宗对吴王更加宠爱信任,并把魏徵的女儿嫁给了他。

贞观年间,有个突厥人史行昌在玄武门做看守,吃饭时留下肉不吃,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带回家去供养母亲。唐太宗听到这事后感叹地说:仁孝是人的本性,哪分汉人和夷人呢?于是赐他一匹上等马,还下令为他母亲送去肉食。

材料二:

(王叔文传中,说王叔文的母亲去世,不向朝廷呈报,在翰林设置酒席,自称母亲有疾病,现在应当请假。左右同事窃窃私语说“母去世已腐烂,他仍留在此职位上,打算干什么呢这份奏表即是替王叔文请假。)

臣王叔文陈言:臣的母亲刘氏,本月十三日,忽然患暗风病,疾病发作,症状非同寻常,现在虽然好像有所减退,还是非常虚脱,令人担忧。我惊惧惶恐,忧愁痛苦,不知该如何打算。臣只有一人,再没有兄弟姐妹,侍奉疾病,尝试汤药,一刻难以缺席。恳求朝廷厚施恩惠,停止臣下的职务。现在臣下希望能在家扶侍母亲疾病,有关官员等一切事务都已安排完毕。

臣身份平庸卑微,却特别蒙受恩顾优遇,从最卑下的品级中得到擢拔,委任到关键部门。日夜惊惧惶恐,只想着报答效忠朝廷,内心极度诚恳,朝廷的恩宠臣是有所知道的。哪料到还未效忠点滴之劳,母亲却病情急迫,让我方寸俱乱,不得已开启、准备母亲的丧葬事务,再加上内心焦虑烦劳、忧愁急躁,虽然内心很想为国尽忠效力,却没办法改变纷乱的心志。况且现在忠孝同行而至,臣子的一颗心,是不顾生死真诚恳切许身报国,还是忍心忘记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呢?我进退两难,十分窘迫,冒死上书陈明心迹。等母亲刘氏疾病稍有恢复,希望微臣到时能够再效犬马之劳。臣下非常惶恐惊惧,真诚恳切悲泣至极。

(本月丁巳日,王叔文因为母丧离开职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