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经院课堂内外 | 王一鸣:匠心致远,护航征途

 wupin 2024-05-20 发布于湖北

原创 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收录于合集 #北大经院课堂内外 15个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

黑板上工整清晰的推导是他的执著

肩挑重担,事必躬亲

中国金融的发展背后有他建言献策

春风化雨育桃李

人才之成出于学

二十余载岁月光华

他在经世济民的路上不断前行

一路提携后辈、培养栋梁

将治学与奉献融入大写的人生

本期“课堂内外”

让我们走近王一鸣老师

在课堂一隅与生活剪影中

遇见经师与人师的品格

春风化雨,良工心苦

经济学院王一鸣教授的课堂有一个神奇的能力:只要上课半个小时,学生们就会知道这是一门“硬核”的课程,一定要拿出百分百的精力来学习。而王老师本人,与他的课程一样,也是一位“硬核”老师。

上课时的王老师是全神贯注的,逻辑清晰,论证严谨。从上课铃响开始,他就会保持站立的姿态,用粉笔在身后的黑板上一笔一划地记录下逻辑推导的过程,几乎不会坐下休息,有时甚至连一口水也不喝。等到下课铃响时,黑板上就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却清晰严谨的板书。

王老师在课堂上

全程手写板书不累吗?“但我的课程中会涉及很多数学推导与逻辑证明,我相信手写板书能够让学生们跟随着书写的过程逐步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王老师说。

与他形影不离的还有一本封面有些磨损,纸张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充满着颜色不同、新旧不一的字迹,正是他课程内容的手写讲义。据王老师介绍,这本课程讲义自他从教就一直使用至今。“尽管笔记本有些旧,但里面的知识却一点都不旧。”他笑着解释,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领域最新的发展,在备课时他则会根据最新发表的论文不断地更新笔记。

王老师的手写讲义

在谈到为什么要开设现在的这些课程时,王老师坦言,他曾经开过的课程非常多,包括《金融经济学》《金融计量学》等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由于这些课程都是必修课,老师们并不需要面临无人选课的压力。随着金融学系不断地有新老师加入,他将这些课程慢慢地交给了年轻老师们,以此来帮带后来人。而在腾出精力后的王老师,选择开设了一些重要但却有些难的课程。

“虽然课程难度比较大,备课也会有不小的压力,但是为了让学院的金融学课程设置更加完整,我愿意迎难而上。”他坚定地说道。

王一鸣老师的动态资产定价课,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带领我们在2020年疫情的线上课程中,快速了解了最基础的资产定价理论模型以及相对应的拓展,对博士生未来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王老师循循善诱,随时解答我们在课内课外遇到的困惑,是我博士期间学习的最有趣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2019级博士生王志斌

课程虽然难,但却意外地收获了学生们的喜爱。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每年的选课人数都非常多,教室更是坐得满满当当。在被问到关于讲课有没有什么心得时,王老师笑得灿烂,一句“当然有啊”就打开了话匣子。

“想要讲好一堂课,一定要自己理解透彻,如果自己都理解不好,怎么能给别人讲好呢?讲课也非常讲究艺术,如何安排符合逻辑层层递进的讲课顺序,如何引入自己要讲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的课程内容能够让学生喜欢听,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十载的从教时光,他心无旁骛、兢兢业业,尽管课程内容已经烂熟于心,但他绝不懈怠,“每次备课都要有所改进”。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扎根课堂,让王老师在大学教师这一身份上颇有收获,他不仅获得诸如“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等荣誉,还收获了课堂上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王老师的《随机过程》是我大学收获最多的几门课之一,这门课为经济学院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的训练框架,从概率论开始,逐渐过渡到泊松过程、更新过程、维纳过程和初级的随机微积分。正如王老师在第一节课所说,“随机过程和随机分析是探索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最重要的工具。”掌握这套科学规范的“金融语言”对想要研究(理论)资产定价相关问题的同学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王老师也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老师。我并不是金融系的学生,上课也会问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王老师不仅会耐心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还会主动关心我们的毕业去向,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学的温暖。感谢王老师一学期的帮助,希望以后可以再次遇到像王老师一样好的老师!

——2018级本科生姜帅宇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除授课教师之外,王一鸣教授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导师。

自1997年加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以来,王老师已经以导师的身份培养过数百名学生。“学生们继续深造或是去往业界、学界,都有着不错的发展。”提及这点,他非常自豪。

在培养学生方面,王老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尽管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有很深的建树,但他从不要求自己的学生选择与自己相同的研究方向。“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全身心投入,吃得住苦,最后有所成就。”王老师如是说。

面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王老师坚持因材施教,引导每位同学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与成长。2017级博士生周泳光曾悄悄观察:“我们师门的不同成员都各有特点:有的人细致规范,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将想法转化为文稿的能力强。针对不同成员,王老师会集众之长,补众之短,使得不同成员都有所改进和收获。”

王老师与学生在毕业典礼

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但是王老师一直坚持抽出时间组织讨论班,与博士生们精读并推导论文。当学生读理论文章遇见看不懂的数学推导时,他会仔细地看一遍学生请教的文章,找到学生咨询的问题,认真推导一遍,再耐心地讲解具体的推导方式。王老师坦言,这种习惯源自于他的求学经历,“在我自己读书时,我曾经有半年的时间都花在了读懂一篇比较难的文章上,这种挫折感非常打击人,所以我习惯带学生们读经典文章,带着他们推导一遍,把他们领进门。”

不仅如此,王老师还非常乐于与学生一起研究最新领域的文章。2019级博士生孟令超体会颇深:“我的研究方向比较新,在每次与王老师讨论文章前,王老师都会先让我把主要参考的文章与这一领域的经典文章发给他,等到讨论时我发现王老师都已经读完了这些文章,并且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

王老师将自己对博士生的培养总结为两点,第一,博士生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要敢想敢做,创新才是一个博士生的生命力,如果只是满足于老问题与老方法,那这样的博士生涯是意义不大的;第二,博士生一定要脚踏实地,有想法之后一定要去做,一定要做下去,不能因为有一些困难就轻言放弃。

“我不要求博士生每天要具体花多少时间,有的人天资高,做的可能就是会快,但是他必须要沉下心来,把所有想做的事情全部完成才算合格。”在谈及对博士生脚踏实地的要求时,王一鸣教授笑着说道。

对待学生亲切和蔼,除了耐心地解答他们的学术问题,王老师还会通过灵活的谈话方式缓解了学生们的焦躁情绪,但是严格始终是他对自己与学生不变的要求。一天晚上,2018级博士生刘天权还在津津有味地看新出的电影,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打开一看正是王老师发来的论文修改意见,字斟句酌、清晰细致,甚至还有对错字的勘误——“明显是老师挑灯夜战帮我改出来的,吓得我'一激灵’赶紧关了正在看的电影,乖乖修改论文。”通过言传身教,王老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们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

在指导学生上,王老师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如无言的灯塔,在疾风骤雨的海面上为学生们保驾护航。当远行的航人到达潋滟的水岸,便是他最欣慰的时刻。在被问到最看重自己所得到的哪一荣誉时,他仔细地想了想后答道:“还是我指导的博士生冯文君的毕业论文拿到优秀博士论文的时候。”

细致入微,亦师亦友

走下讲台,迈出教室,生活中的王老师是个热爱生活、可爱有趣的人。

“王老师的厨艺是一绝!”

据许多在王老师家中吃过饭的同学说,每次去王老师家中做客,王老师总是亲自下厨,做出来的菜品与口味都让人十分惊艳。王老师不光会做饭,而且还非常热爱这一门“事业”,每做完一道菜端出来时,总要向学生们介绍一下这道菜的特别之处,或在食材,或在口味,脸上总带有“大功告成”的欣慰神情。

据王老师介绍说,他的厨艺是在求学时代锻炼出来的。由于在中科院求学时校内并没有食堂,他会自己购买各种食材,在宿舍楼中的厨房区做饭吃。当时,王老师也经常到距离不远的北京大学的食堂“蹭饭”吃——王老师与北京大学的缘分在那时就已悄然建立。

熟悉王老师的学生们都知道王老师爱吃辣,这与王老师出生成长在江西省不无关系。他曾经说过,“我吃辣能力还行,太辣也吃不了,但是要一点辣都没有,那是不行的。”但每次与学生们聚餐时,王老师总是照顾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学生们的口味,让大家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品,“辣”早已被他抛之脑后。

王老师与学生们中秋节秋游

每逢中秋节等节假日,王老师便邀请在异乡求学的学生们到家中做客。他会热情地将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带学生们在北京周边的山区登高望远,看层峦叠翠,湖清如镜。赏绿听风,远离喧嚣,沉浸于田园风光,这也是王老师的一大兴趣爱好。

等到登山结束回到王老师家中,学生们往往累得筋疲力尽,而王老师则马不停蹄地下厨为学生们准备丰盛的午饭或晚饭。热气腾腾的厨房,倾心投入的佳肴,饱含着王老师对生活的热情,凝聚着他对学生的心意与关爱。

事必躬亲,务实奉献

课堂之外,王老师奔波的脚步,忙碌而坚定。

王老师在校内担任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为经济学院金融学系的整体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的金融学子,让金融学系的学生们无论在业界还是在学术界都能有一席之地。他认为,一个新时代的优秀金融学生不仅要充分地掌握金融理论知识,还要有出色的外语与计算机运用水平,更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了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他在课程设置、实践活动以及合作实习等方面都做了诸多努力。

新近成立的金融工程实验室就是王老师诸多努力中的一个简单缩影。这一实验室致力于推动量化投资、金融工程、大数据以及金融科技方面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实现学术界与金融业界良好的互动交流。在这一实验室里,学生们可以享受到多种来源的丰富数据,充裕的服务器计算能力。这一实验室的成立在让学生们提高计算机编程能力、成为金融计算机复合人才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王老师在座谈会上发言

在校园之外,王老师也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包括中央部委以及商业机构的专家顾问等,为构建更好的中国资本市场贡献着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在被问到以专家顾问的身份参与了哪些项目时,他不假思索地列举了几个例子,无一例外都关乎当时经济运行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一带一路融资问题研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组织的债转股问题研究、中国科协组织的双创项目评审、发改委组织的数字资产问题研究等等。此外,市场上许多指数的背后也都有他的身影。

在采访的最后,王老师说到他所担任的这些专家顾问角色其实大多没有报酬,而做这些顾问工作其实非常耗费时间与精力。“但我愿意并且义无反顾。”他毫不犹豫地说。

奉献与务实正是他性格的底色,怀揣着对金融领域的赤忱,奉献于课堂、学生、学校与社会,王老师生动地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师者本色。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在经院学子眼中,教学研究中的王一鸣教授生动地诠释了何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而在课堂之外,他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承担起每一身份背后沉甸甸的责任,将“经世济民”写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中,写在几十年如一日的人生旅途上。

相关阅读

北大经院科研 | 王一鸣教授一行赴宁波保税区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园座谈交流

【两会笔谈】王一鸣:加快完善股权市场、创业投资基金以促进科技创新

策划:经济学院融媒体中心、教务办公室

供稿人:孟令超、单祎琳、初夏

美编:初夏

原标题:《北大经院课堂内外 | 王一鸣:匠心致远,护航征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