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针——6321法则,让扎针变得非常简单(附案例)

 喜悦335 2024-05-20 发布于河北

黄帝内针不是依靠某个穴位或者某条经络的功能来对治不适症状,而是以同气为根本,灵活运用四总则,通过调节阴阳作用整体环境,从而有效缓解或消除不适症状,促进人体身心平和。

学用黄帝内针,其实是培养一种思维,把握一个规律。这种思维和规律落到用上,势必有一套相对完整和规范的流程。

黄帝内针的原理、法则以及三焦、经络同气等要领,就像是一堆零部件,只有完成组装后才会发挥出应有功能。这就是“6321”。

图片

一、学习:

黄帝内针的学习的过程是

1、阴阳 →   2、三焦 → 3、六经

阴阳:

阴阳就是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病左治;同气相求;阴阳倒换求四大准则的运用。也就是内经中的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我们在背部的病治胸部,正面的问题是背部,左边的问题治右边,右边的问题治左边,上边的问题治下边,下边的问题治左边。

三焦:

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是因为人体有很多区域不能直接施针,对大部分人来说有危险。比如肩跨的部分,身体躯干的部分,有些地方施针不当会造成人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于是,我们把人体各部分,分为上中下三焦,再用阴阳倒换求转移到人体的四肢,这样就安全多了。

图片

上焦:

前为鸠尾穴,后为至阳穴,以上区域为上焦,这些区域与人体的手腕和脚踝部分相对应,同为上焦部分。

图片

图片

中焦:

人体前面鸠尾穴至神缺穴,后面是至阳穴到命门穴之间的部分,这些部分与手腕到手肘,脚踝到膝盖,同为中焦部分。

图片
图片
下焦:

正面神阙穴以下,背面命门穴以下,这些部分与人体手肘以上,膝盖以上的部分,同为下焦部分。但由于下焦部分不能施针,所以转换到上焦腕裸部分进行针刺。

图片

六经:

由于人体的区域病变区域很广,通过阴阳和三焦仍然不能到具体在那里施针,所以采用六经同气的法则来找到具体的经络,这样就更具体了。这里的六经同气其实是指同名经。

三阳经

太阳经:手太阳小肠丙火,足太阳膀胱壬水;

阳明经:足阳明胃戊土,手阳明大肠庚金;

少阳经:手少阳三焦经相火,足少阳胆经甲木;

三阴经

太阴经:手太阴肺辛金,足太阴脾己土;

少阴经:手少阴心丁火,足少阴肾癸水;

厥阴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乙木。

根据阴阳、三焦、六经同气对应,就可以找到具体下针的位置。

阿是穴:

同一条经络上仍然有很多穴位,定了上中下三焦的具体位置,但是还不确定在哪里才为精准的针刺穴位。于是,通过按摩确定哪里痛,即是下针的位置,简称阿是穴。

二、辨证

但是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先辨六经,→然后再分三焦,→最后再转到阴阳上面,→最后寻找阿是穴,简称6321法则。

身体主要经络有12条,同名经相通,另外有8条经外奇经。奇经跟主要经络都有交汇穴,比如后溪与督脉交汇,带脉与足临泣交汇。

“6”  那疼痛先辨别属于哪一经,要熟悉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督脉:后溪、申脉。

任脉:列缺、照海。

带脉:足临泣、外关。

 “3” 确定那一条经络之后,通过阴阳倒换求转到手肘、裸膝的同名经上,再确定属于上中下三焦的哪一焦,确定具体的穴位。

  “2”  在同名经上,再通过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这样就实现了阴阳。

   “1” 在经络的穴位附近慢慢摸索,找到痛点即是阿是穴。

三、内针五总穴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内关谋。

四、内针总则

1)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2)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3)同气相求

4)阴阳倒换求

图片

五、注意事项

施针在手四肢上,即手肘以下,膝盖以下。一般斜刺,这样更好,留针45分钟。

同气找对,需要经络同气,位置同气。

进针使用辅助的配套的塑料针管。针刺进穴位后,不要管是否有酸、涨、麻的感觉出现,也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针上,而是把双方的注意力转移到患处,问病人此刻的感受。
①若头痛,就让病人感受头痛是否减轻。
②若肩痛,就让患者动一动肩,看痛感是否减轻或消失。
③若有肿块,让患者摸着肿块,感觉是否变软、变小或消失。
④若皮肤溃疡,让患者观察皮肤的变化。

………


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有多强烈,功德就有多大。扎针的疗效取决于信心,包含两方面:

​医生对治症的信心越大,疗效越好。内针源自《黄帝内经》,古人不会欺骗我们,只须按此法去做,效果交给天地。

患者对医生的信心越足,疗效越好。任何的怀疑,都会让疗效打折扣。

🌷手足经络同气具体的落针点则需要先记住的穴位有36个,即有18个对应,具体如下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12经脉的经络同气取穴

①头面经络(同气)

图片

②颈项经络(同气)

图片

③肩部经络(同气)

图片

④腰部经络(同气)

图片

还有任督二脉,此位于身体的中线,倘若病证在身体的中线,如任督线上,不便区分左右,以总穴进行选穴(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足)三里,腰背委中,胸胁阳陵,少腹(三)阴交,颅脑太冲),即按男左女右选穴。(比如:患者为男性,则针刺患者左侧相应穴位)。

阴阳倒换求

此总则在经络同气中已一起讲,即下焦地部的问题就要求于上焦天部,即上臂、腿的问题我们可以求于手、足,如肩部、胯部的问题可从腕部、踝部去求同气。遵从的是人体的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照应了开头所说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图片

🌷具体病症上6321怎么用

图片

一、辨识三阴三阳

比如一个男性患者出现在面前,自述胃部区域疼痛不适。黄帝内针讲随证治之,首先要辨识症状,询问患者不适症状在哪里,在那个当下,不用去辨别是何原因导致,也不用确认是不是胃部疼痛,始终记得脏腑虚位

这个不适症状在哪里,不是简单地一带而过,而是跟患者确认疼痛具体所涉及的区域。如果患者说疼痛区域偏左,从腹部正中的任脉开始,向两边依次是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以及少阳经,假如患者的指认范围在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区域,这时可以判定,患者不适症状涉及三条经络。


二、判别三焦同气

胃部区域疼痛,如果不适症状在鸠尾穴至神阙穴这一段,那就是中焦。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向上是上焦,向下是下焦。现在是中焦,按照三焦同气对应关系,患者肘部或者膝部就进入施治的备选范围。

三、分清上下左右(阴阳)

按照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法则,确认同气点是左还是右、是上还是下。

现在症状偏左,那就明确是找右侧同气点,左右是定格。考虑到操作方便,可以选择肘部,那患者的右手肘部就被锁定。如果症在中间,患者是男性,一般按男左女右取穴

四、明确同气点

根据经络同气对应关系,右手肘部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是同气对应点的范围,一般可从少阴经的少海穴、阳明经的曲池穴、太阴经的尺泽穴附近开始寻找阿是穴。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指腹不轻不重地按压穴位以及周边区域,可以循着经线上下寻找,也可以在穴位四周或者经线左右寻找,有酸、麻、胀、痛等最敏感的地方,通常就是阿是之处,阿是穴可以理解为最佳的同气点。

如果找不到阿是穴,可以直接在少海穴、曲池穴、尺泽穴附近施治。

这四个步骤就是“6321”规范。

6321

“6”就是明确症在三阴三阳经络的哪一条或者哪几条,也就是找经络同气。
“3”就是明确上中下三部的哪一部定位,也就是找三焦同气。
“2”就是明确上下左右,也就是按照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右病左治、左病右治法则,明确在上还是在下、在左还是在右。
“1”就是找到下手的同气点,这个同气点一般以阿是穴为主。


“6321”规范将黄帝内针原理和四总则进行了深度糅合和有机整合,初学时要严格按照四个步骤逐项落实,这是基本功。

 慢慢熟悉了,连贯起来就是一气呵成,常常是问诊交流的同时,何处下手、针对何症,早已心中有数、成竹在胸,施治则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

🌷病症不在穴位附近,怎么办?

病症在身体出现,如果正好在穴位附近,按照对应关系很快能找到同气点。事实上很多病症,不一定正好在人体经线的穴位附近。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  黄帝内针提出了穴外定穴的方法,如果病症不在穴位附近,可以根据同身寸两分法来确定相对应的同气点。

比如少阳经的阳池穴和天井穴的三分之一处出现病症,如果按照左病右治,那么另一侧少阳经阳池穴穴和天井的三分之一处,基本上就是同气点;如果按照上病下治,那么另一侧小腿少阳经丘墟穴和膝阳关穴的三分之一处,也很有可能是同气点。 穴外定穴,实际上还是按照四总则,在同气相求前提下寻找对应点。上面为何说可能是同气点,因为按照内针“6321”规范,最后一个“1”,还是要找阿是穴这个落点。这个落点,可能在经线上,也就是经线上下;也可能在络上,也就是经线左右。在经上,就是“在经刺经”;在络上,就是“在络刺络”。 这样一来,最后的“阿是穴”至少出现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在我们通常所言的穴位附近

第二种,是在经线的任何一个点上

第三种,是在络的任何一处

我们人体上下里外,其实处处都是由经和络构成,从这个层面来理解,黄帝内针为对治不同症状提供了种种可能。

穴外定穴,也就是人体处处是穴,这个方法为黄帝内针打开了更大空间。

🌷阿是穴

再说说阿是穴。阿是穴在《千金方》的疗法中,大意是指是在病处找痛处,不问孔穴,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黄帝内针是在同气上求阿是,找到酸麻胀痛之敏感点,往往可以效如桴鼓。作为内针规范使用阿是穴,方便初学者迅速上手、快速见效。

但是这样也有弊端,习惯寻找阿是穴后,原本活泼泼机灵百变的方法,会变得有些机械和呆板。有时找不到阿是穴,还得回到同身寸两分法来寻找同气点。如前所言,把内针理法真正融会贯通了,其实处处都是“阿是穴”。 

学习初期要坚持通过找阿是穴来找同气点,在严守规范的锻炼中提升对黄帝内针的把握能力。到后来形成习惯、熟悉规律后,才有可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心中明理、守住法则,穴永远在内针人的心中。

图片
🌷案例
病例1:右颧部抽动 
6正经:阳明、太阳
3焦:上焦
2经:阳经
1穴:找敏感点,或针合谷(面口合谷收)、后溪 。
图片
面部抽动,大多与情绪有关,比如被骗后总是生气。 
而心包经能解郁,在内关上再下一针,能让病人心情放松、开心。 
所有抖动的病症,都属风,如肝风内动。
​肝五行属木,属足厥阴肝经,同为厥阴经的还有手厥阴心包经,根据“同气相求”的原则,都可治厥阴风木的毛病。
手、足两条厥阴经:
   都与天上的风相关
   都与地上的木相关

图片
病例2:右侧腰痛,无法弯腰
6正经:太阳
3焦:中焦
2经:阳经
1穴:找敏感点,或针小海 下针后活动腰,感觉疼痛是否在减轻或消失。
图片
​天冷衣服穿得多,不方便脱,可向下移到支正、后溪,或腕谷。
如果针一次没完全好,则要追问一下细节,比如怎么生的病?
若病人不清楚病因,但痛点特别具体,这时可以用“后病前治”的原则来判断。此时前后方向一致,病在左则治左,用前后来调“中”。
腰所在的太阳经,对应前面的阳明经,所以与脾胃(积食)相关。
病人回想前几天是多吃了一些凉的食物,然后突然腰痛。
医生在她的肚子上下了一针,腰瞬间就好了很多,后又针了一次,痊愈。

阴阳倒换术

对于内针新手,可根据“阴阳倒换求”原则,在阳明经上下针,针曲池或手三里或足三里都可。

同样的治法:腰或膝关节扭伤,可针手三里。

阴阳倒换求,在正经不能完全治愈之后再用,避免在不熟悉经络时越用越混乱。

病例3:面部毛病
额头长痘:阳明经,大肠经居多,大便不通畅,或排不干净;眉头上方为太阳经(后溪或至阴)
脸:正面阳明、侧面少阳、颧部太阳
嘴:胃阳明、大肠阳明、冲脉、任脉、脾太阴、肝厥阴(口内)
图片
病例6:头顶痛
6正经:厥阴 
3焦:上焦 
2经:阳经
1穴:找敏感点,或针太冲,或针劳宫(内关效果稍逊)
病例7:耳鸣耳聋
6正经:少阳、太阳、阳明 
3焦:上焦 
2经:阳经 
1穴:找敏感点,或针中渚,或后溪,或地五会,或偏厉(还能治龋齿、乳头一线毛病:如纤维瘤)
图片
有一患者因中耳炎引起耳鸣耳聋,输液后正常。
第二次耳鸣耳聋又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一个多月,但没效果。
把脉后发现中焦淤堵,伴随的高血压用药后也不降压,其实这是积食的表现。
因为连续两次吃海鲜自助餐,吃撑了。第一次是不舒服,但很快就好了。第二次吃完就开始高血压,两天后耳鸣耳聋。
吃撑与胃相关,于是治阳明经。
下针后,感觉胃里的东西往下掉,配合吃促消化的中药,治五次后听力和血压都恢复正常。
食物固然味美,切不可贪吃。
把脚并拢,外踝像耳,申脉附近敏感点也可治耳病。
把手并拢,尺骨像耳,养老穴治也可治耳鸣耳聋。

病例8:儿童斜视(斗鸡眼)
阳明(合谷)
太阳(后溪)
少阳(中渚)
图片
再检查一下脚,很多小趾长老茧,不是鞋子磨的,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
此时,在脚三阳经上继续下针,在至阴上下针后,斜视一次次变好,且第一次效果最好。只要坚持,就能治好。
图片

图片
病例11:失眠
症状复杂,根本原因:阳不入阴,阴阳不交接。白天阳气从体内走到体外,晚上阳气要回到体内入阴,阴血入肝则眠。
治症:想尽办法让阳(经)入阴(经),针阴经。
人体气血流向: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最终气血要到达厥阴,人才能睡得又沉又香,对应肝经的1:00-3:00。中间任何一个经堵塞,阳都会难入阴。此时失眠,则阳不入阴,血不归肝。
短期失眠,针厥阴(肝经、心包经),引阳入阴,如大陵或三阴交,下针后若从失眠到睡不醒也属正常。
长期失眠,尤其是吃安眠药的特别难治,针大敦下方有个很痛的米粒大小疙瘩,称为“足部松果体”。按到不痛,则能睡好。
在我们头顶正中的深处,有一个豌豆大小的东西,形似松子,故名为松果体,它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分泌不足会失眠。人在睡觉时,房间越暗则褪黑激素分泌得越多。 
开灯睡觉的人,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越来越少,就会慢慢睡不着。 
睡眠不好,若脚趾按压会很痛,是因为阴阳交接不顺畅,要把每个手指、脚趾揉到不痛。 
去阴经找敏感点,也可在三阴交找痛点,按到不痛就好。 
睡不着可以泡脚,也可以灸三毛,越年轻越好治。 
多梦,是心火旺、心烦气躁,针大陵,它是心包经的土穴,也是唯一泄火的原穴。 若梦游,可在中冲放血。

病例12:咳嗽
五脏六腑都可能会引起咳嗽,最近秋天咳嗽以燥热居多,嗓子痛,列缺照海膈喉咙。 燥,需要引水入肺,可喝梨皮水、银耳粥、川贝母等润肺止咳。 若喉咙有痰,针阳溪(肺经同气皆可)。 
人体十二经脉的流注与十二时辰养生(中医养生必备知识)

病例13:鼻不通气
针上星,头部一般下针不痛。也可用鼻三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