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高血压“头晕”你的生活——中医如何逆转乾坤?2味“偏方”,滋阴,潜阳,平肝,改善头晕

 小贤ldop948l6s 2024-05-20 发布于广东

头晕、耳鸣、脸红,这是高血压的常见症状,也是许多中老年人的困扰。西药降压,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医究竟有何妙方?

图片

其实,中医认为高血压头晕的根源,在于肝阳上亢、肾水不足。只需两味药,便可滋阴降压,除头晕。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01

老冯,今年60岁,自从患高血压后,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夜不能寐。西医给开了降压药,不仅头晕没好,还觉得浑身乏力。他满心焦虑地来到老中医的药铺,说自己要是再这样下去,就要'头晕转向'了。

老中医微微一笑,安慰道:'莫急,且让我把个脉。'他仔细诊脉,发现老冯脉象弦而有力,舌红苔薄。'老冯啊,你这是肝阳上亢,肾水不足啊!'老中医说道。

'肝阳上亢?肾水不足?这是什么意思啊?'老冯一头雾水。

老中医笑了笑,耐心解释道:'你看,肝属木,肾属水。肝主升发,肾主潜藏。平日里,肾水可以涵养肝木,让肝气不至于过于亢盛。但如果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阳就会偏亢,出现头晕、耳鸣、脸红等症状。这就叫做'肝阳上亢'。'

'原来如此!那怎么办呢?'老冯恍然大悟,也迫切地追问。

“要想化解肝阳上亢,单纯平肝还不够,还要滋养肾阴。我给你开两味药——龙骨和生地。”老中医说道。

02

龙骨味甘涩,性微温,善于平肝潜阳;生地甘苦大寒,擅于滋阴填精。二者相配,肾水得以充盈,肝阳便可潜藏,自然而然,头晕便会减轻,血压也能下降了。'

老冯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称是。他按老中医叮嘱服药,果然一周后,头晕大有好转,血压也趋于平稳。他不禁感叹:'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两味药,竟有如此神奇疗效!'

龙骨,味甘涩,性微温。《本草纲目》称其'安魂定魄,益精填髓'。它质地沉重,善入肝肾二经,镇肝潜阳,固涩精气。对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不安,龙骨可谓良药。古人有“骨碎补骨”的说法,龙骨正是这样一味补益肝肾、安定心神的良药。

现代研究表明,龙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龙骨中主要含有碳酸钙、磷酸钙,并含有铁、钾、钠、氯、硫酸根等微量元素。这些成分与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眩晕、失眠等症的疗效有关。

生地,又名地黄,味甘苦,性大寒。它善养阴生津,填精补髓。虽不能直接降压平肝,但与龙骨相配,可使肝肾精血充盈,进而平肝潜阳。

现代研究表明,生地含有多种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的功效。在高血压的防治中,生地可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降压目的。

03

龙骨和生地看似两味普通中药,但经巧妙配伍,却能产生奇特疗效。

正所谓'药养其身,医养其心',老中医深谙'物伤其形,情伤其神'的道理,通过平肝潜阳、滋阴填精的治法,不仅着眼于血压、头晕等形体之疾,更关注情志失衡对身心的戕害。

图片

当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药物的运用需要因人而异。

有些患者兼有肝火旺盛的症状,可酌情加入一些清肝泻火的药材,如夏枯草、栀子等;而气血虚弱的患者,则可加入当归、黄芪等补气养血之品。总之,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

这平肝养阴的良方,这龙骨生地的妙药,蕴含着中医药的神奇力量。肝肾同源,阴阳互根,调和阴阳,方能化解高血压头晕的困扰。这千古传承的智慧,这天人合一的哲学,何其博大精深,发人深省!

中医养生,不就是要顺应天人合一的法则吗?让我们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淡定从容,少一些烦恼忧愁。用睿智灵动的古老智慧,点亮生命的律动之美。

您说,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更有诗意呢?

温馨提示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和看法,不代表平台立场。

2、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和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不作为对任何药和治疗的推荐。

3、中医讲究辩证论治,请勿盲目试药。如有诊疗需求,请前往医院就诊。

4、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

winter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在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