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中大语文 2024-05-20 发布于福建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网络游戏从媒介融合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中西方艺术发展尖上,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影视号称八大艺术,网络游戏本身就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它打破了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隔阂,体现了各门艺术的交融互渗,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形式,所以被称作第九艺术。互动性切入艺术欣赏与创作过程,成为网络游戏的审美生成方式..著名导演陈可辛曾对网络游戏给出见解:“一百年前刚刚出来的胶片,没有人把它当成一种艺术,好像是游乐场里玩的东西,结果电影变成了第八艺术。现在大家看待网游也是一样,觉得是小孩玩的,可能最后网游也会变成另一种电影艺术。”他认为网游很有可能成为电影的未来,因为它能够使每一个观众都投入其中成为创作者。

网络游戏与文学的互相融合更为明显。游戏内容具有文学中的叙事要素,每一个游戏的设计都要求有一定的故事性,每一个角色都有设定的人物形象,人们可以在游戏经历中认识名山大川、奇花异苹。网络游戏采用传统文化的武侠或者历史题材;绘画设计也包括水墨、油画、卡通、写实等多种风格;游戏音乐经由玩家的推广,迅速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游戏中的网络语言诸如菜乌等,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学的认识与审美功能,网络游戏也都具备。《古墓丽影》《生化危机》《黑客帝国》等单机游戏已经成功地改编成电影,充分说明网络游戏的叙事性程度很高。

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游戏和传统文学接壤的中间地带,其内容原创性使得它处于整个娱乐文化产业的上游。好的网络文学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人气和口碑,于是同名的网络游戏和影视改编便成为它的衍生品。在以版权为中心的全媒体娱乐传播时代,影视、动漫、文学、游戏等各种艺术方式的传播和营销都是以内容为王,一个好的网络游戏必须有一个吸引人的好故事,网络文学中的玄幻、盗墓、武侠、历史等题材,先天具有改编的亲和力。以作者IP为中心的全媒体传播模式,更有助于网络游戏和文学要素的互动。

应该看到,网络游戏和文学小说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动态的文本,而后者相对来说是静态的文本。网络游戏是罗兰·巴尔特所说的“可写的文本”,它是敞开的,由于增加了玩家的参与和互动,更加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控性,也增加了新奇的魅力。毕竟,想象,一个故事和亲自去参与构建一个故事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文学鉴赏中,文本的空白点需要读者用想象去填充;在网络游戏中,手中的棋子、脚下的路、前面的坎儿需要玩家通过技巧与合作去实现跨越,因此也更增加了挑战性和冒险意味。对于文学读者而言,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死而复活一千次。正如游戏是人的天性,也许好斗也是人的本性,就在不死的渴望与无穷的斗争中,玩家体验到了自身的存在感。

虽然同是以青年人为主,但是网络文学读者和网络游戏玩家这两个受众群体很难重合。沉迷网络游戏,不仅是我们这个富足时代的文化表征,也是我们这个危机时代的精神症候。《201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游戏市场收入1144.8亿元,用户数量突破5亿。在一个号称绿色GDP、新兴阳光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民的文化娱乐项目,游戏设计者的价值观并非无足轻重。暴力杀伐、弱内强食,专创等级、金钱美女、胜者为王,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投射,它虽然投合了人们潜意识的欲望,然而在这样的游戏时光里,人们除了消磨时间、消耗精力和金钱,还能得到什么?网络游戏看上去在以新媒介的方式延续文学的梦想,但是它和文学阅读培养的自主意识和公共精神却背道而驰,它正在把哈贝马斯所说的“文学阅读的公众”变成“文学消费的公众”。在这一点上,网络游戏具有某种沉沦的品质,恰是对文学启蒙梦想的背叛。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如果只相信实力和技巧,一味漠视价值和精神,那么我们离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也就越来越近了。

(摘编自刘剑《梦想的延伸与背叛———新媒介时代网络游戏与文学的关系》)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就《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落实防沉迷责任、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责任主体应以这些法规的落地或规章的制定为契机,推动小程序游戏进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监管范围,明确小程序游戏的性质、范围,明确监管的标准,明确游戏运营商以及社交、短视频网络平台运营商在审查游戏内容、建立防沉迷机制、加强身份验证、限制游戏时间等方面的责任,给小程序游戏套上“反沉迷紧箍”。监管部门则应加强体脸式监督检查,通过约谈、查处、限期整改、下架、曝光等手段倒逼相关运营商增强自律意识,守住法律底线,规范经营行为,积极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

同时,家庭、学校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教育、监督、引导未成年人有节制地接触网络游戏,远离网瘾“泥潭”。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游戏作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具有互动性切入艺术欣赏与创作过程的审美生成方式,有可能成为电影的未来。

B.网络文学处于移个娱乐文化产业的上游,很多题材先天具有改编的亲和力,再加上全媒体传播模式,都有助于网络游戏和文学要素的互动。

C.罗兰·巴尔特之所以说网络游戏是“可写的文本”,是因为它具有审美差异性,增加了玩家的参与和互动。更加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控性。

D.作者认为,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投射,网络游戏如果一味追求技术和实力,而漠视价值和精神,将走向背叛文学启蒙梦想的道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材料一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网络游戏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它能够打破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隔阂,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形式。

B.“网络游戏的叙事性程度很高”,可以从“网络游戏多采用传统文化的武侠或者历史题材”“单机游戏已经成功地改编成电影”中得到证明。

C.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能够凭借其独特的原创性、娱乐性与互动性优势,积累足够的人气和口碑,形成以作者IP为中心的全媒体传播模式。

D.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管理,监管部门要明确监管范围,增强自律意识,守住法律底线,积极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关口,用户规模再创新高,达到6.68亿。

B.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新批准的105 款国产游戏版号,单次审批数量首次突破百软,所涵盖的游戏企业范围也更广。

C.2023年,网易游戏升级旗下人脸识别系统,推出AI未成年保护巡逻技术,24小时深度参与未成年保护工作的全流程。

D.大量网络小游戏规避了“青少年模式”,游离于防沉迷系统之外,给未成年人提供了玩游戏的捷径,打开了另一扇游戏之门。

4.认真阅读图表,下列对图表信息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于2021年正式落地实施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新规,给游戏用户规模增长带来了一定阻碍。

B.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连续三年同比增长都小于1%,这对于游戏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C.截止2023年年底,我国游戏用户规模为6.68亿,同比增长0.61%,达到历史新高点。

D.2022年游戏用户群体规模同比缩减0.33%,用户增长红利完全消失,行业进入用户规模存量竞争时期。

5.近期,学校将组织以“网络游戏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为主题的辩论赛,作为辩手,你将出席论辩现场,请依据材料,简要阐述你的观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青铜残片[注]

刘醒龙

①“他们要来贴封条了。”

听此一说,马跃之赶紧掏出手机,将收藏室陈列柜中的器物都一一拍下来。

马跃之正在分秒必争,梅玉帛和两个穿着深色西装的男人走了进来。梅玉帛和颜悦色地请马跃之将想拍的照片拍完,还种地告诉一起来的两个男人,马跃之是楚学院顶级的考古专家,等马先生拍完服了,他们再开始工作。时间不长,马跃之拍照究毕。女人这才让手下的人学着马跃之的模样,将屋子里的各种器物一一拍照。

别人都在忙,梅玉帛也没有闲着,发现有自己感兴趣的器物就会亲自细细看过,然后精心摆好位置,让别人拍照。一般情况下,梅玉帛兴趣很浓时也一声不吭。只有一次例外,梅玉帛拿起一块青铜残片,放到眼前。

“了不得!”梅玉帛不由自主地叫出声来。声音极轻,像是不想让别人听见。

马跃之心里一震,如同苦思冥想之际,听到一只湖鸥飞来窗台后的一声鸣叫;又像那种醍酬灌顶的通透感,②由头顶穿过心脏直达涌泉。那块青铜残片,马跃之也注意过,上面有一个很像现代人写的“豕”字去掉上面一横的残缺图形。当然,两周时期的“豕”字不是这样写的。两周时期的青铜残片上,这种残缺不全的图形时有发现,说是某种符号的局部或某个文字的局部,都是有可能的。

面对青铜残片,梅玉帛一声“了不得”将马跃之的记忆残片激活了,不得不用手抚摸一下额头,才使自己的心潮平静下来。

梅玉帛与同事退出收藏家,将那扇门锁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封条,上下交叉地贴在上面。

几天后,马跃之给梅玉帛打电话。他直截了当地说,自己想研究一下存放在水务局收藏室的那些出土器物。梅玉帛同样直截了当地回答,对于马先生这样的学术权威,纪委工作的有关规定也是可以变通的。梅玉帛要他到楚学院门口等着,十分钟后有车来接,送他去水务局。

到了水务局,梅玉帛亲手将那扇小门上的封条撕下来,开了锁,放马跃之进屋,让他放开手脚进行研究。当然有限制条件: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这扇小门必须从外面锁上,到时间再由梅玉帛亲手打开。

前次来这屋,马跃之第一眼看见的是一只鼎耳。再次来这屋,马跃之的日光直接跳过这只鼎耳。只要是楚学院的人,都会像马跃之那样,一眼看过了,绝对不会再看第二眼。面前的这只鼎耳是笔直的,如此造型百分百不是从楚鼎上掉落的。在楚学院的人看来,楚鼎才是两周时期整个东方世界乃至以青铜文化为标志的同一阶段人类社会最有艺术气质的器物。那种用最不起眼的弧度,在鼎身中部做成一段束腰,再配上一对稍稍有些弧形、宛若向外飘飞的鼎耳,构建出楚鼎独特气韵的弧线,具备了人性中不能缺少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和自然天成的约束。

③马跃之的目光依然落在那只青铜鼎耳上,眼前却忽然闪出一派辉煌。马跃之十分熟悉这种辉煌,这种辉煌曾被他看成是这个星球上最美丽动人的景象。

马跃之低头看了看手表,离与梅玉帛约好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再过十九分钟,马跃之就要利用梅玉帛来之前的最后一分钟做一件事。为了做这件事,他才找上梅玉帛,一个人悄悄来到这间小屋。

昨晚,在水务局输水管线改造工地上发现的青铜残片,马跃之带回了家,经过清理,上面的图形变成深深铭刻在心里的大半个“田”字形。之所以是大半个“田”字形,而不是大半个“田”字,是因为青钢残片上的“田”,缺了右边的一竖。马跃之的内心深处浮现出盛行于两周时期楚地的文字,那些文字的字体呈方形,结构紧密,平缓流幅,笔画匀称,平入顺出,宛如云楚大泽,虽无波汹浪涌,自有遒劲挺拔之势。马跃之用尽全身力气不让自己天马行空般胡乱猜想,还是有思想的碎片偶尔冒出来,顽强地指向那间小屋的另一块青铜残片。

十九分钟一到,马跃之将手伸进口袋,掏出早上出门时用面巾纸包好的青铜残片,毫不犹豫地放到已经放着几块青铜残片的五号柜的隔板上,又从另一只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按照其他青铜残片的样子,放置在刚刚放下的青铜残片前面。马跃之从进这间屋子起,就在设想如何做好这件事,真的动起手来,连半分钟时间都不妥,只用了二十几秒。

还剩下三十几秒时,马跃之忍不住将刚刚放下的青铜残片用右手拿起来,再用左手拿起那块曾经让梅玉帛轻轻叫了一声“了不得”的青铜残片,两块合到一起,竟然完全吻合,仿佛自然天成,更似与生俱来。

彼此包容,没有丁点儿排斥的两块青铜残片拿在马跃之手里,他再次听到“了不得”的轻轻叫声。

④梅玉帛只叫了一声,马跃之再次听到的是三声。

第一声“了不得”是轻轻的。

第二声“了不得”是很轻的。

第三声“了不得”是与空气一起颤动的那种微微的轻。

从很远很远、仿佛是天边传来的三声“了不得”,让马跃之拿着两块青铜残片痂痂地站了十几分钟,远远超出原先设计的一分钟。终于明白过来的马跃之赶紧放下两块青铜残片,端坐在沙发上,等着梅玉帛开门进屋。

这种端坐姿势保持了五分钟,又五分钟,再五分钟,仍不见指玉帛来开门。之后的时间里,马跃之不再保持端坐的姿势,人一放松,加上到了午后一点,是最犯困的时候,他安心地小睡了一场。

迷糊之际,马跃之做了一个梦。

一个年轻男子拿着一块青铜残片,一个年轻女子也拿着一块青铜残片,二人在山野间嬉笑奔跑。到一处水渠边,两人各自将手里的青铜残片清洗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拼接在一起。青铜残片上两个残缺的图形,顿时整合成一个字。女子将两块青铜残片拿在手里,说自己认识这个字,男子要女子说出来。女子害羞地不肯说,男子假装生气,伸手要自己的那块青铜残片。女子连忙跑开,边跑边说,要将这个字刻在自己的心上。男子说刻在心上连女子自己都看不见,不如刻在手臂上。

【注】文本摘编自《人民文学》2024年第2期长篇小说《听器》,故事背景是文物专家马跃之在水务局收藏室参观出土文物时,水务局副局长陆长林因涉嫌违纪被纪委工作人员带走谈话。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梅玉帛等纪委工作人员查封了水务局收藏室,是因为马跃之拍照的出土器物有着巨大的文物价值。

B.马跃之提要求“直截了当”,是因为他要研究出土文物;梅玉帛的回复同样“直截了当”,体现了她对专家研究工作的支持。

C.从马跃之对楚鼎束腰设计和鼎耳造型的赞赏可知,他不仅热爱青铜文化,而且欣赏人性中自由和约束的平衡。

D.结尾的梦境,暗示马跃之知晓了两块青铜残片拼合在一起的古文字,进而猜测这两个残片可能与青铜重器有关。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独句成段,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也使马跃之的行动突然紧张起来。

B.句子②中的“涌泉”指脚心的涌泉穴,这句话用来形容马跃之记忆被激活的通透感。

C.句子③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强调眼前的青铜鼎耳再现了两周文化的辉煌。

D.句子④中两人的不同反映,旨在突出这三声“了不得”可能是马跃之自己心底的赞叹。

8.文中记述了马跃之把工地发现的青铜残片放到收藏室的具体过程,请加以梳理概括。(5分)

9.小说中,作者是如何描写两块青铜残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二、古诗文阅读 (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小题。

材料一: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公曰:“使子立高、国之上。”管仲曰:“臣贵矣,然而臣贫。”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管仲曰:“臣富矣,然而臣疏。”于是立以为仲父。霄略曰:“管仲以贱为不可以治国,故请高、国之上;以贫为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故处仲父。管仲非贪,以便治也。”

或曰:今使臧获①奉君令诏卿相,莫敢不听,非卿相卑而臧获尊也,主令所加,莫敢不从也。今使管仲之治不缘桓公,是无君也。国无君不可以为治。若负桓公之威,下桓公之令,是臧获之所以信也。奚待高、国、仲父之尊而后行哉?当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征令者,不辟尊贵,不就卑贱。故行之而法者,虽巷伯③信乎卿相;行之而非法者,虽大吏讼乎民萌。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是非管仲贪欲富贵必暗而不知术也。故曰:管仲有失行,霄略有过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困。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站①,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哙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臧获,是古代对奴婢的贱称。②巷伯:宦官名。西周设置、皆华宫内之事。③反坫,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土筑的平台上,是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管仲不务尊主A明法B而事增宠C益爵D是非E管仲贪欲F富贵G必暗而不知H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指让⋯⋯担任相,与《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的“相”词义不同。

B.治,指治理,与《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词义相同。

C.区区,指小小的,与《孔雀东南飞》“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词义不同。

D.仓廪,指储放粮食的仓库。具体而言,存谷者称为仓,存米者称为廪。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仲被任命为齐相后,向桓公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地位要尊贵、家境要富有、与国君关系要亲近,霄略认为管仲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治国理政。

B.韩非认为国家没有君主就不能进行治理。奴仆和宦官都可以下达征兵征税的命令,地位的尊卑贵贱并不重要,关键是必须依照君主的法令来办事。

C.管仲治理齐国,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海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积累财富,使国家富庶、军队强大,政令制定如流水,符合民情才容易推行。

D.管仲拥有的财富可以跟国君相比,也使用国君规格的宴饮礼节,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司马迁认为管仲是能够使君臣百姓快乐亲近的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负桓公之威,下桓公之令,是臧获之所以信也。

(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14.管仲在辅佐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哪些做法体现了他因祸为福、转败为功的智慧?(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妹娇困。霜点鬓,潘令②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③飞仙,石湖④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绍认,花共酒,古來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⑮緑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曾一再被黜,坐废十年。本词作于词人要职十年期间。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⑤漫:莫,不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朝迟了芳信”写造物主延误花期,令词人日日期盼;“万姝娇困”突出了海棠初绽的娇美慵懒。

B.上阕用典,以“潘令”自况年老,借“玉局”“石湖”二公仙逝来表达自己辜负了海棠风韵的怅恨。

C.“吹得胭脂成粉”,词人责怪东风使海棠花色由深红变粉红,无理而妙;最后以“异时恨”作结,遥想未来。

D.全词按海棠未花、初开、盛开、花落的顺序来写,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感情真挚。

16.从感情基调来看,本词与《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猿”是古代迁客骚人或漂泊游子常用的凄凉意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 ”; 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以宽广的水面衬托船的渺小,这与苏轼《赤壁赋》中“ , ”效果相同。

(3)某班级召开“坚持成就梦想”主题班会,学生李华从古诗文中挑选了两句“ , ”,时时告诫自己贵在坚持。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 小题,10分)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通。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 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 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瑰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适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多处出现了“你”字,在语意和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20.试用一段话概括作者对牡丹的感情变化,要求使用因果关系和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 不超过60字。(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清淡饮食”,你吃对了吗?有人认为清淡饮食就是不吃肉、不放油。其实肉是健康饮食中的重要部分。肉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其中的动物性蛋白含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A ,但这类蛋白质通常质量比较差,只有大豆类比较优秀。另外,肉类富合一些重要矿物质,比如锌、铁等,如果不吃肉, B ,导致贫血、味觉功能异常、脱发,以及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许多人害怕吃油,其实是害怕油里的脂肪。脂肪是产生能量最多的营养素,脂肪摄入并不是越少越好, C 。脂肪摄入过少会影响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而脂肪摄入过高,就会增加饱和脂肪、胆固醇及能量的摄入。

①我们还要关注摄入脂肪的种类,②适当减少饱和脂肪(平时吃的牛肉、猪肉、羊肉等,都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一些鱼类,如三文鱼、鲱鱼、凤尾鱼则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的摄入。③饮食清淡也不是不吃油,④而是要适当在烹饪的时候增加含有益脂肪酸的植物油,⑤比如多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⑥并将每日烹调用油控制在25-30克左右。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柳永的《望海湖》呈现出钱塘的美丽、富庶,而姜夔的《扬州慢》则展现了扬州屡遭兵火的破败与萧条。城市是历史的见证,是时代的微缩,其兴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时代选择与发展理念的映像。古如此,今亦然。城市承载着时代的诉说,熔铸着文化的内核,彰显出各自不同的精神品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围绕“城市的文化精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具有审美的差异性”错误,原文说网络游戏是“可写的文本”,是因为“它是敞开的”;而下文的“对于文学读者而言,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文学阅读“具有审美差异性”。

2.D 【解析】在《网络游戏管理办法 (草案征求意见稿)》中, “监管部门则应加强体验式监督检查,通过约谈、查处、限期整改、下架、曝光等手段倒逼相关运营商增强自律意识,守住法律底线,规范经营行为,积极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

3.C 【解析】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是“网络游戏管理办法”,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落实防沉迷责任、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监管部门则应加强体验式监督检查;家庭、学校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C项与第一个方面的内容相关。

4.D 【解析】“游戏用户增长红利已经完全消失”,说法太绝对。从图可见,2023年游戏用户群体规模同比增长了0.61%,游戏用户增长红利还是存在的,用“几乎消失”更为严谨。

5. 示例一:

我方认为“网络游戏利大于弊”。①网络游戏作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既能给我们带来艺术审美的享受,也能提高我们的智力、创造力和反应力;②网络游戏具有文学中的叙事要素,我们可以在游戏经历中认识异域风情、名山大川、奇花异草等,被好故事吸引,延续了我们的文学梦想;③网络游戏需要玩家通过技巧与合作去实现跨越,可以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④网络游戏可以使我们在无穷的斗争中,体验到自身的存在感和成就感;⑤作为号称绿色GDP、新兴阳光产业,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不菲,展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国际影响力。(辩手立场1分,阐述观点任意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示例二:

我方认为“网络游戏弊大于利”。①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游戏互动性、沉浸性、仿真性更强,对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容易使我们沉迷其中,产生心理依赖;②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健康问题;③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业或工作,甚至导致社交隔离和心理健康问题;④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如果我们只相信实力和技巧,一味漠视价值和精神,那么我们除了消磨时间、消耗精力和金钱,将一无所获。(辩手立场1分,阐述观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6.C 【解析】 “是因为马跃之拍照的出土器物有着巨大的文物价值”强加因果。联系上下文可见,查封收藏室前,梅玉帛等人还不清楚里面的藏品,也无法判断这些出土器物的价值;结合注释看,查封收藏室,应该与“水务局副局长陆长林因涉嫌违纪被纪委工作人员带走谈话”有关,A错误;马跃之说“自己想研究一下存放在水务局收藏室的那些出土器物”,其实是借口。“为了做这件事,他才找上梅玉帛,一个人悄悄来到这间小屋。” “马跃之从进这间屋子起,就在设想如何做好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把自己手中的青铜残片放到收藏室,B错误;从梦境看, “进而猜测这两个残片可能与青铜重器有关”表述不当,结尾的梦境只是马跃之对古代生活的浪漫想象,与青铜重器无关,D错误。

7.C 【解析】“面前的这只鼎耳是笔直的,如此造型百分百不是从楚鼎上掉落的。”从原文可见,马跃之认为代表两周文化辉煌的是楚鼎,并不是“眼前的青铜鼎耳”。

8.①马跃之先把工地发现的青铜残片带回家清理,经研究发现它与收藏室的另一块青铜残片相似;②然后打电话给梅玉帛,借口想要研究一下存放在收藏室的那些出土器物,来到了收藏室;③选定时间,将自己带来的青铜残片和写好的纸条放到收藏室五号柜的隔板上;④之后将两块青铜残片拿到手里,合到一起,感慨良久;⑤最后,又赶紧把两块青铜残片放下了。(一点1分,五点5分。)

9.①正面描写。根据两块青铜残片上残缺不全的图形,考古专家马跃之的内心深处浮现出盛行于两周时期楚地文字的特点,可见它们可能承载着两周时期的文化底蕴。②侧面烘托。先是梅玉帛轻轻赞叹“了不得”,后是马跃之连续三声赞叹“了不得”,并痴痴地站了十几分钟,通过人物的反应侧面烘托它们的文化底蕴不同凡响。③梦境联想。在马跃之的梦境里,古代的年轻男女将手中的青铜残片拼接在一起,上面的文字似乎承载着人类美好的情感追求。(一点2分,三点6分,若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0.BDG 【解析】正确的断句是:“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是非管仲贪欲富贵,必暗而不知术也。”现在管仲不致力于尊崇君主、彰明法度,而只做增加个人宠信和爵禄的事情,这如果不是管仲贪求富贵,就一定是他不懂得法术。

11. B 【解析】A项,“悔相道之不察兮” 中的“相”意为“观察”;B项, “奚暇治礼义哉” 中的“治”意为“讲求”;C.项“何乃太区区” 中的“区区”意为“愚笨愚拙”。

12.B 【解析】“奴仆和宦官都可以下达征兵征税的命令,地位的尊卑贵贱并不重要”错误,原文:“当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征令者,不辟尊贵,不就卑贱。”意思是:当今之世,行事、都丞这类的官吏下达征兵征税的命令,不回避尊贵的人,不接近卑贱的人。由此可见,“下达征兵征税的命令”不是奴仆和宦官,而是“行事、都丞”等官吏。

13.(1)如果凭借桓公的威势,下达桓公的命令,这是奴仆都可以取信于人的条件。

(负,凭借、依靠;下,下达;是臧获之所以信也,判断句;句意1分)

(2)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将其废除。

(俗,百姓;予,给;去,废除;句意1分)

14.①齐桓公怨恨少姬改嫁,想要袭击蔡国,管仲就借此机会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②桓公实际上想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重修召公时期的政教。③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一点1分,三点3分)

15.B 【解析】“借玉局、石湖二公仙逝来表达自己辜负了海棠风韵的怅恨”错误。词中的“飞仙” “绝笔”,是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二公仙逝,不能再写诗篇来刻画海棠的风韵,借此衬托自己对海棠的拳拳眷恋之情,绝不亚于二人。因此尽管自己才情不及二公,但仍然不肯搁笔,愿竭尽全力写诗来描绘海棠神韵。

16.①本词感情婉约细腻,深沉哀怨。(1分)词人托物言志,借花抒怀,不仅写尽了对海棠花的珍爱和怜惜,(1分)也蕴含着对自己人生坎坷际遇的哀愁和怨恨。(1分)②《贺新郎》一词感情充沛流畅,豪迈昂扬。(1分)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朝廷应重用人才;(1分)下片指出如今国势垂危,更要 (或更应)依靠能解救危难的英雄。(1 分)(意思接近即可)

17.(1)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18.惊心动魄/震撼人心 安之若素/泰然自若 络绎不绝(每空1分,意思接近即可)

19.“你”可特指作者心中的自己,也可泛指与作者有同样体验的读者,(2分)这样写有助于作者的自我审视,也有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起彼此的共鸣。(2分)

20.以前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当作富贵膜拜。(1分)后来由衷地喜爱牡丹,不仅因为它整朵地坠落,美丽而壮烈的告别方式,(1分)更是因为它拥有高贵的品味 (1分)。(意思接近即可)

21.A.虽然植物中也含有蛋白质 B.容易出现缺铁、缺锌问题C.而是要讲究适度

22.语句:⑤;“适当在烹饪的时候”修改为“在烹饪的时候适当”

语句: ⑥;“25—30 克左右”修改为“25—30克”

23.【审题】

材料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列举了古诗词中钱塘和扬州的不同特点;其次,从“历史的见证”和“时代的微缩”两个层面界定了城市的内涵;最后,又从“承载着时代的诉说,熔铸着文化的内核”两个方面给出了写作指引。

写作要求中明确了“城市的文化精神”这一主题。

【参考立意】

凡是能深入探讨“城市的文化精神”的文章都属于符合题意,集中笔墨写一个城市可以,抓住特点写多个城市也可以。

【拟题示范】

①《古城新气象》 ②《一个城市的记忆》

③《一座城市,一种精神》 ④《领略不同城市的魅力》

⑤《千年古城焕发时代活力》 ⑥《挖掘古城底蕴,弘扬时代精神》

⑦《你好, **(城市名)——城市文化精神探索之旅》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桓公解了管仲的捆绑而任他为相。管仲说: “我已经得宠了,但我地位低下。”桓公说:“把你的地位提到高、 国两大贵族之上。”管仲说:“我地位尊贵了,但我还贫穷。”桓公说:“让你享有俸禄丰厚的家业。”管仲说:“我富裕了,但我和您的关系还疏远。”于是桓公把他立为仲父。霄略说:“管仲认为地位低下的人不能治理地位尊贵的人,所以要求位在高、国两大贵族之上;认为贫穷的人不能治理富裕的人,所以请求有俸禄丰厚的家业;认为和君主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治理和君主关系亲密的人,所以得到了仲父的称号。管仲并非贪心不足,而是为了便于治理。”

有人说:假使让奴仆奉君命去告知卿相,没谁敢于不听,这不是因为卿相地位低下而奴仆地位尊贵,而是因为君命下达,没有人敢于不从。假使管仲治理国家而不遵循桓公的旨意,就是眼里没有君主。国家没有君主就不能进行治理。如果凭借桓公的威势,下达桓公的命令,

公众号·湘鄂皖豫冀鲁粤赣闽试卷资料

这是奴仆都可以取信于人的条件。何必要等得到像高、国、仲父之类的高贵地位之后才能行事呢?当今之世,行事、都丞这类的官吏下达征兵征税的命令,不回避尊贵的人,不接近卑贱的人。所以依法来办事,即使宦官也可使卿相信服;不依法来办事,即使大官也会在百姓面前感到理亏。现在管仲不致力于尊崇君主、彰明法度,而只做增加个人宠信和爵禄的事情,这如果不是管仲贪求富贵,就一定是他不懂得法术。所以说:管仲有错误的行为,霄略有错误的赞美。

材料二: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小小的齐国在海边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家富庶军队强大,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中称述说: “仓库的粮食储备满了,百姓才懂得礼节;百姓的衣食丰足了,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关系才会稳固。礼义廉耻的教化得不到发扬,国家就会灭亡。国家的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要顺着百姓的心意下达。”所以政令符合民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将其废除。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想要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借此机会攻打楚国,贵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想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重修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管仲拥有的财富可以跟国君相比拟,他拥有三处采邑,他使用国君规格的宴饮礼节,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太史公说:“古语说'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