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顿悟917 2024-05-20 发布于四川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钟爱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明朝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增添了一番趣味。

——题记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前期,这一时期是以仿“两宋院体”为主。花鸟画方面,继承了黄荃父子工笔重彩的画风;山水画方面,有的宗法郭熙,而大多数人物山水画,则完全效仿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虽师法古人,还展现出自己独有的面貌,形成了明代院体的特有风格。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形象精确,法度严谨,色彩艳丽。明画与宋画的区别主要是宋代院体画下笔凝重稳健,比较工整谨严,风格朴厚,而明代院体画,早期画风还比较严谨细密,多用水墨稍带写意,下笔轻快。

前期有院体画派林良,“秋林聚禽“,吕纪“残荷鹰鹭”吴伟“鱼乐图”戴进“风雨归舟”。

这里介绍明朝早期著名画家李在绘画作品。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李在(1400—1487),字以政,福建莆田江口人,明代画家。他生于明建文二年(1400)农历三月初九,宣德年间被征入京,成为宫廷画院待诏。他与戴进和周文靖等同值仁智殿,其山水画技艺仅次于戴进。他的山水画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则宗马、夏,人物画气韵生动,名声一时无两。

李在的山水画风格独特,既精细润泽,又充满豪放之感,深受宫廷和民间喜爱。他的作品多摹仿古人,但又不失自己的风格,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底蕴。他的画风深受日本著名画僧雪舟的赞赏,曾向他学习画艺。

明代画家李在代表作品有:《阔渚晴峰图》《山村图》《山庄高逸图》《圯上授书图》《琴高乘鲤图》《萱花图》等。

明代画家李在《阔渚晴峰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阔渚晴峰图》是明代画家李在的杰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描绘了北方山川雄伟高大的景象,展现出高山耸立、水墨淋漓的壮丽景色。画中的山石、树木造型均源于李在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可看到他对北宋画家郭熙的继承与模仿,具有明显的北宋遗韵。

画面中,崇山峻岭、杂树丛生,大山巍峨耸立,迎面而起,给人以奇峰突耸的高远之感。整个画面采用近景式构图,自下而上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展现出紧凑而严谨的布局结构。李在通过运用卷皴法描绘山石,展现出北方山水画派的特色。树枝的描绘则呈现出“蟹爪枝”状,线条粗重而有力,更加突显出北派山水的独特韵味。

从意境和笔法来看,李在这幅作品与北宋画家郭熙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展现出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同时,李在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如卷皴法、粗重的线条等,使得画面更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魅力。

明代画家李在《山村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山村图》是明代画家李在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纵135厘米,横7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描绘了山间村落的宁静景象,展现出壮丽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山水风光。

作品构图饱满,气势宏阔。通过全景式的构图,展现了山间的广阔与壮丽。画中巨峰如障,仿佛是天然的屏障,守护着山间的村落。溪流坡岸,清澈的溪水在坡岸间流淌,为画面增添了动感与生机。而那一叶扁舟,停靠在岸边,似乎在讲述着山间村落的故事。

画面中的山石用卷云皴法精细描绘,展现出山石的质感和纹理。而树木则呈现出“蟹爪枝”状,这种独特的画法使得树木的形态更加生动有力。同时,画面中的用笔较为粗放率意,兼具南宋马远、夏圭之意,这种融南北宋于一体的画法正是李在的本色面貌。

在画面的整体氛围上,以雄壮的山川衬托村居生活之平和气息,营造出一种怡然闲适的意境。山间的村落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人们在这里过着宁静而和谐的生活。

此幅作品不仅展示了李在的高超绘画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同时也展现了明代绘画的发展水平和时代特色。它融合了南北宋的绘画风格,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出山水画的魅力。

明代画家李在《山庄高逸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山庄高逸图》是明代画家李在的作品,因其技法与郭熙风格极为相似,且无题款,常被认为是郭熙的作品。这幅画巧妙地将行旅、客舍与田园村居生活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和谐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

在构图上,此作品以中央主峰为主轴,形成了“S”形的动态走势。山头布满了浓密的苔点,增强了山石的质感和层次感。这种构图方式使得画面更加立体,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画面中的崇山峻岭与田园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世外桃源的静谧与祥和。行旅、客舍与田园村居的生活场景相映成趣,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幅作品展现了李在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同时也体现了明代绘画的发展水平。他将行旅、客舍与田园村居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幅画中,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的艺术世界。

明代画家李在《圯上授书图册页》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圯上授书图》是明代画家李在创作的册页,集古名绘册之第十六开,绢本水墨,纵24.8厘米,横26.5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是李在人物画的代表作,描绘了秦末张良在圯上得黄石公传授兵法的著名故事。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画中以细腻的手法表现出瀑布、云雾和山石的质感。水纹的描绘尤为出色,通过颤笔的运用,生动地表现出水流的状态和动感。同时,画面中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黄石公的形象仙风道骨,而张良则恭谨跪聆,神情专注。衣纹的描法流利而劲健,多提顿转折,整体用笔豪放恣肆,不拘细节。这种描绘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更加符合历史记载中的形象。

画面构图严谨,布局合理。通过山石、树木、云雾等元素,巧妙地构建出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历史感的场景。同时,画面中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如书册、葫芦等元素,都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

明代画家李在《琴高乘鲤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琴高乘鲤图》是明代画家李在的绢本设色画,纵164.2厘米,横95.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这幅作品以精巧的构思展现了琴高辞别众弟子乘鲤而去的壮丽场景。画面中的师徒依依惜别,姿态各异,神情激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画面的布局壮阔,气势磅礴。李在通过精湛的画技,生动地表现了琴高乘鲤返回水里的场景,以及众弟子长揖相送的情景。这种动荡的氛围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也深刻地烘托了人物的心境和相互间的深厚情感。

在画法上,李在采用了兼工带写的技巧,笔势秀劲飞动,墨色浓淡有致。整幅作品给人以情韵高亢、优美动人的感受。

景物的配置独具匠心,树石和远山处于画幅的边缘,中间留出大片空白。这种布局既突出了主题,又显得天、水宽阔无垠。山石的皴法融合了披麻皴、解索皴等多种技法,加以变化,使得笔势劲疾,富有动感。墨的浓淡对比强烈,淋漓尽致,展现了李在熟练的笔墨技巧和明快的格调,这属于明代“院体”的风格。

“琴高乘鲤”这一题材源自于登仙的生活传说,而“琴高、琴高鱼”等则常被用作指代鲤鱼或登仙之物。这幅作品充分展现了李在对这一传说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诠释。

明代画家李在《萱花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萱花图》是明代画家李在的册页,纸本墨笔,纵28.2厘米,横51.2厘米,现藏于淮安市博物馆。作为李在存世作品中唯一的一幅花鸟画,这幅作品展现出与他的其他作品迥异的画风,显得尤为珍贵,是难得的李在传世佳作。

《萱花图》描绘了一支萱花,大小叶六、七片,一茎斜伸右上方,茎梢有萱花数朵。画中展现出作者苍劲的笔法,水墨渲染中流露出自然的韵味。叶片的姿态各异,或偃或俯,生动而有韵致。花蕊则用淡墨轻轻勾点,别具一格。

在构图上,萱花主体选择了对角线式斜向构图方法,这种构图方式使得画面更具动感和张力。每一笔都充满力量,展现出花卉的柔美和内在的蓬勃生命力。

左上角的题诗为七绝一首:“帘卷薰风夏日长,花含鹄嘴近高堂,筵前介寿双亲乐,颜色辉辉映彩裳。”此诗不仅与画作相得益彰,更增添了画面的诗意和人文情怀。落款为“莆田李在为郑仪写”,并钤有白文“自家意思”、“海天秋月”二印。

这幅《萱花图》充分展现了李在的花鸟画风格和他的艺术才华。无论是笔法、构图还是诗意表达,都堪称明代绘画的佳作。对于研究明代绘画史和李在的艺术成就具有重要价值。

明代画家李在《米氏云山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米氏云山图》是明代画家李在的册页,纸本墨笔,纵28.2厘米,横116.2厘米,现藏于淮安市博物馆。此作品是1982年4月从明代淮安名士王镇墓中出土的珍贵随葬品之一。

画中近处的树石、远处的山头虽都画得较为草率,但独特的笔触和墨韵却赋予了画面别样的韵味。山头点子大而浓重,树木则不见枝叶,以粗笔涂抹,展现了李在用笔大胆老道的一面。墨色浓淡相宜,远近层次分明,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画中的溪水、小桥、孤舟等元素都充满了诗意,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纸底留白处代表天与水,环绕山腰的云雾则用笔触轻盈勾勒,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此画以米点法点染,积墨法表现丛树与云山,展现出李在对米氏云山的独特理解和表现方式。他用笔自由奔放,墨色浓淡相宜,意境深远。

在画面的左上角,李在署上了平头款,“莆田李在为景容契家写”,并钤有朱文印“妙在化机之光”,这不仅为作品增添了个人印记,也提供了鉴定的依据。

明代画家李在《归去来兮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归去来兮图》是明代画家李在、马轼、夏芷共同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纵28厘米,横74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幅作品是他们根据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著名辞赋《归去来兮辞》合作而成的连环式作品。全作共九幅,装成一卷。

马轼、李在、夏芷三位画家各自从辞中选取一句为主题进行创作,共计九段,裱为一卷。这三位名家的传世真迹极为稀少,因此这幅作品更显珍贵。

此画作充分展现了陶渊明辞中“临清流而赋诗”的意境,画面中的山水清幽,流泉潺潺,诗人在其中悠然自得,吟咏着自然的韵律。笔墨运用得心应手,水墨渲染恰到好处,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幅作品构图巧妙,线条流畅,墨色浓淡相宜,意境深远。无论是山石的质感,还是流水的动态,都刻画得生动逼真。画面中的诗、书、画三者完美结合,共同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氛围。

《归去来兮图》是明代绘画的杰出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三位画家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同时也传达了陶渊明辞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自然之美。对于研究明代绘画史和陶渊明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归去来兮图之云无心以出岫》李在绘画,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代画家李在《深隐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深隐图》立轴,设色绢本。纵103厘米横40厘米。

明代画家李在《松下论道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松下论道图》立轴,设色绢本。纵131厘米横58厘米。钤印款识:款识:李在。钤印:李在图书(朱)。鉴藏印:适园清玩(白) 映山珍藏(朱) 映山真赏(白)。

明代画家李在《松下对弈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松下对弈图》立轴,设色绢本。

明代画家李在《秋江独棹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秋江独棹图》扇页,泥金水墨纸本。长56厘米。

明代画家李在《松下高士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松下高士图》是明代画家李在创作的一幅扇面画,采用了水墨洒金笺本,尺寸为纵6厘米横46厘米。画面上钤有李在的印章和款识,款识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李在。”在款识下方,还钤有“李在图书(白)”的印章。

这幅作品与一般所谓的浙派伪作截然不同。浙派作品往往奔放不羁,流于狂燥恶俗,甚至完全脱离了法度。而李在的这幅《松下高士图》则展现了其画风中兼具刚健与流畅的特点,画面充满了正直士人的气质。

在技法上,人物用方硬折芦描绘制,准确地捕捉了人物的形态与气质。山间的点染细腻而到位,展现出李在对细节的关注与刻画功力。整个画面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笔墨运用得当,既表现出了山水的宏大与壮美,又突出了人物的高洁与傲骨。

明代画家李在《搜山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搜山图》手卷,绢本。

明代画家李在《拾得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拾得图》立轴,水墨纸。

明代画家李在《渊明归隐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渊明归隐图》立轴,绢本。纵163厘米横88厘米。钤印款识:题识:莆田李在。钤印:李在图书。藏印:宣德御宝、乾隆五玺、宝笈三编、商丘宋氏收藏图书。

明代画家李在《绝壁观泉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绝壁观泉图》水墨绢本,纵30厘米横20厘米。

明代画家李在《终南访道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终南访道图》立轴,设色绢本,纵150厘米横85厘米。

明代画家李在《山水轴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山水轴图》纵157厘米横54厘米,钤印款识:款识:李在。钤印:李在图书(朱)。收藏印:戴氏芝农藏书画印(朱)。

明代画家李在《溪桥旅归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溪桥旅归图》纵164厘米横88厘米。

明代画家李在《仙人骑鱼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仙人骑鱼图》纵19厘米横35厘米,钤印款识:题识:李在。

明代画家李在《山水图》赏析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画家李在《山水图》是明代画家李在所绘的绢本墨画淡彩,纵138.8厘米,横83.2厘米,现珍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李在以擅长山水画而著称,被誉为宣德年间仅次于浙派始祖戴进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在室町时代,日本画家雪舟曾来到明朝,拜李在为师。作为雪舟为数不多的中国画家师傅,李在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都给雪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水图》的画面布局精巧,用墨淡雅而不失层次感。山石的质感、树木的姿态以及流水的动态都被他以简洁的笔触生动地表现出来。整幅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

李在的绘画风格既有传统的基础,又富有创新精神。他善于运用墨色来表现山水之美,同时也注重画面的构图和细节处理。这种既注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的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在明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明代画家李在的绘画特点评析如下:

仿古而不泥古,融会贯通,自成风格。李在画风属浙派,画法多效古人,但仿古而不泥古,融会贯通,自成风格。

笔墨精细,功力深厚。李在浸淫前贤笔墨,笔致古劲灵动,功力严谨幽深,细处入精微,豪放多雄奇,内含意境突耸高远,笔墨之势大气巍峨。

构图巧妙。李在山水画构图巧妙,画面中的山石、树木、流水、建筑等元素都经过精心安排,展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注重细节处理。李在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来表现画面中的细节,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在中国绘画史上,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岛画盛行,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在艺术流派方面以及在画法方面等都出现了独特的新面貌。另外,民间绘画,尤其是版画,至明末呈现繁盛局面。

赏名家绘画作品,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李在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很多亲爱的粉丝经常光顾本室,给本室增添了动力,还有的给了评论、点赞和转发,在此表示感谢,没有及时一一回复,深表歉意,我一个和大家一起互动,我们心连心,愉悦每一天。

明代早期著名画家李在二十二幅笔墨精细构图巧妙绘画作品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