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洛宁八景"

 大美洛宁 2024-05-20 发布于河南

"八景"没有统一固定的概念,也没有准确的起源时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理景象、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也就有不同的"八景"。

一般认为"八景"源于宋朝沈括《梦溪笔谈》,其中提到了宋迪的八幅得意画作: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鱼村落照,这几幅画称之为"八景"。

后来,"八景"延续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各地人们纷纷效仿,选取当地的著名自然景观及人文名胜作为"八景",如:燕京八景,西湖八景,苏东坡笔下的《虔州公影》,青岛“八景”,保定上谷“八景”,这些景观通常代表了当地的地理特色,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总之,“八景”是一种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感知和评价。

我们洛宁县,层峦叠嶂,弥望无际,洛水中貫。北有九转之阻,南有金门、白马、神顶、女儿之雄,东有河底之隘,西有九岭十八盘之险,自古就是扼雍豫之咽喉,关秦晋之门户。左界三箱、刀环所护;右据二崤、嶕峣所依;带以洛河、元沪之川。有史以来都是兵家逐角争雄之地,亦是干戈扶攘之场,而且风景秀美,文化积澱深厚,它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有轩辕黄帝南巡至洛水玄沪水交汇处,有"洛书出处”,有黄帝史官仓頡在黄帝南巡时授命在玄沪洛涯对岸的阳虚山设立的造字台遗址,造出了28个字(后来李斯只识6个),结束了中国挽绳纪事的历史;有大禹得赐"龟负洛书"法而陈之,开山引河治水的禹门,并在龙头山上做"洪范九畴",引领了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开启了中华文明社会的历史新纪元;有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修道养生圣地嶕峣山修行处。

还有黄帝乐师伶伦取山辟谷之竹,制笙管创律吕的"律管山",被称"中国音乐的发源地;两崤山之间,有周文王避雨处和夏后皋之墓;道家鼻祖老子李耳陵墓也在崤山余脉寿安山上;这里是九星八曜之地,西汉末年赤眉与刘秀部将冯异、邓禹大战于崤底;南宋岳家军将领杨再兴率军火烧葫芦峪,剿灭金军都统孙洪于孙洪峪,岳飞岙来山石壁题字:“宋岳武穆行军到此”石刻苍劲有力;明末李闯王进攻洛宁县城古战场遗址(闯王坡),在见证着洛宁时代的变迁;还有三国曹植写的《洛神賦》中的洛神即密妃义殒洛水的"洛神庙"遗址,就在洛宁西长水,当地先民尊其贤淑爱民遂盖"洛神庙",每年正月十五,在洛河上放花船、河灯以作纪念。

还有多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新旧石器遍地,黑陶彩陶碎片俯拾皆是,历代多少学者著文确认。

由于我们洛宁山川秀丽,文化灿烂,吸引历代名家诗人如唐代的韩愈、白居易、岑参、李峤,宋朝的司马光、二程,元代的元好问、杜仁杰,翰林大学士薛友谅,明代诗人书法家王铎,清代河南府尹张汉,民国洛宁知事车云等都曾多次赴洛宁游山览水,欣赏美景,并留下许多描述和赞颂洛宁"八景"的和"八景"以外的人文观景和自然景观,这样可以推断:洛宁"八景"始于明初,定于清朝乾隆年间,逐渐形成。

洛浦晴舟即洛浦泛晴舟

洛水距县城有二里许,两岸青山,波澄一水。县知事车云贊云:气清天朗静天尘,有客扁舟泛洛滨。日映澄波涵鹢影,风平细浪散鱼鳞。

金门竹韵即金门竹韵幽

金门山在城南三十里,有竹可为笙管,一名律管。张竣诗曰:翠条依山静,娟娟入坐清。密阴含晚照,疏叶乱新晴。瀑落山成籁。霜乾夜有声。伶伦披拂后,谁听凤凰鸣。

凤翼秋风即秋风摩凤翼

凤翼山在城北里许,形如凤翼得名。张璇《凤翼秋风》写道:梧叶莆萧下, 携筇跨凤游。千林疏晓日,万井动深秋。沙静寒初敛,凤高籁不休。振衣思浩荡,寒雁过南楼。

龙头夜雨即夜雨沐龙头

龙头山在城西西十五里,其山四绝孤峙,为县内胜境,引无数文人名士赞颂,明张鼎延《龙头夜雨》:空山人静百泉鸣,知是苍龙挟而行。风起林峦群爪动,电开沪洛一珠明。悬崖喷处天常温湿,晴穴吹来夜有声。谁道岱宗肤寸出,此时天娇更难名。

玄沪灵书即玄沪灵书出

阳虚山和玄沪水在城西五十里处,是《洛出书处》永宁知事车诗云:绩奏平成盖父愆,神龟锡禹纪尧年。漫好遗迹探元沪,应是灵书出洛川。

峣巅仙迹即峣巅仙迹留

此山在城西北三十五里,《十道老子》广成子往嶕峣放逸峪即此。广成子谈道启黄轩,羽化于今迹尚存。来往嶕峣堪想像,溯洄山水费评论。

香泉雨霏即香泉澄霏色

延寿山在城西五里,即王范北里许,侧出香泉饮之则寿,好多文人游客称颂之如:灵山新雨店,圣水初微澜。殿古云生日,泉深日到寒。金潭情映菊,玉甃润随兰。何必餐露侣,长生每大丹。

大观胜概即胜概大观收

城北有大观亭,公颂曰大观胜概。明崇祯丁丑进士锁青缙《大观胜概》写道:伟构傍城应地灵,游人时作醉翁亭。一湾洛水环襟带,百丈金门展锦屏。过去繁华说蝶梦,望中烟火哭晨星。登临不尽悲歌意,领略南山终古青。

因为我们洛宁自然景色优美和人文、历史文化的底蕴深厚,洛宁“八景”与其他地方的"八景"媲美绝不逊色。

然而,经过岁月风雨洗刷,洛浦两岸青山,洛水波澄依旧,而晴舟不见;金门的幽竹苍翠,而笙管无韵;寿山仍在,而香泉无饮;曾被誉为醉翁亭的大观亭也杳无影踪,无人问津。唯独龙头夜雨、嶕峣仙迹、凤翼秋风及其他"洛宁八景"的遗址,仍在默默地伴随着洛宁儿女,更新变换着服饰和外观,见证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加之神岭景区、西施湖风光等风景新秀的涌现,人们不断有了新欢,"洛宁八景"便渐渐失宠,门庭冷落,黯然色褪。可我始终如一钟爱八景,更爱"洛宁八景",因为"人间烟火千千万,唯独故乡扶人心"。

张文林作品集锦
谦让
竹乡的竹
漫话葫芦峪
被忘却的滴油寺
张三劳智救曲书城
洛宁底张旗山古洞
磨头彭天喜勇救何留锁
开封现代中学洛宁分校创办始末
一路欢歌一路诗——湘地旅游漫记
一个地下党员的心——回忆我的父亲
革命老区 红色沃土——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

作者简介:张文林,男,1948年生,洛宁县底乡东磨头村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社会管理学专业,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校长职务和中学毕业班教学工作,2011年退休,曾在全国多家CN刊物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