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就像育儿,烦着烦着就长大了

 子喻y11d7glbwg 2024-05-20 发布于广西

有一些无奈

才是生活的滋味

-01 -

五月,没想到会是个多雨的季节。

昨天去农场看菜园,发现本来已经开花的南瓜苗被雨水泡了几天,都黄在地里了,辣椒和玉米也都在雨水里瑟瑟发抖。

农场的工人说,菜田里排水不畅,估计很多作物都要在这几场大雨里遭了殃。

我忍着心痛,巡视完所有的菜田,辣椒苗已经蔫了,南瓜藤也黄了一大片,茄子树爱死不活的,唯有豆苗们欣欣向荣,围着环山路绿油油地昂着骄傲的头。

天气越来越热,孩子们去农场的机会逐渐就少了。有媒体关注到我们的课程,来问,什么时候安排一场全园活动,让他们拍一下。我说,秋天之前估计都不好安排。

南方的夏天,潮湿,酷热,虫蚁多,关在教室都受伤,何况野外活动呢?

只能零零星星地,安排一些快去快回的,顶着压力,勉强让孩子们多跑动,多观察,多操作。

但是事实上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无论你怎么做,总会有人说好,有人说不行,你只能在你自己的初心上努力坚持。

我刚毕业那会儿,总觉得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就是圣经,拿个奖学金,拿个优秀毕业生,就好像世界就是自己的,村里学校那些同事谁都比不上我,听别人上课,总觉得是在看笑话。有一个早上是我值班,巡班巡到一个低年级教室,远远听到书声琅琅,心想,这个班真不错。走近一听,确实是在早读,但是孩子们读的是:“一苟鼻屎加上两苟鼻屎等于三苟鼻屎……”

教室里并没有老师在,孩子们整齐划一的读着,脸上带着戏谑,也带着认真。

后来我把这件事情写进了值班日志,可想而知,第2周的总结会上这个班级就挨批评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我那样做并没有错。

再后来我有了孩子。

看着孩子一日一日的长大,在孩子成长和我的教育不断地来回拉扯中,我看见了教育的多种可能性,也看见了孩子成长的各种不同的需要。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同样一句话,同样的眼神,会让两个孩子产生天差地别的感受,教自己的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教别人的孩子。

即将进入招生期开始,开始逐渐有家长来咨询我怎么报名,也开始有家长问一些刁钻的问题,比如说:我的孩子在你这儿真的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吗?

那当然会呀!只是不知道这个收获是否和你的预期相符,因为大多数家长的期待永远都超出老师的付出。

就像这个多雨的初夏,这雨,下与不下都有人不喜欢,你只管做自己就好了。

- 02 -

不少朋友问我,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做幼师。我倒是想当马云呢,但是我没那个本事。

今天读书会的群里有会员在聊关于语速的问题,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性子急躁,说话语速就会快。

我年轻的时候说话语速是非常快的,快到像机关枪一样,有一次我上公开课,听评课的时候,很多老师给我的评价都是我的语速太快了。只听到我吐字很清晰,声音很好听,但是快得让他们转不过弯来,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说话的速度慢下来了,轻声细语,软腔慢调的。每次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围着我,眼睛亮晶晶的,我总觉得,这时刻,就是孩子们的世界啊,讲得慢一点,轻一点,让风雨进来,让虫儿鸟儿进来,一起聆听幸福的声响。

这是叫做见识增长,又或者叫做年岁渐长?

新生入园时,我们有一个内部的成长测试,不向家长公开,也不作为录取的标准,仅作为后期养育孩子的参考。其中有一项是“幼儿日常由谁照管”。大多数隔代照管的孩子,都比较任性,爱生气,爱哭,自理能力相对较差。

这类孩子,可以预见的是,日后在教学生活中,家长会过度干预,喜欢评判老师的做法,喜欢指挥老师照着家庭的习惯来养育孩子。

我们需要提前做好老师的心理建设,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家长的情绪,及时疏解和引导。很多时候,新生班如果有比较多这类孩子,心理不够强大的老师就会被逼走。这也是为什么小班老师不太稳定的原因。

老师不怕工作辛苦,但她们特别怕家长责怪。

年轻老师性子急,好胜心强,工作没做好,被我批评,照顾孩子没能按家长的标准,被家长埋怨甚至投诉,工资又还没达到任人宰割践踏的高度,跑掉算了。

像我这样,干了一辈子教育,看清看透,也没别的可选择,辛苦可以受着,委屈也可以受着,家长乱来的,就去教育一下,每天战战兢兢却也风和日丽。

这样日复一日,哪里还急躁得起来?

生活就是这样,华丽的袍子底下,是爬满虱子还是光洁亮丽,只有自己知道。

- 03 -

五月来临,六月就不远了。

上级已经颁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秋季学期招生工作的通知,我们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就绪,却不太能预想新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家长又来了什么样。

今天有个家长打电话要求访园,来电话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七点多,招生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我们还没安排有招生值班,家长在电话里对我一通批评,大概的意思是我们不为家长着想,只顾着自己按点下班,这样怎么敢放心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呢?

挂完电话,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就应该不回家,不管家人孩子,不要自己的生活,全身心24小时跟随,这才是极致服务。

但转念一想,我们好像是老师,不是24小时保姆啊!我这人就是这样,不能被骂,一被骂头就昏。

我要是只会上班,没有自己的生活,我又哪来的生活经验呢?

但是,终究还是有人会不满意。

也罢,我又不是人民币,哪会人人都爱?

还是认真工作吧!

招生:招小孩啦!来了要耕田收花生刮木薯的那种,不要觉得接送麻烦,人生的起点只有一次,给孩子不一样的成长体验很重要。

来吧,刮风下雨都等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