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中医要阴阳平衡,再次强调不要过度扶阳或滋阴(文字版)

 昵称55264393 2024-05-20 发布于陕西

承古文化根基,融今时代变化,理论临床并重,尊重客观事实。行山野之中,感万物之性。以己身探药,用阴阳思考。内外治不离,食养为根基。求源不唯书,内证不糊涂。自觉自醒,为灯为明。燃己,不悔,众明,我归。

我们用自然界取象比类的方式来理解阴阳五行,升降循环。

地平线以下是土,脾属土。土下面是地下水,这地下水,实际上和海洋、河流它最终都是相连的。这个水,我们叫它肾水,水的下面是地下的岩浆,它也叫相火,也叫肾阳,也叫命门火。

这个相火会蒸腾肾水变成了水蒸气向上升,这个上升的过程就叫做肝木,这肝木是既携带着相火的火,又携带肾水的水。

肝木把热量以及水分共同带到了土中,他能滋土,同时又能温土,并且,它带着土继续向上升,这一段,就是水火土共同向上升。

虽然是同时上升,又可以分成三块来看,这个水,是肾水之升,火,是肝木之升,土呢,是脾土之升。但总体,又以肝木之升为主,肝木不升则水火土皆不能升。

如果肾水少了,肝木也会向上升,但是相比之下,这个水里边含的火的力量就特别多,因为水少了嘛,所以他升发过旺的同时他会化火,化火之后就会直冲巅顶,形成肝火,肝火消耗掉后升发力量不足了向上走不上去就会横着走,这就是肝郁横逆克脾土。

如果相火少了,肝木升发力量则不足了,他会生寒,并且他直接就会横逆克土,形成肝郁克脾土,而郁久了郁而化热又会形成肝火上冲巅顶。

而如果土泥泞过湿了,木向上走就会不调达,也会要么郁要么化火。

所以肝火和肝郁从来都是形影不离,交错进行。而肝木一但化火除了乘土还会消耗肾水,肝火还会传心火,肝火辱肺金还会导致肺金不能正常肃降,所以说肝木为五脏之贼,但肝木是否能调达还要依靠水火的平衡,以及土的通畅。

如果水火土正常,木能够正常上升,他会把水火土都带到天上去了。

等走到顶端,木的火性就变少了,土和水也少了,它是越向上升,水火土越少,但是物质越精纯。

我们知道地面上的土都是非常多的,水份也多,到了空中的时候水也少了,土也少了,这叫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等到达了顶端的时候呢,上方会出现凉性,为什么会有凉性?离太阳近不是应该热么。为什么反而会凉?

因为上方的空气中水和土都少了,所以能够吸热、能够储热的物质少了。为什么下方他可以藏水火呢?因为下方有土,土能藏热,也能藏水。

上方虽然水土更精纯了,但是他毕竟少,所以他吸热藏热的少,所以他离太阳近,反而呈现的一个凉性,热则升散,凉则收敛。有了这个凉性气就会向下降,形成一种肃降之力,这个力量就叫做金,肺属金、

他们遇凉之后凝结在一起形成了云。这云中之水一部分来自于地下水的上升,另一部分呢,它来自于地表水的上升。地下水的上升靠下方的相火,地表水的上升则靠太阳之火(君火)以及土的热量(心肾二火传土)。

地下水,叫它肾水,这地表水,叫它胃水,我们人体水的气化也是他们两个。

这个水上升上来之后,它一样水中会含有土。

为什么佛家叫我们这个世界叫尘世间,因为永远都会有灰尘降落下来,因为空气中它一直都有土,没有土空气中的热量就不均匀了,就会一块冷一块热,一块冷一块热,没有土光也不能形成反射,我们看东西都会成问题。

所以土和水火是一样的,它无处不在,只是多少的区别。

这土就是人体的,这火就是人体的,这地下水就是人体的,这气化的地表水就是人体的,这精津被阳气化后向上的能动就叫做人体的

上方的云中的水和土达到饱和之后,而凉性也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它就会化雨,而降雨下落之后,雨归于土,同时它下降过程中也把天空中这些土也给带了下来。

土降落之后成为中土。水降落之后,一部分被土吸收,滋养万物,成了脾胃之阴。另一部分水,经过土的过滤,慢慢的渗透下来,成为水中之精藏于地下成为肾阴。而水中之火入于相火收藏以养先天。

如果肺金不能正常肃降,则肾水不能补充,如相火不能下降则肾阳不能补充。如土不能下降则中土不能补充。虽三者皆降,但总以肺金之降为主,肺金不降则三者皆不能降。

左以肝木之火升,右以肺金之气降,土居中央。土精四布,升降之中,不过水火土之循环。

看完升降循环我们就知道中间土的运化,它要水火相合,无火不能化万物(没有运动),无水也不能生万物(不能滋养)。所以单独过度的滋阴或者扶阳都是不对的,我为什么一直不推荐初学者看黄元御的理论,就是因为他在这点上出现了偏颇!土是水火合生的不是单独火生的,这导致他后面剑走偏锋,过度扶阳。当然我并不是否定前辈先贤,一点偏颇不能掩盖他们的光芒,人无完人,但我们学习进步要取长补短,不能一味搞个人崇拜而执迷不悟。

很多人执着的认为阳足了阴自然来了,那是在身体缺阳的前提下,脏器运转缓慢升发不及的情况下,可以扶阳让脏腑升降恢复到正常,让脏器得以运转,气血津液就会源源不断的生出来,生出来的阴又会收藏起来以供阳的驱使,这时候升与降是平衡的,因为之前是阳不足。

而如果运转升发能力已经够了,再过度扶阳就会消耗过多的阴,而生成是有一个限度的,并不是你无限扶阳就无限生成阴。因为所有功能要依托于脏器,而脏器的生产力是有限的,到达到上限后你再扶阳生阴也不会增加了,但消耗的阴却不断的增加,所以这时候已经是不平衡的状态了。而且消耗是很快的,马上就可以用掉,而生成的是需要各脏腑配合运转升降循环走一圈才能完成的,所以生成永远没有消耗快,这是自然之理。

所以表面上过度扶阳带来了的各种好处,实际上是在暗耗真阴。一旦真阴耗空,各种阴虚火旺症状就会来临,到了这时候再扶阳也无任何作用,因为最深处的肾水已经被抽空了,很多大家认为的近代的大家都是这么把自己搞出问题的,这里我就不说都有谁了。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是滋阴派温病派,声明一下我没派别,中医本来就不应该极端,过度滋阴我也是反对的,甚至有些人一点都不能滋阴,滋腻补品过度会滞住中土,导致中焦不运化生湿热,阻碍通路使肝木不升肺金不降,从而上下不交形成上热下寒。

时代在变,人和事物,甚至一些规律都在变,而中医从来都是辨证论治,随证治之。中医六艺,中药八法中所生出的千万种变化正是为了应对人和事物的千万种变化。

尊重客观事实,放开固执思想,不做派别之争,不要用钉子把自己固定在角落里。

任何一个派别都是应时代而生的,派别本无对错,错的是人,只要还在极端思维中,学什么看什么做什么都是偏的,一旦思想正了,什么偏的东西和方法到你手里用起来都是可以去纠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