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并不仅仅停留在嘴上,母亲的行为反映了她的爱在哪里

 云淡风清天321 2024-05-20

​给我老伴提了一个问题:假如你住院花了19万,大儿子出了11万,小儿子出了八万。老伴嬉皮笑脸地说我不要儿子出钱,我自己出钱,再说我也没有两个儿子啊。我说别打岔,认真审题。他也笑了起来,说继续提问。

我说这19万里面医疗报销了七万,你会怎么分配?他说这还不简单,按两个儿子出资比例,返还给两个儿子。

他说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报销的七万块钱,和两个儿子商量一下,也不返还给儿子,自己留下来用于以后的看病治病。他们看病需要儿子出钱,说明经济实力也比较差,年龄也大了,以后还会看病的,可以把这个钱作为以后看病的基金。

我说看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为什么给老伴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看了一篇文章。

有一对老夫妻,老头儿突发心脏病送进了医院,住院手术花了19万,大儿子出了11万,小儿子出了8万,医疗报销了七万。母亲把报销的七万全部给了小儿子,因为她觉得小儿子的经济条件差一点。

大儿子听了母亲的话就火了,说妈你为什么这么做?我也是你的儿子,你怎么就不为我想想?

母亲看着大儿子生气了,说自己心里也很难受,但是也希望大儿子能理解她的难处。

这个事情以后大儿子就没有再回家看过他们的夫妻。母亲说开始的时候她能理解大儿子的心情,觉得他只是一时生气,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回家,他们也很想大儿子。

母亲说她曾经试图和大儿子沟通,但是大儿子每次都避而不见,她是想告诉大儿子,无论儿子怎么生气,他都是自己最爱的儿子。她希望他们还能够像以前一样和睦相处。

在这件事情上面,母亲的处事方式确实值得商榷。

你说你最爱的是大儿子,你却把本该属于大儿子的钱未经商量,擅自给了小儿子,爱不能只用嘴来说,在某种情况下,钱在哪里,爱就在哪里。

爱也是需要载体的,空口白话的爱有说服力吗?肯定没有啊。

赡养父母两个儿子有共同的责任,正常情况下,一人出一半才是合理的。大儿子已经多出了钱,说明大儿子已经考虑到了小儿子条件差一点,愿意多出一点。

我不知道母亲怎么还能够说出最爱大儿子,许多兄弟不和睦,往往都是大人做事情不公平惹出来的。

在一些家庭里,父母常常做出杀富济贫的事情。作为一个家庭,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是应该的,但是这应该出于自愿而不是强迫,母亲的这种行为,就是在强迫大儿子,绑架大儿子。

大儿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成了家,他就有他的家庭,有他的妻子,他的儿女,他也需要对他们负责任,更要对他们做出一个交代。

有一位网友说,哪怕是平分,我想你大儿子都能够接受,你成功的用3到4万元钱买断了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

我能够理解作为父母对条件差一点的孩子的倾斜,但是这种倾斜不能以强迫的方式进行。即使要倾斜,也不能以伤害大儿子的方式来倾斜,更不能用大儿子的钱未经大儿子的同意就给了小儿子。

作为父母总是会更心疼比较困难的孩子,如果父母有能力想多帮衬一点小儿子,这也正常,但不能拿大儿子的钱去邦衬,基本的的公平必须要有,否则就是在两个孩子之间人为地制造矛盾。

说到这里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说明这对父母对大儿子只是用嘴在爱,对小儿子却是用心在爱,而且把小儿子也惯坏了,养成了我穷我有理的心理和习惯,不然小儿也不会接受父母的这种安排。

如果小儿子是一个明事理,讲亲情的人,他也不会心安理得的接受这种安排。

大儿子条件好一些,但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也是自己勤奋努力得来的,他有责任对自己的父母去付出,同时他还要对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儿女负责。他并没有义务对弟弟负责任,他对弟弟只有情分,没有义务,哥哥愿意多出三万块钱,说明哥哥已经很在乎这个情分了。

父母这样做的结果既伤了大儿子的心,还引起了兄弟之间的嫌隙。做父母的呀,一碗水端不平真的后果很严重。相信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当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的孩子们能够相互成为对方的支持而不是仇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