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工艺品檀香扇,传承与情怀

 喜茶书史 2024-05-20 发布于广东

檀香扇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手工艺品,尤其与苏州紧密相关。这种扇子由摺扇演变而来,以檀香木作为扇骨材料而得名。它不仅是一种纳凉用品,更是一种艺术品,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檀香扇由摺扇演化而来,扇骨采用檀香木制成,故名檀香扇。檀香木,又名旃檀,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木质坚硬。形制上小巧玲珑,华美精致,富有装饰趣味,为广大女性所喜爱,故现代专用于女扇。

材料:

檀香木,又名白檀,主产于印度东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东南亚、

澳大利亚、斐济等湿热地区,其中又以产自印度的老山檀为上乘之品。

檀香木的选材,是制作的第一步,以香味文雅纯正,色泽呈杏黄或鸡蛋黄为佳,木质纹理简单干净、细腻、顺直、无斑和芝麻节。檀香木材有“十檀九空”之说,由于檀香木生长环境复杂恶劣,成材率低,更难成大材。

新料经过挑选,需存放20-30年进行纯化,时间越久,香味越纯正。檀香木在存放过程中,由于木材天然的性质,难免有热胀冷缩,变形开裂,这就又淘汰了一些材料,为了减少损失,制扇师傅会将材料截取适合尺寸,开片,制作扇胚,切断木纹,减少木头的伸缩。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印度老山檀禁止进出口,材料越来越少,扇子材料的稀缺,出现了一些其他地区,相似材料的补充,如:印尼红檀,澳檀,汤加檀香,非洲血檀,非洲黑檀,赞比亚紫檀,南美黄檀等等,印度老山檀则上升至“木中黄金”。

檀香扇又以四大工艺著名,称为“四花”,分别是拉花,烫花,雕花,画花。

拉花:

檀香扇的拉花是制扇师傅以极细的特制钢丝锯在扇的篾片上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拉出孔眼的技艺。拉花时要把二至六根篾片四口排齐,下面用木板顶住,一次拉出,孔眼要做到线条光洁,干净,清楚,一目了然,以娴熟的技艺刻意表现出瑰丽而富有装饰性的图案。

钢丝锯制出的扇子总归有锯纹,俗称“狗牙齿印”。一片扇胚上眼,早先的粗拉花只有八至十只孔,如今的细拉花多的达到四、五百乃至一、二千只孔左右,令人叹为观止。像“天女散花”,整把扇子拉有一万五千多只孔眼,给人以玲珑剔透、纤丽华美的感觉。

烫花:

烫花又称“烙画”,“烫画”,是用特制的电烙笔在扇片上烫出各种画面。烫花的笔头呈圆锥形,是用白银(保温时间长)做的。烫花时技师手执导热的电笔,首先勾勒出所描绘的物体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的线条,再用电笔的侧面进行皴擦、渲染,使描绘的主体逐步产生立体感。在烫花时,火候高,焦痕就深;火候低,焦痕就淡。师傅应该根据需要不时地调压调温,并根据火候的高低,恰当地把握行笔速度。电笔不同于毛笔,但技艺高超的烫花师傅笔法富于变化,同样能获得中国画线描中所具有的劲、老、活、松、圆、厚、润、拙等艺术效果。如“红楼梦”“西厢记”等故事,棕褐色的图画烫在杏黄色的檀香木上,色调和谐、浑厚古雅。

雕花:

檀香扇的制作工艺中雕花技术分为镂雕、浮雕、浅刻等几种形式,每一种雕刻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工艺特点和制作特点,很多精美的雕花扇则是结合了这几种形式的雕刻而成。镂雕是把一件雕刻材料的内部掏空,留下表面的图案纹样。这样就成为了一件最简单的镂雕作品,镂雕的关键是把一件作品巧妙的留出空间。

画花:

画花在早期檀香扇作品上比较常见,常用于绢面檀香扇的设计制作上。是指在檀香扇的绢面上,用毛笔勾线设色而成。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绘画题材偏重于花鸟、人物等,不管是题材还是色彩技巧运用都比较简陋单一。

自古“苏州”一词投射了多少文人心中的江南情结。若说起传统的文人,青衫长褂、持一柄折扇缓缓展开,颇有优雅之姿;当扇成为怀袖雅物,它已不再只是一件器具,从扇骨至扇面,每一寸都承载技艺与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