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重磅的政策

 真友书屋 2024-05-21 发布于浙江

源自:投研帮

517地产新政堪称史上最宽松房地产政策

看两个数据,一是前四个月地产累计销售面积2.93亿平,同比下降20.2%,增速相比1-3月下降0.8%,销售额2.81万亿,同比下降28.3%,增速相比1-3月下降0.7%。

二是抛开23年初的回光返照,70大中城市新房价格从21年9月份开始,连续环比负增长,今年4月份环比-0.6%,史上最低。

Image

上图两个红框对应地产两拨高峰,第一波是16到18年,支撑力是居民和地方政府,20年到21年是出口,之后便一路向南。

最快的下滑速度对应最宽松的政策,没毛病

在房价下行周期里,现在出各种政策都相当于平准基金,跟未来一段时间房价涨跌都没有直接的关系。

参考易居跟踪的百城去化周期,截至3月末是 25.3 个月,但看易居的数据,大量三四线城市的去化周期远超 36 个月。中指跟踪的重点三十城截至4月的平均去化周期是30.8月。如果想让市场相对平稳,至少也要回到18个月,库存去化正常了才能谈房价企稳。

PS:对要买房的刚需小伙伴来说,可以考虑一下法拍房。2023年全国法拍房达到79.6万套,相比2022年增加了21.3万套,同比大增36.7%。

市场在热炒了两周的房地产之后,也需要面临现实的问题。

比如说3000亿元再贷款,其中合并了去年推出的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增量是2000 亿元。本次中央也不下场,债归根结底还是背在地方头上,再贷款期限 1 年展期 4 次,并不长,地方当前的债务压力大,收储的规模难以保障。

为什么今年重要会议会淡化去年大力提倡的三大工程?我认为也是因为三大工程推进有难度,比如说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是周期长、投入大、利益主体复杂等等,本次收储大概率也会有很多问题,最核心的是如何满足地方政府诉求。

对地方政府而言,收储的本金部分是央行扩表而来,先把本金看成是滚动延续的,那就需要看收储这个模式能不能实现正的现金流。

收储的主要成本是四大项:央行再贷款(1.75%),银行贷款利差(未知),保障房运营成本(政府搞好了再出租,这个也不知道),收入主要就靠租金收入了。

我们直接对比央行再贷款利率1.75%和租售比(年租金/房屋总价),做大概测算。

根据诸葛找房,2023年重点50城租售比是1.95%,但地方政府收储的房子会打折,按照65折算,一般保障房的租金是市场价的9折,算下来是1.95%/0.65*0.9=2.7%。

按照65折扣房企都是血亏,现在还过得下去的房企滨江和保利,毛利率都不到20%,最巅峰时期也不到40%。但现在默认的出血方只有房企。

基本就看银行贷款利差,加上保障房的成本能不能卡在2.7%-1.75%=0.95%之间了,这两项都是有操作空间的。

我其实对最近政策组合拳推出的时间节点,更感兴趣

不管是低利率发行特别国债,还是救助房企,整体都需要在一个货币趋势变得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我认为从高层的角度看,未来几年全球的货币环境是变得边际宽松的,否则发了国债,中美利差还在不断扩大,类似日元套息交易的借人民币存美元的漏洞,会导致汇率压力越来越大。

这个才是对市场来说更重要的信号

另外是房地产的政策对于A股整体的贝塔影响太大,我认为收储的政策的确比三大工程更加打在点子上,这会提振A股的整体情绪。

对比去年724政治局会议后,地产股价基本涨不过地产的债券,去年十月份美债大幅走低,黄金股也总是冲高回落套人,被黄金ETF吊打,但今年你们看,权益类的整体表现,并不输债权类或者大宗。

资产价格的走势啊,大部分时候并不依靠自身的阿尔法,真的阿尔法是非常稀缺,一眼能看到的,大部分的资产价格靠的都是贝塔

.....

源自:投研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