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故而知新——初中文言文字词回顾(七下)

 昵称503199 2024-05-21 发布于湖北

重点:基础文言字词

图片

图片

当涂:当权。(涂,通途,道路。当涂,即当道。在朝廷上当道,自然就是“当权”“掌权”)
辞:推辞。
岂:难道。
治(经):研究(经书)。(治的意思随着后面的对象而变。例如,治国,治理国家;治事,处理事务;治水,治理水患;治宫,建造宫殿;治装,整理准备行装;治兵,训练士兵……)
但:只,只是,只有。(&文言中,但只表达“只”的意思,而不表达“但是”的意思
见:见识,了解。
孰:表反问,哪里。
若:比得上。
及:等到。
遂:于是。
【解读文章背后的传统文化】
1.对官员的要求
孙权劝吕蒙学习,原因是吕蒙身份不同了,要肩负的责任更大了。这反映了中国士大夫阶层对领袖人物的要求:从正面来说,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对人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对人的学习的要求也就越高。从反面来说,一个人如果不学习,能力不足,即便登了高位,也会德不配位。
孙权以自己的身份和读书的收获来劝吕蒙学习,不可不谓“用心良苦”,吕蒙要是再不学习,那就是在逼迫孙权收回吕蒙的军权。这让吕蒙找不到借口,不得不学。
而学习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2.光宗耀祖
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从鲁肃与吕蒙坐谈大惊的反应来看,鲁肃以前是与吕蒙交谈过的,为什么之前没有拜见吕蒙的母亲?想来是那个时候的吕蒙还没有足够的才能让鲁肃对他平等对待,连带着吕蒙的母亲也得不到鲁肃的尊敬。这一小小的细节,让我深刻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光宗耀祖”这一传承之于中国人的意义。晚辈出息了,长辈也能得到尊重;晚辈要是没出息,被人瞧不起了,连带着长辈也会被人瞧不起。
这让我想起台大苑举正教授从古典文学看两岸教育,感叹同根同源注定统一的视频讲话,其中涉及中国人比西方人更看重下一代的教育的问题。
以下是为视频链接,感兴趣的可以前往观看。https://m.weibo.cn/status/4903503950516661?wm=3333_2001&from=10D5193010&sourcetype=weixin&s_trans=2105932751_4903503950516661&s_channel=4

图片

唯:只。(同义字:但/顾/乃/惟/仅)
何所思:宾语前置,思何,想什么。
市:动词,买,卖。(买卖东西的地方就是市集,现在已没有动词义项,只作名词了)
辞:告辞,辞别。

图片

戎机:战场。(戎马一生)
朔:北方。(朔漠,北方的沙漠)
欲:想要。
愿:希望。
扶将:同义复词,扶持。
走:跑,逃跑。
安:表反问,怎么。
【解读文章背后的传统文化】
1.南北朝时期,打仗要自己准备马匹、盔甲、兵器。
2.英雄的误解:木兰替父出征,只为孝,不为国。《木兰辞》突显的是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木兰从来没想过要做英雄,她只想一家人和和乐乐生活在一起。

图片

以:凭,凭借。
自矜:自夸。
尝:曾经。
释:放下。
睨:斜视,表示看不起。
颔:点头。
汝:你。

图片

尔:罢了。
忿:生气,气愤。
尔:你。
安:怎么。
轻:动词,轻视,瞧不起。
以:凭,凭借。
乃:于是,就。
以:用。
徐:慢慢地。
而:连词,表转折,但,却。
遣:打发,让……离开。
【解读文章背后的传统文化】
1.人物称谓
陈康肃公尧咨:姓(陈)+谥号(康肃)+敬称(公)+名(尧咨)。
陈尧咨(970—1034),北宋官员、书法家,左谏议大夫陈省华第三子。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中状元。
景德三年(1006年),做了进士考官。
其人工书法,尤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
景祐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太尉官衔,赐谥号“康肃”。
2.自夸者必自取其辱。例如,康肃公
3.高手在民间。例如,卖油翁。
图片

则:就。

斯:这。

白丁:没有读过书,不识字的人。

素:未经装饰的

案牍:几案上的公文。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

【解读文章背后的传统文化】

1.品德高于物质:决定房屋价值的不是装修花了多少钱,而在于房屋的主人是否品德高尚。

2.情趣高雅的人善于欣赏大自然的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注重交友的质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重视陶冶情操(调素琴,阅金经),身处陋室而怡然自得。

图片

甚:很。
蕃:多。
独:只,独独。
予:我。
濯:洗。
益:更加。
植:动词,立,直立。
焉:代词,代指莲。
鲜:读三声,少,很少。
宜:应该。
【解读文章背后的传统文化】
1.植物的象征意义:牡丹——富贵,菊花——隐逸,莲、荷——君子。
2.莲之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身处黑暗而不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保持高洁,不媚俗;中通外直——内心通透,处事正直;不蔓不枝——不走关系,结党营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不可侵犯。
3.拥有独立人格之人,才能不随大流。

图片

河干:河岸。
圮:倒塌。
焉:于之,到河中。
阅:经过。(阅历:由经历得来的见识)
竟:最终。(同义:卒,遂)
棹:名词作动词,划。
尔辈:你们这些人
是:这。
非:不是。
为:被。
湮:淹没。
不亦……乎:固定结构,不也……吗?
为:认为。

图片

盖:连词,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原因,相当于“本来”、 “原来”。
如是:像这样。
已:停止。
遂:最终,终于。
固:本来。
如:按照,依据。
【解读文章背后的传统文化】
1.欲求其理,必实证之。
讲学家的推断错误,在于他只知水与石轻重之理,却不知水和石的流动之理。老河兵推断正确,在于他深知水性且有实地考察的经验。
2.一知半解却自以为是者,必为人所笑。
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图片

逐:驱逐(逐臣:被驱逐的臣子)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犹:还,依然。
【解读文章背后的传统文化】
1.贾谊(贾生)——怀才不遇。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
2.《贾生》:晚唐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李商隐讽刺汉文帝夜半访贤不问国事却问鬼神,实则讽刺晚唐帝王幻想成仙、荒于政事,怜惜贾谊才华横溢却不被用于正事,实则也是自悯。
3.建康(金陵/南京)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4.《后庭花》——亡国之音。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
5.曲笔
诗人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一种曲笔,因为商女,是伺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点她们的歌的听歌人——代表统治阶级的贵族、官僚、豪绅。
6.典故:“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7.《泊秦淮》表达了诗人作为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也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8.绝句的一般结构:起承转合。
《贾生》:文帝求贤(起)——贾谊之贤(承)——可叹徒然(转)——点明原因(合)
《泊秦淮》:秦淮之景(起)——靠岸停泊(承)——亡国之音(转)——借史预言(合)

喜欢请点赞
Hdzxycy 中学语文原创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