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超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十遍做题法

 乡巴佬 2024-05-21 发布于云南

有个家长私信问,要怎么样一道题才能做十遍,因为孩子基本上做两三遍,感觉题的价值就被榨干了。

这其实是学习的深度和灵巧度都不够。

大部分学生都是如此,因为就没经受过系统的学习训练,老师估计也不会教这些东西。因此无论做什么题,基本上都是三板斧,所以学习的瓶颈是非常明显的,基本上卡到75%的分数,就到顶了。

相反,真正能高效学习的人,不在于人家使用的高效的教材或者方法,而是什么烂教材什么烂方法,都能打出高效的结果

说句大实话就是,书是死的,人可是活的。说句更难听的话就是,再复杂的学习方法,也都是人发明的。

优秀的学生自己就会根据现状,不断调整方法。毕竟如果发现没有适应当下的学习方法,那就自己发明一个么,又不是什么难事

这才是优等生之所以到哪都优秀,学哪门都优秀的核心原因。

但普通学生就不行了,他们就想不出那么多办法,他们最多能学会改进办法。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才是应该更多的去钻研学习方法,好歹主流的方法都用一用,有了使用心得,老师也好教

说了这么多,书归正传,说说十遍做题法。

十遍做题法

当然,说是十遍做题,但实际上不一定是几遍,具体看你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首先,要选择对题。因为大部分题,是没有价值被做十遍的。这个大部分就包括市面上90%以上的教材了。

原先我想给一个孩子找本速算练习,结果跑遍书店,愣是没找到一本好用的。后来还是在网上使劲找才找到一本勉强能用的。

就这本,跟十几年前的老书相比,还是相差不少。

这充分说明,现在好的教材和练习册,都已经被各种方式隐藏起来了,成了独家秘诀。

当然,这么干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也不可能在公众号上写我的各种教学方法,顶多偶尔为了证明实力,或者炫技才写一点。

但隐藏到这种程度,多少还是过分了点。

所以挑题的时候,就得特别注意,否则是事倍功半,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还会严重打击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好的题目,总会带来各种惊喜,但烂题目只会让你觉得恶心。

选题的时候,有以下几个标准。

  • 1,能做对,但很慢的。

这属于标准的能力边界题。像此类题,就值得反复多做几遍。因为做得慢说明各个知识点,以及做题的套路不够熟练,所以需要反复练习,光有熟练度就行。

  • 2,一会儿做对,一会儿做不对。

这属于暴露弱点的题,说明有哪些知识点没记牢,或者没理解透,光会套方法。因此这种题需要深入了解,把每一步的知识点就写下来,重新强化。

  • 3,就会这一道,稍微一变就不会了。

这属于光会套方法,没理解方法的本质是什么,使用边界是什么。这想要自己想明白,实在难了点,找个好老师问吧。

  • 4,完全不会,看了答案才明白。

这种题就是做题的套路不会,那就得反思,为啥自己没看出来了。

  • 5,看了答案都不会。

这种题如果有老师,那就让他教。如果没有,那就放弃吧,因为完全超出能力范围了。

以上就是常见的不会类型。

其次,做题的时候要学会研究题,不能光是做对就行,得认真研究,训练自己的洞察力。

以一道小学数学题为例:

图片
image-20240421112121149

这是小学课本的上的一道练习题,看上去很简单,但出题人可大有深意。

首先,基本上是个差不多的学生,看一眼都知道,直接全部通分,然后比大小。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办法。

先让孩子试试,看能不能做对。如果做不对,那必定是计算能力有缺陷。因为这等的计算量,虽然有点大,但也没有大到一般孩子承受不了的地步。

但仅有最基础的办法,肯定不行。因为好的题目,都是有多种解法的。

稍微有经验的孩子,扫一眼,就会发现,,是个假分数,即分子大于分母了,那它肯定是最大。

其次,应该是所有数中最小的,因为其他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的一半了。

剩下的数,就不太好看了。

这时候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通分,毕竟能少一个是一个。

然后就会发现,剩下的四个数,能分成两组,   可以通分。   可以通分。

这就需要利用一点对数字的敏感,瞬间看出两组数之间的两倍关系。

通分完了可以分别比较大小,这时候关键点就来了,剩下还需要比较  和之间的关系。因为大中小,跟小中大比,能直接比出四个数之间的关系。

至此又多了一种方法啊,分组比较,并且能清晰说明每一步的依据和理由,那就已经属于优质中等生了

但这其实还不够,还能再深挖,因为这组数还有特点,仔细比较

    这些数,分子加一后,整个分数值都能变成1。

那反过来,用1减去以上各个数,就能得到      

这些数的大小自然就很好比较了,分子相同,那分母大的反而小。所以根据1减去这些数,那减去的数越大,得到的数就越小,所以可以很快给原来四个数排出从小到大的顺序。

这时候再把找位置插进去,就可以完成全排列。

这种方法,基本上只用通分一次,就能完成排列,比最原始的方法高明多了,计算也简单多了,但思路却复杂了很多,能用这种方法做,肯定算是优秀生了

但还能再进一步。仔细观察       这些数,能得出一条结论,分子比分母小1的情况下。分母越大,整个分数值,自然也就越大。以后连算这一步都不用了,直接套这条规律就行了。

这就是超优等生,比普通优等生牛逼的地方。因为类似的规律总结多了,那做题的速度和巧度,都会再上一个台阶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做题的方法么

不是,而是这种方法背后体现出来的思路和洞察力。这才是能学好数学,能把做题玩出花的根本。

这种能力,如果从小学就开始认真训练,基本上到了初三,就已经是异于常人的存在了。到了高三,就是无师自通,能独立按照教科书,基本不需要老师的超优等生了。

可如果不能,或者说至少到了初二才开始这么干,那就得看孩子的天赋了。如果天赋好,那还是能赶得过来的。

如果到了高中,都不能用这种方法,那拼了老命,高中数学也就是及格水平,天赋再好,也绝不可能超过130分。

所以学好数学,有什么特神奇的方法么

有,也没有。

因为方法好教,但背后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思路,以及精益求精,愿意不断钻研新方法的精神,是很难教的

这非得从小训练不可。

当然,反过来说,但凡从小就这么练的人,将来不敢说有一番作为,但无论社会怎么变化,都肯定混的在中人之上了。而且可能社会变化越快,自己混的越好。

因为但凡具备洞察力,灵活的思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样的人混出头,只缺一点运气和资本。因为运气总会有的。资本,凭借前三样,也总能积累下的。

所以这样的人,哪怕混的在惨,也至少是中人之上,无非做成事儿的时间,推迟一些么。

这才是隐藏在学习背后的教育真谛——掌握可以学会任何知识的能力

因为无论学什么知识,依靠的,也是那三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