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狼”共舞——系统性红斑狼疮知多少?

 mxb08 2024-05-21 发布于黑龙江
Image

本文为《防治风湿 护卫健康》专栏第49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32岁的王女士,半月前因晒太阳后出现面部红斑,四肢关节疼痛,发热、乏力,最高体温39.2℃,至诊所输液,症状稍缓解,但发热反复出现,辗转多家医院后至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就诊,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行SLEDAI评分评估狼疮疾病为中度活动,予注射用甲泼尼龙,口服硫酸羟氯喹、中药,外用中医特色理疗等治疗,第三天患者已无发热,面部红斑、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经过1周的治疗,患者面部红斑消退,无关节疼痛后出院。


系统性红斑狼疮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陌生,甚至带有恐怖色彩,在大家的认知里,狼疮是“不治之症”。其实,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及时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中国大陆地区SLE患病率约为30~70/10万,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多为15至45岁女性,男女患病比为1∶10~12。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 

很多患者听说自己得了红斑狼疮后,都会问医生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我为什么会得红斑狼疮?

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雌激素、环境因素(紫外线、药物、吸烟等)、病毒感染等。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

Image 

1.全身表现:发热、乏力和体重下降、脱发,发热通常为SLE疾病活动的重要提示。

2.皮肤损害表现:颊部蝶形红斑、大疱疹、网状青斑、雷诺现象、荨麻疹、血管炎、扁平苔藓、光过敏、口腔黏膜溃疡等。

3.关节、肌肉表现:非侵蚀性关节痛和关节炎,全身性肌痛与肌肉压痛。

4.肾脏表现:下肢水肿、蛋白尿、血尿、泡沫尿、管型尿、肾功能衰竭等。

5.心肺表现:心慌、胸闷、胸痛、咳嗽、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6.神经系统表现:认知功能障碍、头痛和癫痫、单发或多发的单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重症肌无力、多神经病变等。

7.消化系统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水,少数出现急腹症、肝酶增高。

8.血液系统表现:出血,血常规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完善哪些检查?

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疾病活动度评估需完善以下检查:血常规、血沉、肝肾功、免疫功能、抗核抗体谱、抗磷脂抗体、胸部CT、心脏彩超、腹部彩超、小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必要时可进行皮肤活检。累及肾脏需进行肾活检病理;有神经系统症状可完善头颅MRI。

五、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有哪些?

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不能被根治,需要根据受累器官情况长期使用药物维持,常用药物如下:

1.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基础用药,根据疾病活动度及受累器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方案,采用最低剂量。

2. 免疫抑制剂:羟氯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环孢素等。

3. 生物制剂: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泰它西普。

4. 其他治疗方法:血浆置换、免疫吸附、人造血干细胞移植。

六、系统性红斑狼疮会传染吗?

不会

七、确诊狼疮患者应如何做?

1.对疾病不要恐惧、担忧,保持心情愉快,树立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平时避免日晒和紫外线的照射;

3.在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

4.不食用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如无花果、紫云英、油菜、黄泥螺、蘑菇、香菇等类及芹菜等;

5.遵从医嘱用药、配合治疗,不随意减停药物,定期随诊,懂得长期随访的必要性。建议疾病处于活动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至少1个月复诊一次,由风湿免疫专科医师评估1次疾病活动度。建议疾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每3~6个月评估 1次疾病活动度。


Image
本期专家:张丽琴

医学硕士,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住院医师,师从扶阳流派第三代传承人、云南省中医医院名中医吴洋教授。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与厅级课题2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病。
栏目名称:《防治风湿 护卫健康》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
主     编: 彭江云
责任编辑:马春丽
Image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简介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中心,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类风湿关节炎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培育)、国家重大疑难疾病(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协作试点、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中医风湿病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风湿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特色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云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建设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吴生元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孟如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彭江云工作室;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张烜工作站、云南省中医药防治痹证(风湿病)创新团队、云南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研究所等,在省内牵头成立了云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专科联盟,是立足云南,辐射东南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风湿病中心现有病床100张,设有类风湿关节炎、结缔组织病、脊柱与骨关节病3个亚专科。专业团队共5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有全国名中医、云南省国医名师1人、云岭名医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3人、云南省名中医5人,云南省中医领军人才2人,云南省中医药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中医药后备人才3人,云南省青年名中医2人,技术力量雄厚。近年来,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7项),其中国家公益基金行业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18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著作教材26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7项。

风湿病中心建立有风湿免疫实验室、关节超声室、免疫吸附室和专科治疗室;研制有蠲痹颗粒、痛风消颗粒剂、痛风清洗剂、尿酸清颗粒、痛风贴、痛风消气雾剂、寒痹散、热痹散等10余种专科制剂;开展了微创针刀镜、水筋针、经筋针、中药热敷、熏蒸、熏洗、药物离子透入、药罐、针灸、针刀、穴位敷贴、督灸、蜡疗等特色疗法;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医疗与康复相结合、养生与健教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擅长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骨质疏松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银屑病关节炎、白塞病、血管炎等疑难风湿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