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杨慧敏:记忆中的麦香味道

 成安文学 2024-05-21 发布于河北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24年第51期)

记忆中的麦香味道

 杨慧敏

2024.5.21

记忆中的麦香味道
                                             杨慧敏


   麦收前夕,走进燕赵平原广袤肥沃的田野上,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望无际金灿灿、黄澄澄麦田。陆续成熟的麦穗在风中轻轻摇曳,胜似黄色翻滚的波浪,把生命的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此情此景:正像陶渊明在诗中写到的“风吹麦浪忙农家,尽带黄金胜夏花
  小时候,我生长在冀南邯郸一个偏僻的乡村。生于斯,长于斯,自小就对土地上生长的小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每年进入“三夏”时节,农村最忙的时节莫过于抢收小麦,乡亲们将此比作“虎口夺粮”,白天割小麦,晚上打麦子,然后还要将小麦晾晒干,直到小麦进了粮仓才算结束。

上世纪70年代初,我正在一所农村小学校读书。彼时,中小学校时兴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老师总会带领我们走进田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因此,组织小学生假期参加义务劳动,既显得小学生假期生活充实活跃,并且又富有爱集体、爱劳动的教育意义。

   记得一个盛夏上午,我们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到位于村正北的“棉花丰产方”捉“棉铃虫”。小学生一手拿着小瓶子,一手轻拂着棉花枝条,仔细观察寻找,不敢有丝毫怠慢。临近中午时分,在艳阳光的照射下,小同学个个大汗淋漓,饥肠辘辘。彼时,不知谁出了一个“馊”主意,新小麦快要成熟了,咱们何不先尝个鲜呢?于是,在二年级同学杨小印带领下,三个同学小心翼翼地从田间折回一把半青不黄的麦穗,分发到各自小手中用力揉搓几下,嫩绿饱满的麦仁霎时呈现在眼前。放进嘴里细咀慢嚼,用心品味儿,哪一股香喷喷、甜滋滋的麦香味道,顷刻间在小唇齿间驻足,醇馥芬芳,非常解馋。
   80年代初一个春天,我从农村报名去省城参加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中文函授考试。临行之前,母亲用家里瓮子中存放的新小麦面粉,做成油盐葱花饼儿为我钱行。到了考场点中午就餐时,我吃着自带的白面油盐葱花饼儿,喝着学校熬制的免费绿豆汤,心中好是惬意。也许是油盐葱花饼的助力,待到公布录取成绩时,我竟然榜上有名儿,顺利成为广电系统的一名函学员。回想起自己在考场上时而急皱眉头,时而苦思冥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争分夺秒的情景,我由衷地感谢母亲给予腿患病残疾儿子的特殊“爱护”,更感谢“油盐葱花饼”为我的考试助力鼓劲儿。

   记忆中令人难以忘怀的1985年的夏天,我和单位一同事骑自行车去邯郸地区农校调查入党证明材料。在返回成安的路途中,天空突然下起了漂泼大雨,回到居住的村庄时已经被淋成个“落汤鸡”。当天晚上,我感觉口干嗓子痛,呼吸极度困难,浑身上下嘚瑟发冷。经村里的“赤脚医生”上门测量体温,竟然高达38,5度,医生为我注射了“退烧针”便离开。翌日清晨,我起床后仍然高烧未退,感觉浑身不舒服,这下可急坏了一向疼爱我的母亲。只见她匆忙掀开屋内门帘,从放在里间的瓮子中,盛出来刚磨好的新小麦面粉,精心熬制了一大碗“疙瘩汤”并拌入适量葱花和芝麻油,让我趁热喝下“疙瘩汤”后,蒙上厚棉被捂出大汗来。谁知一觉醒来,下午顿觉浑身轻松,神清气爽,体温恢复正常,严重感冒竟奇迹般地治好了。

   自此,每当遇到伤风感冒或高烧不退时,总是让母亲给熬制一碗新小麦面“疙瘩汤”喝下捂出大汗。此法看似是农村流传下来的“土验方”,但它却比请医生打针、服药都有效果,这种充溢着母爱的“麦香”疙瘩汤,可以胜似价格不菲的“奶酪油酥”和“琼浆玉液”。由此,让我真正体悟到,麦香是一种来自大地母亲最芬芳的香气,它萦绕在升腾的空气之中,如同一曲欢快悠扬的田园诗歌,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生命的活力。在麦香的熏陶下,身体仿佛感受到大地的脉动,体验到生命跳动的旋律,也感受到了丰收带来的欢乐和喜悦,那是一种最真实、最纯朴的人间情爱。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也不论面食怎样进行花样翻新,但小麦以及它衍生出来的面粉和食物,始终是中国北方人餐桌上的“主食”和“顶梁柱”。那既香甜又馥郁的麦香味道,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口中之福”和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儿。

(作者简介:杨慧敏,男,肢体残疾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成安县税务局宣传干事,爱好文学,偶有作品见诸于国家、省、市报刊)    

——————————————————————————————

成安文学编辑团队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责编:张玉叶

编委:武学福 朱顺社 吴  霞 

 张俊德   姚瑞红  胡贺宇 

 齐明明  王志彬   纪 蕾   

靳志刚   张耀富

 统筹制作:冀凌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