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燕云十六州的争夺史

 旧时斜阳 2024-05-21 发布于浙江

  

/景志祥

01

宋代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赵匡胤和他的子子孙孙为了得到这块梦寐以求的地方,整整努力了320年,这块地方有个十分好听的名字,叫燕云十六州。

所谓的燕云十六州,即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水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整个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是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犬牙交错的地带,得到了它意味着拥有了问鼎中原的资本,同时可以获取这一地区农耕经济所提供的充足粮食与物资,一旦失去了它,等于没有了坚固的长城,没有了长城,这也意味着中原没有了保护的屏障,需要时时看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脸色。

从秦朝开始一直到大唐,这块地方一直都在中原王朝的控制范围之类,唯一的变故在唐以后。

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沙陀人李存勖建立了后唐,并趁机灭掉了由朱温一手建立的后梁,国力可谓是强大无比,到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时,猛将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君臣两人一直不太信任,生怕末帝李从珂暗中对自己动手,本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觉悟,石敬瑭决定拥兵自立,为了寻求契丹人的支持,石敬瑭做了一件让无数后人唾弃的事,他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并开出了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条件。

这个条件很诱惑,契丹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公元9371月,在石敬瑭和契丹的夹击下,后唐灭亡,石敬瑭建立后晋,并在一年后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

自此,中原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和人工防线,让随后建立的赵宋王朝,长期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对于赵宋王朝而言,没了燕云十六州等于在自己的头顶上悬挂着一把中天悬剑,敌人一旦不高兴,随时可以长驱直入。

赵匡胤和他的兄弟子孙自然不愿意面对这种局面,时时刻刻都想着收回燕云十六州。

早在赵匡胤做皇帝的时候,就开始着手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计划,赵匡胤曾经在自己的内府库专门设置一座“封桩库”用来积攒钱财,想着用大把的金银财宝从契丹手中购买这块屏障之地。这个想法不算太差,但操作性并不强。

首先,契丹皇帝也不是傻子,自己好不容易得到了这块从天而降的肥肉,岂能就这么卖出去,况且,燕云十六州本身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得到了这块地方,不光可以得到这个地方的财富,更大的好处在于,自己的骑兵可以纵横驰奔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昼夜即可饮马黄河,想要多少财富抢就是了,这不比赵匡胤送来的财富更值钱。

既然买不了,那么只有打了。

这可以说是赵宋王朝唯一的出路,也是赵宋王朝着手的第二手准备,至此,赵宋王朝开启了和契丹抢夺燕云十六州的争夺战。

02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接替哥哥赵匡胤皇位的赵光义想一鼓作气收复幽州,完成哥哥没有完成了任务,于是他以皇帝之姿,亲自率领大军渡黄河北上,进入了幽州,数十万大军夹带着挥扫北汉的气势,准备一举攻克燕云十六州,敌我双方在高梁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西直门外打了一场阵地战,战事之初,宋军虽然是以疲敝之师连续作战,但在战争之初确实是势如破竹。而反观契丹,在宋军进军之时,军民望风而降,幽州百姓甚至“以牛酒迎犒王师”,宋太宗赵光义也不顾个人安危,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第一次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事在大好的局面下,竟以失败告终,不得不说这是北宋最大的遗憾。

这一战,毫不客气的说是北宋最接近收复燕云十六州一次战事,唯一的惋惜之处,在于宋太宗失败了。

高粱河的兵败并没有扭转宋太宗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决心,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继续发动第二次北伐,结果仍然失败,并在同年底的君子馆之战中遭遇更惨重的溃败。两次战事均已失败告终,大大打击了宋太宗的雄心,自此,宋太宗开始接受“弭兵论”,转向守内虚外,搁置收复幽云的计划,但增加兵力、修筑工事,加强河北及河东地区的防御。

数十年的苦战,非但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还把宋朝拉入了泥团之中,国力大大消耗不说,国内起义军不断,百姓更是生活困苦,经过权衡,宋太宗以后的君王基本上把回燕云十六州的计划不断往后延迟,这一延就是百余年。

百余年过后,曾经的北方霸主也经难以逃过历史带来的厄运,从辽兴宗开始,辽朝势已日益衰落,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朝朝政迅速糜烂,以至于到了辽天祚帝时,辽国危机四伏,已到了灭亡的边缘。

偏偏辽天祚帝对此一无所知,天庆二年(公元1112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春州(故址在今内蒙突泉县突泉镇西北约60公里的宝石镇境内),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后令诸位酋长为他跳舞,一个叫完颜阿骨打的酋长表示不愿意做这么没水准的事,天祚帝倒也没有为难这个叫完颜阿骨打的酋长。

怎么看,这只是历史一个小插曲,但天祚帝不知道的,这个小插曲却要了他辽国的命,赵宋王朝也想不到,这个小插曲让他们心心念念的燕云十六州再一次静距离地摆到了他们的面前。

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抗辽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当作一个重大威胁,象征性的派人去攻打,本以为这绝对会是一场鸡蛋碰石头的战事,然而结果却不尽如意,他派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军队全部战败。

这种结果,让好大喜功的天祚帝十分不满,认为这是手下人不卖力履行职责,为此他在第二年下令亲征,但是辽军所到之处均被女真军击败,加上这一年辽国国内也发生叛乱,耶律章奴在辽上京(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大大削弱了辽国的实力。

就在第二年,壮大起来的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按照女真语“金”的意思。金的韧性都远胜于铁,金克铁即金克辽,这表示完颜阿骨打有消灭辽国的决心。

事实证明,完颜阿骨打确实有这个实力,在金国立国七年不到的时间,昔日辉煌的辽国可谓是江河日下了,疆土面积已经丢失了一半,内部因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爆发内乱,最后迫使天祚帝杀掉了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是这使得更多的辽军投降金朝。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正月,金军攻克辽中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以西约15公里的铁匠营子乡和大明镇之间的老哈河北岸),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

03

至此,昔日辉煌的辽国只剩下了方寸之地,即燕京周围几个州,而守卫这块地方是辽宣宗,这位临时受命的皇帝,登上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奉表于金朝,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了,留下的乱摊子交给了一位女子:萧德妃。

一个女子,显然很难挽救辽国的败局,这一点辽国内部心知肚明,其辽臣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和北宋的进行交换,按照他们的意思,辽国劫持辽德妃纳土于宋,同时还和金国进行洽谈,自己这边作金的内应。在他们看来,辽朝大厦将倾可以投靠北宋,宋朝不行的话,还有金国,怎么着也比呆在辽国强。这个计划做得并不隐蔽,被萧德妃发现他们罪行而赐死之。

剩下的就是垂死挣扎了,这期间,萧德妃前后派人五次和金国协商,开出的条件是只要承认耶律定(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第五子)为辽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没了退路的她只好据守居庸关,结果可想而知了,金国攻破居庸关,并一举拿下了辽南京(燕京;今北京西南)。可怜的萧德妃投奔天祚敌。天祚帝怨恨耶律淳自行称帝而废自己为湘阴王,当即命令左右将她捆绑起来杀死,并追废耶律淳为庶人。

辽国灭亡已是肉眼可见,这个时候,北宋君主宋徽宗与大臣蔡京、童贯认为辽亡国在即,金朝迟早会取而代之,决定联金攻辽,不但可向金国以示和好,而且以图收复先祖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之地。这个想法也得到了金国方面的认同。

北宋方面如此默契,这还得归功一个人,这个人叫马植。

早在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派遣童贯以检校太尉兼河北宣抚使的身份出使辽朝,探听大辽内部的虚实。走到卢沟(也就是今天的永定河),半夜三更忽然有一位辽国的读书人求见。此人名叫马植,世代都生活在燕京的汉人,本人在当地很有些威望,而且,他本人也考中了辽国进士,并做了辽国的官,官还不低,四品的光禄寺卿。应该说,这样的人不会背叛辽国,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燕云十六州这块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犬牙交错的地带,注定了其特殊性,辽国本质上拥有了这块地方,但在文化上又排斥这里的汉人,虽说辽朝也用科举、任官和婚姻来使汉人忠于自己,但是又不信任大多数非我族类的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而将其置于社会的底层;到了辽朝中后期的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并非传统中认为的那样“心向中原”,而是以利益为中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辽、宋、金之间往来叛附,马植就是这种人,眼见辽朝大厦将倾就意图附宋自保。

04

童贯开始并不想接见这样一个主动献殷勤的人,但架不住马植说自己有妙计,可以让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要知道,燕云十六州已经成了北宋上下每个人心目中的碎碎念,一听对方有这个妙计,童贯就动心了。

万一成功了自己不光可以获得奇功一件,还可以名垂千古,其成就不亚于古代任何名将。

在这份名利心地驱使下,童贯接见了马植。

双方一见面,童贯与之交谈,大奇之,两人结伴而归,并陈述“联金灭辽”的大计,此计让童贯大喜,当即将其秘密带回汴京推荐给了宋徽宗,宋徽宗这个人虽醉心艺术无法自拔,但这并不表示他不想收回燕云十六州。

试想,倘若自己祖先都没能完成了宏图伟业在自己手中实现了,这份功勋足以照耀千古,所以宋徽宗选择了亲自召见了马植,早有准备的马植当即表示:“辽国必亡无疑。本朝可遣使过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共图大辽。万一女真得志,他们先发制人,而本朝后发制于人,事将不济。”一番慷慨陈词让宋徽宗动了心,不顾群臣反对,任命马植为秘书丞,并赐名为赵良嗣,让其负责与金国合谋一事。

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和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自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乘船渡海,以买马为幌子,与金谈判攻辽,此后频繁接触了,到了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赵良嗣等与阿骨打基本上达成了一致意见,“联金灭辽”的合约就此敲定了。

金军攻取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与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大明乡),宋军攻取辽的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于澶渊之盟输给辽国的岁币转输给金国 国则答应将后唐时期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还给宋。

合约没问题,问题在执行能力上,金国毫无疑问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几年的功夫就完成了合同内容,而一直梦想着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北宋却表现不佳,无论是攻取辽的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还是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均无法攻破辽国,辽军虽打不过北方的金国,打打北宋似乎绰绰有余。

这一波操作无疑让完颜阿骨打看清了北宋外强中干的事实,决定亲自给辽国最后的一击,亲率大军攻克了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金方事后指责宋未能兑现承诺攻陷辽南京,而拒绝还燕云。这个结果自然不是宋徽宗想要的,况且北宋一直没太把金国放在眼里,得知对方有毁约的意思,立马让马植负责交谈。

由于北宋在打仗方面表现不佳,导致完颜阿骨打对马植的态度十分傲慢,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了一番十分经典的话:“我闻中国大将独仗刘延庆将十万众,一旦不战,兵散而溃,中国何足道,我自入燕山,今为我有,中国安得之。”一向自认为口才了得的马植竟不能对,只能和金人的使节一同回国商量。

经过几次使节往来和讨价还价,金国方面只肯归还燕京六州二十四县交割给宋朝,而代价是北宋允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金军撤出城前还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搜刮一空,北宋接收的只是一座“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的空城。即便是如此,北宋改燕京为燕山府。

此后,宋徽宗依旧对剩余九州念念不忘,但北宋已无再战之力,可以说,在夺取燕云十六州这件事上,北宋虽灭亡了毁灭了辽朝,却也坑害了自己。

没有辽国作为屏障,金国和宋边境正式接壤,加上双方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归属等问题发生冲突,最终金兵在辽国灭亡后开始挥兵南下开启了对北宋的灭亡之路。

05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克其首都汴京及中原一带的领土,酿成靖康之变,立国167年的北宋灭亡,志得意满的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

此后,金兵在汴京城大肆搜掠完毕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完颜宗望监押,包括宋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完颜宗翰监押,包括宋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这里面还有北宋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史称“靖康之变”。又因为这一年是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天河南商丘)重新建立宋朝,沿用国号,但疆土和雄心已不如昔日的北宋了,留存了脑海之中的那块燕云十六州彻底被他们放弃了,一直到南宋灭亡,这块一直被视为中原屏障的绣河山都不曾回到了赵宋王朝的怀抱里,一直到元代才与中原重新统一,而它回到汉族人的怀抱,还是在400多年后,一个叫朱元璋的男人从元朝手中拿回来的,而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备注:《石林燕语》卷三:太祖 初平诸伪国,得其帑藏金帛,以别库储之,曰'封桩库,本以待经营 契丹 也。其后三司岁终所用,常赋有餘,亦併归之。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九初,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石晋割幽蓟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会宴驾,不果。

北辽:耶律淳被耶律大石与李处温等拥立为帝,号天锡皇帝,军号建福,史称北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