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大街:把我的故事说给你听

 黄山书院在淮安 2024-05-2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我们首先将目光放在当下。

2023年,市政府启动东大街改造工程,在翻新设施的基础上,主打怀旧风格,以“最忆1980”为主题重现东大街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繁荣盛景。2024年初,东大街改造完成,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这里~

图片

东大街的年轻人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你们来东大街多久了?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开店?

图片

王海静

我来了快两年了,就是觉得这边离市中心很近,城东城西的客人到这边都很方便,所以就挑到了东大街。而且东大街也算是老街,它有一定的历史和人文在这里。

图片

张羽

半年吧,我们还有个店在花街,两个店比较近一点。翻新过后,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挺好,其实也是个情怀,因为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边玩,经常在这些地方来回跑,能在这个地方开个店也挺好。

图片

邹凯

是浙江人,来东大街时间不久,三个月。我淮安的朋友说东大街是一条比较有名的商业老街,我那时候过来看了一下,而且正好翻新嘛,就是想碰碰运气,因为翻新也代表着一条街的重新洗牌,对我们这种年轻的、新兴的文化可能会比较有帮助一点。

你们印象里的东大街是什么样子的?

图片

王海静

以前小的时候这边算是市区的中心吧,也很热闹,有淮安的历史、文化在里面。这边的铺子也有一定的年代,所以我也很喜欢这边。这几年淮安的文化旅游气息越来越重了,也有很多的客人到这边来,会接触到不同城市的人,也蛮有意思的,街坊邻居关系也都蛮不错的,大家都很淳朴。

图片

张羽

我们以前买衣服都是在这边,小时候有那种酒酿啊,炸干子什么的,路头以前全是大排档。这个地方挺好的,路扩宽过后也挺方便的。

有对东大街未来发展的期待和建议吗?

图片

王海静

图片

张羽

图片

邹凯

希望基建可以做得更完善一点,一个是停车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对这边的人流量,包括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一个是希望卫生间可以更多一些,方便商户和游客;还有就是店铺旁边或街区门口可以放一些指引牌,介绍特色商铺、特色美食。

(滑动查看聊天记录)

图片

现在,让我们将视线往回拉,回望80年代甚至更早之前。

那时东大街是淮阴城最主要的商业中心,可以说是这座城“最靓的仔”。而与东大街相连的巷子有大元(源)巷、厅门口巷、永泉巷、水巷、双桥巷、纪家楼巷、进彩巷、积善巷、空心街、菜市巷,住在这些巷子里的人家,名副其实住在市中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东大街的老街坊们

图片

阿姨,你们住在东大街多久了呀?

图片

盛德英

我将近要有五十年了,结婚时候就到这边来了。她(刘秀华)就是在这个地方,她年代多了,她就是在这个地方出生的,就跟我家隔一家。

图片

刘秀华

对,都住靠一起。

你们记忆中,几十年前的东大街是什么样子的?

图片

盛德英

哦~几十年前哦,刘二姐说。

图片

刘秀华

原来呀,有东风商场啊,箱包店啊,东大街一条街人气很旺的,以前最热闹的就是东大街东风商场,早上8点门一开,很多人都涌进去了,以前我就在那里做营业员。

图片

盛德英

过去买那个化妆品啊,衣服啊,鞋帽啊,日用品啊,全都在东风商场。

图片

刘秀华

新亚商城那会都没有,后来清江商场盖了,我们这边多好啊,我愿意在家门口上班。

那时候居民的娱乐生活是什么呢?

图片

刘秀华

图片

盛德英

工人文化宫、清江电影院里面放电影,还有图书馆、溜冰场、篮球场,每年举行职工篮球赛就都在那个篮球场。以前谈恋爱的人都去大众剧场看戏,清江电影院是看电影,还有城南公园转转 。

您看着这个街的变化,有什么感觉?

图片

刘秀华

在我们退休前,东大街东风商场蛮繁华的,像过年过节呀,旁边都摆了摊子,人家卖衣服呀,卖糖果呀,蛮热闹的。后来呢,清江商场那边都开了,是大商场,人流量呢都渐渐朝那边走,我们这边东大街呢就淡下来了,现在改造后又开始热闹了。

如果这个街以后越来越年轻,你们会习惯吗?

图片

刘秀华

图片

盛德英

怎么不习惯,繁荣昌盛不好嘛,热闹好啊。

(滑动查看聊天记录)

图片
图片

20世纪80年代,市区最大的商业网点东风商场、最大的新华书店、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城中办、最有名的胜利饭店、最重要的娱乐中心工人文化宫,以及大光明理发店、幸福池、照相馆、针灸诊所、裁缝店、炭精人像店、无线电修理店、眼镜店、糖烟酒公司都在这里,这是属于东大街的黄金时代。

东大街的老店

图片
图片

张巧

我们家是开了三十几年的老店。现在东大街路扩宽了,路灯更亮了,人流量比以前要多了,以前啊八九点就没人了,现在到九十点,还有好多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事情,我希望东大街越来越好。

您记忆里面东大街最开始是什么样子?

图片

张巧

以前,你不知道啊,我在那个八几年到九几年的时候,东大街那时候人气是很旺的,为什么呢?因为那路很狭窄,大家都挤在一起,就觉得人很多很多。现在路扩宽了,人多也都散开了。以前的过去就过去咯,再怎么样还是向往明天。蛮好的,路修得挺好。

您就住在东大街吗?

图片

张巧

不但住这里,我在东大街也做生意好多年了,我家爷爷辈就住在这边,我说我们家在东大街上百年了一点也没夸张,我就见证了东大街从繁华到冷清再到人气又旺起来这一系列过程。在80年代,你说上街,就是说东大街,从来没有说第二个街出来,但是九几年以后啊,像乐园街啊,西大街啊,还有各条街都开发出来了,慢慢的东大街就开始人流分散了嘛,再加上这个路不好,坑坑洼洼的。现在路修好了,晚上这个灯亮起来,还有不少人跑过来打卡,现在不就流行“打卡”这个词嘛。

在东大街做了这么多年生意,有没有什么心得?

图片

张巧

我以前是“针尖魔王”,现在被磨得像一块雨花石一样。以前东大街没有做化妆品的,只有我们家做,你看现在出来了好多家哦。以前是你买就买,不买就算,现在不是的咯,哎呀,美女啊,你看看呢?语气都变了。这是人成长的历练。你看我都快60的人了,我觉得自己才懂事,懂点事,还不是那种很懂事。现在也会反思了,每个顾客来了先跟他沟通,我们专业知识也很重要,能买就买,不能买我就在想还是哪个地方做得不好呢?会这样想。

(滑动查看聊天记录)

图片

您做红糖粥摊点做了多少年了?

图片

付万英

四十年,四十几岁退休之后开始做的。

最早的时候是在哪做的呀?

图片

付万英

纪家楼的巷子那边。

图片

顾小艳

下次放假,孩子还过来吃,我们是她老客。

图片

付万英

她以前是淮剧团的。

图片

顾小艳

是因为我女儿刚好放假从南京回来,想吃这个就过来买了,淮安这个地方真的想什么有什么。我退休多少年了,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老的大众剧场,也有我们京剧大师周信芳的故居,还有王瑶卿是我们鼻祖,都是在这一片。我14岁就从老家泰州乘轮船,坐了两天轮船到这个地方学戏的。

图片

付万英

她在淮剧团是主角呀,她一上台我们就看她。我们那时候在家做姑娘的时候,就在人民剧场那边。

图片

顾小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顾小艳

我们原来就在北门桥,那个西拐角就是人民剧场,那是最好的剧场。那时候过桥看戏,那个桥要有工人拉,桥才并到一起去的,后来才建成这个样子,人家说以前行船困难要纤夫,那个过桥就是要拉的。

现在还出摊会不会太辛苦?您喜欢现在的东大街还是几十年前的?

图片

付万英

在家里嫌累,到街上反而不累,东大街没盖的时候,灯都没有,乌黑,我喜欢现在的东大街,有灯呀,亮堂了,人都上街了。

奶奶准备干到什么时候呢?

图片

付万英

能干,紧干,不能干就不干,关键就是出来锻炼身体。我不感觉苦,我感觉一绕就过来了,时间不长,好像没觉得几十年过来了。

(滑动查看聊天记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在东大街,看着各类店铺、各种景致,和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们交谈,会让人产生天地是万物逆旅、时光是百代过客的恍惚之感。

图片

走到正在建设改造的都天庙片区,我们又发现一家古朴、陈旧的工艺美术厂。

工艺美术厂

图片

您能讲讲这个工艺美术厂的历史吗?

图片

李昆临

工艺美术厂是1973年成立的,已经有51年了,我们2003年7月份搬到这边来的,这边叫都天庙街10号,也21年了。这个地方很好,一是在闹市区,职工上下班比较方便,大家都住在附近;二是容易找到。

当年厂里面的发展方向呢,做哪些东西呢?

图片

李昆临

厂里一开始做的东西多呢,做玉器、漆器、贝雕等很多雕刻产品,还做石英钟,也做过装饰画,还有油漆画。之前计划经济,国家要求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后来市场经济了,就根据市场需求。

20多年前搬过来之后,对东大街有什么感觉呢?

图片

李昆临

刚搬来的时候东大街已经不繁华了,后来改造成步行街,都铺着那个大理石,非常漂亮。我们这一代人呢,还是希望慢节奏的。慢一点,就是一步一步地稳步地走。对过去我还是很留恋的,不然怎么能坚持那么多时间呢?我今年75岁,以前老早就退休了,但是我舍不得,因为工艺美术厂丢掉了很可惜,我也就守在这个地方。

您还准备干多久?

图片

李昆临

我不知道,很想一直干下去,能把工艺美术厂再振兴一下,能为我们区里面市里面文旅事业作点贡献吧。我总感觉到是会有用的,不然我怎么能坚持到现在呢?一年四季、刮风下雨、寒暑腊月,每天都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有顾客来有业务做一做,他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帮他做一个,有的做不了,我们就跟他解释到哪儿去做,做个向导吧。

您对东大街有什么样的情感?

图片

李昆临

我对东大街有深厚的感情哦,20多年了,我一直住在厂里面,跟周围的群众关系都处得非常好。每天吃过晚饭上街转一转,大家都是老乡,都是邻居啊,厂又在这儿。一个是人际关系,一个是地理位置,这不就是有根了嘛,有烟火气了嘛,所以有感情,熟悉了习惯了。

那您有没有收徒弟什么的呀?

图片

李昆临

想收徒弟,但收不住。如果感兴趣,来学啊,我们也可以留用,就学短时间也行,不收钱的嗷,免费的,就是爱好、传承。你能晓得我们这地方还能做这些玩意,这些艺术上的东西,说实话学是很难学的,要真的学会,要不怕吃苦。冬天不要怕冻手疼,夏天不要怕蚊子咬,要专心致志。

(滑动查看聊天记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我们谈起老街

有时会觉得

那是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的所在  

其实

新的事物不断生发

旧的事物也没有消散

这可能才是老街最好的状态

它的保护与利用

不应以非此即彼的眼光来看待

古风古韵与烟火气息和谐共生

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才应该是老街们的“理想图景”

这也是“东大街”的人们告诉我们的道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于东大街,你还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读城·醉美淮安”

愿和网友们一起

共同分享淮安所有美的瞬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