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宋词看元A与元B的通用

 芙蓉书阁 2024-05-21 发布于广东

从宋词看元A与元B的通用

芙蓉书阁|邓旺林

平水韵之前的平声诗韵中有三韵(汉字带下划线表示韵部名称,即韵目。下同)。在《集韵》(注1)中,它们依次位于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平水韵将它们归并为“上平十三元”。为阐述的方便,我们将《集韵》的三韵依次称之为AB1B2

本人从北宋苏轼兄弟等和南宋陆游等两宋诗坛诸大家为数不少的近体诗中看到,元A与元B(含B1B2。下同)具有通用关系。这正是平水韵将它们归并为上平“十三”的合理性所在(详见本人《从“上平十三元”的“左右逢源”说起》(注2)和《例说上平十三元“三家合一”的合理性》(注3))。下面,我们再用宋词来进一步见证元A与元B的通韵关系。

本文所录宋词,如无特别说明者均来自搜韵网“诗词库”,按作者出生年月先后顺序记录(个别作者因其生卒年不详可能定位有误)。我们在每首词的韵字后面加上号(▽号表示仄声韵),并将每首词的韵字依次记于词下面的方括号[]中,韵字所属韵部则依次记于[ ]后的方头括号【】中,词的上下阙之间用/隔开。

1、[北宋]秦观(注4)《临江仙·看花》(注5)

为爱西庄花满树,朝朝来扣柴门△。墙头遥见簇红云△。

恍然迷处所,疑入武陵源△。

花外飞来寒食雨,一时留住游人△。村醪随意两三巡△。

折花头上戴,记取一年春△。

[门云源/人巡春]B1A/真真真】

2、[宋]王安中(注6)《安阳好·其六·九首并口号破子》(注7)

安阳好,负郭相君园。绿野移春花自老,平泉醒酒石空存

月馆对风轩

人选胜,幽径破苔痕。拥砌翠筠侵坐冷,穿亭玉溜落池喧

归意黯重门

[园存轩/痕喧门]AB1A/B2AB1

3、[宋]叶梦得(注8)《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谁论。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

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

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论存门尊/园轩昏言]B1B1B1B1/AAB1A

此词为平韵《念奴娇》代表作之一。

4、[宋] 张元干(注9)

(1)《陇头泉》(注10)(1160年)

少年时,壮怀谁与重论

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奏公车、治安秘计,乐油幕、谈笑从军

百镒黄金,一双白璧,坐看同辈上青云

事大谬,转头流落,徒走出修门

三十载,黄粱未熟,沧海扬尘。

念向来、浩歌独往,故园松菊犹存

送飞鸿、五弦寓目,望爽气、西山忘言

整顿乾坤,廓清宇宙,男儿此志会须伸

更有几、渭川垂钓,投老策奇勋

天难问,何妨袖手,且作闲人

[论尊军云门尘/存言伸勋人]B1B1文文B1/B1A真文真】

(2)望海潮·其二·为富枢生朝寿

麒麟图画,貂蝉冠冕,青毡自属元勋

绿野旧游,平泉雅咏,霞舒烟卷朝昏

风月小阳春。照玳筵珠履,公子王孙

雪度崧高,影横伊水庆生申

早梅长醉芳樽。况中兴盛际,宥密宗臣

琳馆奉祠,金瓯覆字,和羹妙手还新

光射紫微垣。看五云朝斗,千载逢辰

开取八荒寿域,一气转洪钧

[勋昏春孙申/樽臣新垣辰钧]【文B1B1真/B1真真A真真】 

5、[南宋]毛幵(注11)《眼儿媚》

小溪微月淡无痕。残雪拥孤村

攀条弄蕊,春愁相值,寂默无言

忍寒伫立何人见,应怯过黄昏

朝阳梦断,熏残沉水,谁为招魂

[痕村言/昏魂]B2B1A/B1B1

6、[南宋]辛弃疾(注12)

(1)《沁园春》其一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根

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

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

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此心无有新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

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

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根存门昏/冤园因身]B2B1B1B1/AA真真】

(2)《浣溪沙》其五(1191年)

妙手都无斧凿瘢。饱参佳处却成颦

恰如春入浣花村

笔墨今宵光有艳,管弦从此悄无言

主人席次两眉轩

[瘢颦村/言轩]【寒真B1/AA 

辛弃疾还有一首《浣溪沙·其九·赵景山席上用偶赋溪台和韵》,因其是次韵此首的,故未收录。

7、[南宋]郭应祥(注13)

1)《西江月·其一·七夕后一日县斋小集》

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

主宾和气敌春温△。雄辩高谈衮衮▽。

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

笛声幽咽鼓声喧△。却恨更筹苦短▽。

 [尊温衮/翻喧短]B1B1/AA旱】(注14)

(2)《朝中措·寒食前一日陪令佐小饮县圃,席上赋》(注15)

海棠零落玚花繁。春意已将阑

予告恰当寒食,邀宾同赏芳园

湄湘台畔,杯盘楚楚,歌舞喧喧

预约牡丹开后,更须重倒清尊

 [繁阑园/喧尊]AA/AB1

8、[南宋]刘克庄(注16)

(1)《沁园春·其一·答陈上舍应祥》(1262年9月)

华发萧萧,归碧鸡坊,出金马门

把一枝色笔,掷还郭璞,些儿残锦,回乞天孙

永免朝参,更无宣锁,送老三家水竹村

休休也,任巫阳来下,未易招魂

茅檐安得庖阍。倩便了沽来酒满尊

叹角巾东路,吾寻初服,上书北阙,子漫危言

漏院霜靴,火城雪辔,得似先生败絮温

安危事,付布衣融泰,鼎足膺蕃

 [门孙村魂/阍尊言温蕃]B1B1B1B1/B1B1AB1A

2)朝中措·其二·艮翁生日

受持鼻祖五千言。留得谷神存。伴我赋诗茅屋,饶渠待诏金门

此翁岁晚,有书充栋,有酒盈樽。君看多花早落,孰如仙李蟠根

 [言存门/樽根]AB1B1/B1B2

9、哀长吉(注17)《西江月·贺人生日生孙》

百和香凝宝络,长生酒满金尊

葱葱佳气霭庭萱。同把椿龄祝愿

玉树已生谢砌,孙枝复长于门

伫看百子共千孙。此去公侯衮衮

 [尊萱愿/门孙衮]B1A/B1B1阮】(注18)

10、[南宋]方岳(注19)《行香子·癸卯生日》(1243年)

说与樵青。紧闭柴门。道先生检校东屯

阿戎安在,未扫愁痕。且免歌词,休载妓,莫携樽

梅自生春。雪立前村。道此杯、酒也须温

无穷身外,付与乾坤。谁共耕山,闲钓水、饱窥园

 [门屯痕樽/村温坤园]B1B1B2B1/B1B1B1A

11、[南宋]吴文英(注20)《风流子·其一(黄钟商)·芍药》

金谷已空尘。薰风转、国色返春魂

半欹雪醉霜,舞低鸾翅,绛笼蜜炬,绿映龙盆

窈窕绣窗人睡起,临砌默无言

慵整堕鬟,怨时迟暮,可怜憔悴,啼雨黄昏

轻桡移花市,秋娘渡、飞浪溅湿行裙

二十四桥南北,罗荐香分

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剪重云

终待凤池归去,催咏红翻

 [尘魂盆言昏/裙分云翻]【真B1B1AB1/文文文A

12、[南宋]萧崱(注21)《朝中措》

半山社雨欲黄昏。燕子不过门

杨柳染深绿意,海棠啼损红痕

绮寮妆束,宝钗歌舞,玉枕温存

一段旧情有味,十分新恨无言

[昏门痕/存言]B1B1B2/B1A

13、[宋末元初]刘辰翁(注22)《临江仙·其六·访梅》

西曲罥衣迷去路,雪销断岸无痕

寻花不拟到前村

暖风初转袖,小径忽开门

却忆临塘桥下马,暗香不是黄昏

人生南北与谁论

岭梅花树下,闲听蜜蜂喧

 [痕村门/昏论喧]B2B1B1/B1B1A

14、[宋末元初]王奕(注23)《沁园春·见王肯堂》

吾祖文中,曾于夫子,受罔极恩

有宇宙以来,春秋而后,三纲所系,万古常存

列国何时,东吴何地,十哲之中尚有言

况今也、与圣贤邦域,同一乾坤

卑飞难傍天阍。但勃窣衔香拜圣门

要水看黄河,山登岱岳,鲁求君子,学究中原

虽有他人,不如同姓,仰止文星出禁垣

又安得,借蒙庄大瓢,酌泗水之源

 [恩存言坤/阍门原垣源]B2B1AB1/B1B1AAA

本文旨在说明AB具有通韵关系,故所录词作均出自具有一定影响的词家之手(主要是为了提高“证据”的力度)。有不少词在体现AB通用方面极具典型性,因作者为无名氏、非以文学著称的僧道中人或身份不详而未收录

【附注】

1.《集韵》:北宋仁宗、英宗年间官修韵书。详见《从“上平十三元”的“左右逢源”说起》一文注8

2.邓旺林《从“上平十三元”的“左右逢源”说起》网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11/23/1146003_1123040820.shtml

3.邓旺林《例说上平十三元“三家合一”的合理性》网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16/06/1146003_1123430160.shtml

4.1049—1100): 宋扬州高邮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少从苏轼游。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为定海主簿,哲宗元祐(1086—1094)初,以苏轼荐,除太学博士,复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因坐元祐党籍,通判杭州。后屡遭贬谪,编管横州、雷州。徽宗即位(1101,召为宣德郎,北归至藤州卒。善诗赋策论,尤工词,属婉约派。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有《淮海集》。

5.此词录自《淮海詞》。网址

https://guoxue./book/eb2690ab459d451e826de96f0eed9cb5/

6.王安中(1076—1134),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曾任秘书省著作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翰林学士承旨等。善属文,尤工四六。

7.词牌“安阳好”又名“江南好”“忆江南”“梦江南”“望江南”“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原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宋人多用双调(单调加一叠,前后阙平仄式相同),五十四字,前后阙各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等。

8.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苏州长洲人。出身文人世家,其母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

9.张元干(1091-1161),字仲宗,号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福)人。辛派词人先驱。徽宗政和(1111-1118)中以太学上舍释褐。靖康(1126—1127)初为李纲行营属官,抗击金兵。南渡后官至将作少监。耻与奸佞同朝,四十一岁遂致仕。绍兴(1131—1162)中,坐以词送胡铨(《贺新郎·其二·送胡邦衡待制》),得罪除名。元干工诗词,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一卷(存)。

李纲(1083-1140),字伯纪,一字天纪,号梁溪先生等。祖籍福建邵武,至其祖时迁居无锡(今江苏无锡)。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官至太常少卿。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与赵鼎、李光、胡铨并称南宋四名大臣”。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中国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欧阳修、杨邦乂、周必大同誉为“庐陵四忠”,“南宋四大名臣”之一(见前)

10.《陇头泉原名《绿头鸭》,北宋词人晁元礼所创。

晁元礼(10461113),一名端礼,字次膺。其先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家彭门(今江苏徐州)。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进士。两为县令,忤上官,坐废。徽宗政和三年(1113)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他擅长写词,一类为宫廷应制之作,一类为抒情写意或咏物之作,一类为代言体。

11.毛幵(1116—?),字平仲,号樵隐,信安(今浙江常山)人。与南宋诗坛四大家之一的尤袤相厚。官婺州通判。有《樵隐集》十五卷,已佚,存《樵隐词》一卷。毛幵出生于书香门第、文宗世家。其祖父毛敷是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父毛友是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曾参修国史。高宗绍兴十年(1140)二月毛敷病逝后,年过半百的毛友回家治丧尽孝,丧期满后辞官不仕,偕同儿子毛幵等在衢州烂柯山创建“梅岩精舍”(后改称“柯山书院”,是南宋时期我国的十大书院之一),专心著述并亲自登堂讲学。

12.辛弃疾(1140—1207):宋济南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高宗绍兴(1131—1162)末,聚众二千隶耿京部,为掌书记。奉京命奏事建康,闻张安国杀京降金,归擒之,献俘行在。孝宗乾道(1165—1173)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淳熙(1174—1189)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历浙西提点刑狱、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宁宗开禧(1205—1207)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卒后赠少师,后追谥“忠敏”。一生力主抗金。擅为长短句,中之龙”之称。风格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等。

13.郭应祥(1158——?)字承禧,号遁斋,又号笑笑先生,临江军新淦(今江西新淦)人。孝宗淳熙八年(1181)进士。十三年(1186),为巴陵主簿。后历官衡阳、泉州。有《笑笑词》一卷。

14.《集韵》中”属上声“二十上声“二十三”,在《词林正韵》中与平声“二十二”等同属第七部。

15.《朝中措》:双调词﹐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有多种变体。始见宋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又名《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圆》等。

16.刘克庄(1187—1269):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祖刘夙(1124—1171)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累除著作佐郎,曾知衢州、温州等处。父刘弥正(1157—1213)孝宗淳熙八年(1181)进士,曾知临川县,入为太常寺丞,官终吏部侍郎。克庄于宁宗嘉定二年(1209)以荫补将仕郎,为真州录事参军、潮州通判等,以作《落梅》诗(见附录)获罪,不仕二十余年。理宗端平(1234—1236)初起历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江东提刑等。淳祐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中书舍人。以劾权相史嵩之,贬知漳州。景定(1260—1264)初迁工部尚书兼侍讲,以焕章阁学士致仕。

17.哀长吉:宋建宁府崇安人,字叔巽,一字寿之,晚号委顺翁。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调静江军掌书记,秩满致仕,徜徉林泉,托兴吟咏,虽老,手不释卷。后学多师事之。年八十九卒。

18.在《集韵》中,“愿”属去声“二十五愿”,“衮”属上声“二十阮”;在《词林正韵》中与平声“二十二元”等同属第七部。

19.方岳(1199-1262):字巨山,自号秋崖。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曾任南康军教授、滁州教授、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宗学博士、秘书郎、知邵武军、知袁州等,官终朝散大夫。诗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为之,语或天出,尤工骈体。著《重修南北史》170卷、《宗维训录》10卷及《秋崖集》(一本题《秋崖小稿》)。

20.吴文英(约1200—约1260) :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鄞县)人。本姓翁氏,入继吴氏。理宗绍定(1228—1233)中为苏州仓台幕僚,又入浙东安抚使、知绍兴府吴潜幕中。晚年为荣王(度宗本生父)府门客。出入贾似道之门。虽终为布衣,所交皆一时显贵。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有《梦窗甲乙丙丁稿》,或名《梦窗词》。

21.萧崱,字则山,号大山,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馀)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曾知新兴县,后以史馆校勘迁武学博士,进太府丞,寻奉祠。

22.刘辰翁(1232—1297): 宋吉州庐陵人,字会孟,号须溪。年二十四补太学生。理宗景定三年(1262)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又除太学博士,皆固辞。五年(1264),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1265)为临安府教授。四年(1268)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宋亡,托方外以归,隐居不仕。

23.王奕,字伯敬,玉山(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入太学,官玉山教谕。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破临安,弃官入玉斗山,结屋授徒,因号玉斗山人,学者称斗山先生。

2024.05.21

附录】

[南宋]刘克庄

(1)《落梅》其一122111日)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黏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2)《落梅》其122111日)

昨夜尖风几阵寒,心知尤物久留难。枝疏似被金刀剪,片细疑经玉杵残。

      痛叱山童持帚去,苛留野客坐苔看。月中徙倚凭空树,也胜吴儿赏牡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