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天得书

 文锦书屋susped 2024-05-21 发布于广东
       周一,是小满节气,农历的四月十三日。在家上网码字一个多小时,屁股想挪一挪,按照惯例要出去走一走。行走的路线是孙文东路、起湾道、中山五路,再从中山海关折回至孙文东路自己住的小区。

       出发时,天气虽然阴沉,但没有下雨,为此,我没有带雨伞。当我行走至起湾道旁的华侨公园时,天空中突然飘起了毛毛雨,最初,我以为这毛毛雨成不了“大气侯”的,谁知道老天爷不给脸,雨越下越大。我快步地往前走,找个地方避雨。走至中山五路弈翠园售楼部时,里面灯火辉煌,一个女售楼员赶紧走过来,很热情地问“先生,你好!是来看楼的吧。”我没有直接回答她。因为我也不好意思回答,我来她们的售楼部实际上是来避雨的。如果我告诉她说是来避雨的话,这个服务员肯定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我。我只能顺着售楼员的意识朝商品楼的沙盘走过去。

       这个女售楼员见我朝沙盘走过去,她急忙追上来,向我滔滔不绝地介绍她们楼盘的房价,均价每平方米一万八千元,最低价一万六千元。房子最大面积为一百四十多平方米,最小的面积为九十多平方米。我摇了摇头说“这些户型太小,我要大一点的。”她接着问“你要多大的?”我回答说“两百多的。”她说“这种户型没有,你可以买两套打通。”我知道遇上这样的售楼员,再纠缠下去,我可能会真的变成购房者了。我环顾若大的售楼厅,除我之外,只有一个客户再洽谈,售楼员倒是有七、八个。外面的雨小了一点,我赶紧同这位售楼员告别说“家里有事,我先回去,下次再来。”

       走出弈翠园售楼部,因雨势未减,我没有再向前走。而是掉转头往后返回,至《中山日报》社,雨下得更大了,我只好停下来在《中山日报》社躲雨。《中山日报》我比较熟悉,当了二十多年的报社通讯员,认识了许多编辑、记者。在《中山日报》发表了数百篇的通讯报道和文学作品,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中山日报》复刊二十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我还被报社评为复刊二十周年的“十佳通讯员”。

     《中山日报》社的办公楼有十五层高,一楼是中山日报社的“日报书吧”。我走进“日报书吧”,粗粗看了一眼,发觉这个书吧走的是小而精、小而美的建设思路,许多书籍是报社的记者和编辑写的,还有就是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书吧设置了香山少年驿站、公共阅读空间、特色文创、精品沉香及茶体验区、裸眼3D显示屏等业态分布,似乎想要在狭小的空间里面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阅读氛围,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文化空间和消费体验。

        我在书吧里浏览了一下,发现有几本书的作者很熟悉。如:郑万里、程明盛、胡波、谭华健等等。其中除
胡波先生外,其他几位都是《中山日报》社的编辑和记者。我突然间想起来了中山出版有限公司的王总是我的老朋友,打电话问他是否在这栋楼里办公?他告诉我说,他在十三楼办公,让我上去他的办公室。我来到电梯口等电梯,一装修工推着装满木板的手推车也在等。装修工怕电梯小容不下,指了指对面示意我从那里上电梯。我朝对面走过去,没找到电梯口。这时候王总打电话给我,情况有变,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领导来他们公司商谈一本书的出版工作,与我交谈的时间不多。我回答说,不要紧,我们见见面几分钟就行了。

       我折返至主楼
电梯口,这时有许多人在等电梯,这其中就有我认识的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领导。到十三楼,王总亲自来电梯口迎接。他先是引宣传部和市文联的领导到会议室,然后带我到会客室。我们简短地聊了几句后,来到了出版公司的办公室,办公室比较大,网格状办公。一墙边是几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大部分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样书。如:郑万里的《血脉山河》程明盛的《出伶仃洋》谭华健的《中山工业简史》徐剑的《长安道上》胡波的《阮玲玉传》冷启迪、吴娟的《栖于桑林》等。王总从中挑了四本书送给我。这四本书是《出伶仃洋《中山工业简史》《长安道上》《栖于桑林》。胡波先生的《阮玲玉传》我已经有了,是上次市文联开书评会上赠送的。郑万里先生的《血脉山河》书架上仅有的一本样书,不能送。不过王总说他在其他地方找找,应该找得到,到时候送我一本。由于时间非常紧,王总还要开会,我提着装有四本书的袋子,匆匆忙忙地离开了中山出版有限公司。到一楼大堂,这时外面的雨小了一些,我赶紧离开报社大楼回家。

       久坐不太舒服,按照惯例出去走一走,途中下雨,路过《中山日报》社的办公大楼,在此避雨,想起了老朋友中山出版有限公司的王总。王总送书给我,有点儿偶然性。雨天得书,因雨天而得书,这也许有点天意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