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握知识的源头,就把握住文化的命脉,也就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树洞书社 2024-05-21 发布于江西

有多少人看过《易经》,研究过《内经》,再简单一点把《道德经》读的滚瓜烂熟的人有多少?

或者说熟读《论语》有三百遍?

精读《大学》《孟子》《中庸》等有多少?

没见过高山和大海,就不知道天地有多宽。如果不曾了解这些经典,怎知你现在读书的深浅好坏?

中国文化的诞生和演化都来源于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这是知识文化的源头,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一些知识或者道理,基本都是来源于其中。

谁把握知识的源头,谁就把握住自己的命脉(立身之本)。

也许你从没有想过说要读《易经》,因为算命卜卦的书难懂而且神秘莫测,总觉得玄乎。如果当你开始认真读《道德经》了解阴阳天地的时候,你不得不去想象一下《易经》讲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是什么?

对应的,当你开始关注易经里面的一些知识,并且有意无意都会关注一些不可言传的内容。或者你会随手给自己起一挂,看看有什么启示。

我是听曾仕强先生讲《易经》开始上瘾,现在也慢慢着手学习《易经》智慧。

比如今天出门前我起了一挂是“复卦”,复卦代表什么呢?

复卦坤上震下,为坤宫初世卦。复代表阴阳去而复返,使万物生生不息,预示已逝去的可能会再回来。

复卦:通泰。出门、居处均无疾病。有钱可赚而可以无灾祸。往返途中,七日可归。有所往则有所利。

复卦,本卦是异卦相叠,震卦在下,坤卦在上。震为雷、为动;坤为地、为顺,动则顺,顺其自然。动在顺中,内阳外阴,循序运动,进退自如,利于前震为雷,为内卦;坤为地,为上卦。地内有雷,意味着雷声一震,大地松动,万物萌生。复,有复兴和回归之意,是事物新生的转折点。从卦象上看,除第一爻为阳外,余爻皆为阴,似有太阳从地平线的一端升起的景象。

实不相瞒,我定了下午五点左右去武当的火车,由于今天一直在忙,导致时间记错,到了火车站后我就平静的坐下来改签到明天了。复卦是讲出行顺利,顺利到去了马上就回来了,然后就在写作文更新公众号。

我在想以前好像没有犯过这样的事,或许老天是让我晚一天出发,再完善一下要做的事。

为什么学易经?这就是学易经的好处,易经既诠释了生命的无常,也告诉我们在无常中找到生活的智慧,在危机中找到机会。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没有博览群书,就不会有深深浅浅,更不会有机会研究《易经》《道德经》《金刚经》这样的经典!

往深处看,书不是拿来看的,而是拿来研究并且吸收其内优秀知识,并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迭代的工具!

古代之书大多晦涩难懂,如果没有通俗易懂的书,也许大多数人不可能由浅入深的学习,也不会有机会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的思想结论,为自己所用。

知识就像砂石,其本身是零散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中的知识内化组合到我们重新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当中,再不断的学习和复盘稳固自身的知识结构,让其足够结实,从而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出现的专业问题。

就像建房子,我们买来砂石,然后挖地基,浇筑混泥土,再由专业师傅砌墙或建设想要的形状,师傅的手艺和经验都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打磨和提升,再配合各个能工巧匠建造一座房子。

生活方面,我们把数理化地基打好,在面对可能出现的一些生活常识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组合起来解决一些问题。

这里涉及了一个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的人,他的认知结构是如何?

固定型思维依靠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其实也可以过得挺好,除非外面的环境发生变化而不得不做出调整。

比如日本人木工建的房子基本都是轻巧木质,房子不会建的很高,因为日本容易发生地震,海啸台风等,所以建的轻巧,可以保护民众的安全,又可以简单及时重建,即使木板掉下来,被砸中也不会有很大问题。

但这种建房工人在大陆,比如中国内陆,这种建房技术可能就不被使用,甚至不被看好,建的这种房子基本就不耐用,住不了多久就要被虫子蛀,而且每隔十年就要换,成本也挺大。

面对环境和需要,建房工人的技术也需要更新,甚至是打破重建!同一种知识体系,在不同的环境也会产生不同价值。

知识结构框架应随着时代进步做出调整,成长型思维的人在原有的房屋结构做调整,比如加固地基,室内重新规划以及拓展平面,让自己和家人住的更舒心。

固定型思维的人可能觉得这房子挺好,遮风挡雨的,虽然拥挤了,但刚好家人可以一起聚聚,后面就不愿意再改变。

成长型思维的人,能打破现有的知识框架,从第一性原理开始,重新建立一个房子,也就是会有两个房子,不同的思维模型建立的知框架,也就是现在很多人提到的多元思维模型。

如下这本书就讲到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区别:

成长型思维会有很多思维分枝模型,甚至几个独立的思维框架模型,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只有一道思维模型,他就靠一招吃个遍,一套手法,一个特长,其它他都看不起!

当然固定型思维不代表就不会深入研究一门学问,往往固定型思维的人一旦认准了某个方向,就会下定决心深入研究和学习。

成长型思维的人也可能会深入研究一门学问,也会深入浅出的学习和分享。

其实人的思维也包括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只是占的比例不同而已,同时在某件事情上做的态度和看法也会不同。

比如一个开明的人,在某件事上就特别固执和坚持,一个固执的人,在某件事上就显得特别开明,这些都和时间环境以及自身当下的某种心情也有很大关系。

最后的话:

书要读,而且要不断的读经典好书,读千古之书,再读一些晦涩难懂之书,见人欲,窥天道,回归本原。

人总归是见过世面,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才会足够保持谦虚,做一个学生心态,始终保持精进。

没见过海洋,总觉得家门口的池塘水最多,没吃过海鲜,总觉的猪肉最好吃。如果吃过山珍海味,尝过人间冷暖,也就没什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