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披露:千亿创业项目凝结出来的血泪经验

 超我儿 2024-05-21 发布于浙江

今天我们聊的是关于创业的干货。

说起创业这个话题,很多人会首先冒出两个疑惑:

  • 如果我是一个打工人,有必要去学习创业知识吗?

  • 创业风险这么大,适合我们这些没有资源的普通人吗?

关于第一个疑惑,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个最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

为什么人们会经常抱怨公共假期的调休?

图片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调休方式不合理,但实际上是因为假期总数不足。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普遍不敢争取合理的假期权利,以至于原本就不多的假期(包括带薪假期)也无法充分享受,所以才对调休如此敏感。

那人们为什么不敢争取呢?很简单,担心影响自己的职场前途,怕丢工作。

这就是打工人的职场焦虑。

产生职场焦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大环境不好、生活压力大...等等。

图片

但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

我们在“讨生活”这件事情上没有“PLAN B”,即开辟新赛道的能力。

“PLAN B”其实是一个筹码。

有筹码不等于一定要用;但没有筹码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比如说职场歧视休假,我们就不敢休假;职场歧视35岁,我们就为年满35岁而焦虑。

这很无聊,也很累。

而且在今天这个剧变的时代,光靠“小心”已经驶不了“万年船”了。我们还需要有底线思维,为最差的可能性提前培养自己开辟新赛道的能力。

一旦手中有了筹码,哪怕你一辈子都不用,在未来碰到各种压力时也会有底气得多。

图片

这就是学习创业知识对于个人的战略意义。

不过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碰到刚才说的第二个疑惑:

创业风险这么大,适合我们这些没有资源的普通人吗?

关于这个疑惑,我并不打算给你“加油打气”,因为本文不是鸡汤,而是系统性的干货分享。

“创业的风险有多大?”、“什么样的人适合去创业?”这些问题都属于整个创业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同时这个体系里的问题还包括:

“创业市场的现状是什么?”、“我们应该去哪个市场深耕?”、“如何降维打击对手?”、“不同行业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企业战略的本质是什么?”...

这些问题我都会在本文中给出严谨的论证和答案。

图片

既然是干货,那内容肯定是来自于创业领域的实战大佬的分享。

我此次请教的并非一个普通的创业者,而是一个一级市场的投资负责人:深圳梵加天使投资的刘大。

如果我们把创业比作开车,那么优秀的创业者自然就是高水平的司机,而刘大这样的天使投资负责人,就相当于驾校的教练。

图片

这个市场里有大批的创业者都是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一个迷茫的“野路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专业车手”的。

目前经他投资和孵化的成功项目多达几十个,总市值近1000亿人民币,比如说行云全球汇、若羽臣、小刘鸭...等等。

图片

所以对于在当下经济环境中创业的经验和理念而言,他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大佬之一。

不过正常情况下,你不会在公开场合看到他的任何经验分享。

因为刘大并非那些通过授课来赚钱的“创业导师”,而是一个长期在市场一线奋战的“前线指挥官”,平时的主要工作是辅导那些他们入了股的创业项目。

所以他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公开场合做分享,而且他的经验里的干货含量太高,真正喜欢的人反而不多,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其实更喜欢“鸡汤”。

图片

不过这些宝贵的认知财富一直藏着实在太可惜,而且现在属于普通创业者的大时代也确实正在到来。

所以我经过长期的软磨硬泡,最终是把这些平时不为人知的干货给“套”了出来。

接下来的很多内容会打破你的固有认知,而且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

一,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创业是一个“九死一生”的游戏,所以不适合缺乏资源的普通人去瞎折腾。

图片

不过现实中也并非每个人都是“九死一生”,而是大多数人“十死无生”,同时少数人“屡战屡胜”。

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就是比人和猪都大。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存在这样的差距”,而在于“这样的差距从何而来?”

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可能抹平差距。

有一种观点认为,出现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每个人手上的资源数量不同。

图片

比如说在很多人眼里,富二代创业的成功概率肯定会比普通人高。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结论就是“富二代更适合去创业”。

然而在现实中,“创业”恰恰是二代们财富蒸发最快的方式。属于他们的最佳赛道是继承,而不是重开。

这是因为创业成功靠的是“做正确的事”,而二代的优势是“不差资源”

这两者并不等效。

“不差资源”可以让创业者拥有多次尝试的机会,但并不能让创业者直接开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图片

那么到底谁更适合选择创业这条赛道呢?

恰恰是没什么资源的普通人。

这是为什么呢?

不是因为什么“光脚不怕穿鞋”之类的道理,而是因为市场上客观存在着大量闲置的资源。

这些资源一直在期待牛人出现,把它们高效的组织起来去创造大量的价值。

在今天这个分工协作已经高度专业化的社会里,投资者和创业者往往是相对独立的。

就是说作为一个创业者,只要你足够优秀,并不需要你自己拥有多少资源,市场里的资源会自然的主动依附于你。

图片

当然,没有人是天生就优秀的,我们都需要后天的成长。

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在创业的赛道中“十死无生”,就是因为他们在自身还没有成长到位的时候就仓促下场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大家,因为创业领域在个人成长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它没有现成的成长路径。

在职场奋斗的打工人可以通过学习、考证、完成KPI、获得上级赏识等方式获得提升;而创业者唯一能得到的回应就是市场的耳光。

图片

这就是造成上文所说的“差距”的主要原因。

缺乏引导的创业者其实是处在一个迷茫的状态中,只不过他们自己很难察觉到这一点,因为创业的热情会暂时掩盖住认知上的短板。

图片

然而惨淡的胜率会让一切现出原形。

至于那些胜率高的少数人,正是一群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成长,对创业的逻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的人。

换言之,如果你也能做到“对创业的逻辑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你一开始就领先了大多数人一个身位。

这时候的创业对于你来说,就不再是“九死一生”的低概率赌博了。

图片

二,创业风险的真相

创业者最担心的问题无疑就是创业的风险。

从表面上看,创业的大多数风险都来自于太过激烈的市场竞争。

不管是卖汽车还是卖盒饭,几乎我们想做的所有项目都存在大量的竞争者,一下海就是红海。

所以创业者往往特别向往蓝海,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风口上的猪。

图片

但这个思路并不适合普通人。

因为去到蓝海是有前提的。

你要么具备领先的科技,要么拥有特殊的资源,要么甘冒巨大的风险,要么自带逆天的运气...

比如说你研发出了某个细分赛道上独一无二的技术,或者梭哈去肯尼亚卖家具...诸如此类。

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轻轻松松就能接触到的所谓“蓝海的机会”,那大概率不是什么“蓝海”,而很可能是“戈壁”。

图片

那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

首先,普通人创业只能立足于红海,这就是现实。

但另一方面,红海也并非没有机会,因为很多红海其实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红”。

在红海里面,也分“真红海”“伪红海”

这是啥意思?

所谓“真红海”,就是受到大量资本热烈追捧的行业

比如新能源、跨境出海、芯片等领域,他们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具备较大的确定性。

从长周期来看,这些领域既不缺政策,也不缺资金,尤其是主流资金,所以融资和上市都比较容易。

图片

但与之相对应的,便是门槛高。

这些领域,并不是我们随便可以参与的。

普通人没有足够的官方关系,没有强势的资金背景,没有一手的消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突然有人给你带来一个这类项目的“入场券”,那么请记住四个字:

风险极大。

在电影《Du王之王》之中,主角曾针对德扑领域讲过一句话:“如果你不能在上桌的前半小时找到那条「鱼」,你就是那条「鱼」。”

图片

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的现实:资本热烈追捧的行业绝对是卷出天际的。

不信看看现在的新能源赛道都卷成什么样了。

但资本的力量的也不是无限的,它不可能什么行业都去大力追捧,事实上大多数行业是得不到资本的热捧的(任何行业都有资本关注,但关注不等于热捧)

这些没有资本热捧的行业就是“伪红海”

比如说餐饮领域,这就是“伪红海”。

为什么说这个领域是“伪红海”呢?

餐饮业的竞争不也非常激烈吗?随便开个店周围都一堆的同行,这个红海“伪”在哪里呢?

这个红海“伪”就“伪”在维度

目前餐饮业数据平台“窄门餐眼”中收录的国内当下餐饮品牌已经超过2500万家,但细分来看,主流资本参与的其实并不多,连1%都不到。

市场里的大部分都是个体投资人,或者创始人自己。

图片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餐饮业虽然是红海,但它成为红海的原因并不是资本的热捧,而是参与的人多

没有资本的大规模参与,所以大部分品牌的规模都难以扩大,或者发展速度很慢。

这个市场看似竞争激烈,其实都是单点或单门店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集团军作战”。

这一点尤为关键,因为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这意味着他可以靠产品上的创新、或者管理上的创新、亦或是模式上的创新去超越对手。

而在刚才提到的“真红海”领域,大部分创新都会被大鳄碾压得尸骨无存。

图片

这里面体现的其实就是大鳄和散户的区别:

大鳄的力量是集中的,高维的。而散户的力量是分散的,低维的。

做到比一两个大鳄更优秀很难,但做到比大多数散户更优秀并没有那么难。

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虽然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但总体来说,平均认知水平并不比你高多少。

如果你在这里觉得失败的风险很大,那其实并不是因为对手太强,而主要是因为你也只是在按常规的思维进行低水平竞争。

图片

这样的话当然会被其他那些入行更久的低水平竞争者用经验击败。

所以说创业风险大吗?

当然大,但这个风险其实是会随着你的认知提升而降低的。

而提升创业认知的第一步,是提升对市场的认知。

三,我们应该去哪个市场深耕?

首先,现在的市场基本面和十年前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游戏模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从表面上看就是市场没那么热闹了。

图片

以前的创业市场有个明显的特点:热钱充沛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就意味着融资很容易,PPT做得漂亮点就有希望获得资本的青睐。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只要金融方面的工作做得好,不管项目本身的内容如何,最终都有机会运作上市。

但现在就不同了,现在的市场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去泡沫化,PPT原地飞升的世界已经一去不复返。

图片

不过创业市场依然存在,而且活跃度依然很高,只不过打法换了。

投资人放弃了之前那种“人傻钱多,一窝蜂追热点”式的投资策略,而是开始认真挖掘和培养真正有效益的项目和企业。

这个趋势其实是很健康的,因为这样的环境更踏实:行就干,不行也不用互相忽悠。

也是说现在的环境其实更适合那些真正专注于实体经济和创造真实效益的创业者。

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因为即使在那个人傻钱多的泡沫年代,你也不是那种能靠PPT忽悠到融资的人,但同时你的事业又会受到那些“PPT项目”的冲击。

图片

那些项目为了能上市圈钱,所有心思都花在美化报表数据上。于是他们在运营的过程中往往不安常理出牌,经常为了追求数据而去赔本赚吆喝。

这就让普通创业者很头痛了,因为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拼得过一群主动做赔本生意的“疯子”。

图片

现在泡沫散去了,热钱完犊子了,普通创业者的机会也就来了。这就是我在上文所说的“属于普通创业者的大时代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去哪个市场深耕呢?

普通创业者能选择的,主要就是资金和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消费市场,尤其是TO C的市场。

这个市场参与的人数非常多,非常内卷。

但“卷”不全是坏事。越“卷”的行业,往往相对越公平。

因为内卷的市场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你能力不足,有再多的关系和背景也没用,市场不买账就是不买账。

图片

另外,这个市场正是属于上文提到的“伪红海”

所以只要思路正确,我们在这里脱颖而出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什么才叫“正确的思路”呢?

一个普通创业者在开启自己的创业项目时,他的常规思维路径是这样的:

  1. 我想做个什么样的产品。

  2. 开一家店验证一下想法。

  3. 提高经营策略优化一下门店细节。

  4. 开始盈利了再看公司能往哪个方向发展。

  5. 企业做大了再思考企业的价值和潜力。

这个思维路径总的来说就是从小到大,步步提升

对于这些用常规思维来思考问题的创业者,业内有一个名称:朴素的创业者。

他们的数量很多,要在“伪红海”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在正面竞争中超越他们。

图片

注意,这里的“超越”不是指你通过长期按部就班的努力,去把工作做得比你身边的几个竞争者更好,而是一起手就超越这个市场里的大部分人。

这就要求你不能站在和他们同样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要想摆脱“九死一生”的宿命,你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是围绕着“对整个市场进行降维打击”而展开的。

这个目标看起来非常宏大,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复杂,你所需要做的,仅仅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毕竟站在山脚还是站在山顶,看到的风景注定是不同的。

图片

那我们应该站在什么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呢?

(注:全文1万3千余字,凝结了大量业内的实战经验,随时可以拿来指导实操。刘大对我定的这个“白菜价”是十分惊讶的,不过我最终还是从“有利于整体市场发展”的角度说服了他。文末有完整录音,可以经常复习,非常适合长期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