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模型上车,小鹏凭啥说自己是首家?

 AutoLab 2024-05-21 发布于上海


现在拥有一辆小鹏汽车,就可以“率先进入AI智驾时代”?

听起来很前卫,大家可以理解为在小鹏汽车在智能化体验上有了质的飞跃。何小鹏之所以再次用“时代”来形容小鹏的进步,底气来自于小鹏最新的智能系统:AI天玑系统。

5月20日的AI Day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宣布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即日起将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覆盖所有在售车型。

同时何小鹏强调,这是“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同时是“率先进入AI智驾时代”的标志。

OpenAI大火之后,这两年我们已经看过不少厂家宣布大模型上车,小鹏汽车为何自称“首家”?

何小鹏说,友商们上车的属于语言式大模型,而小鹏汽车这次上车的是面向智驾的大模型,底层上都是用Transformer,但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维度。

换言之,友商们的大模型也就陪你聊聊天,类似于车载版“Siri”,而小鹏的大模型却是应用于智驾,帮助大家提升智能出行体验。


过去的智驾方案,感知、定位、规划、控制每个环节都是分开处理的,所以车辆会在一些场景下因为各个环节互相博弈而犹豫不定,而且人工定义的规则无法穷尽所有场景。如果某场景工程师并没有写进程序,那么智驾车就无法处理。

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后,智驾车在不同环境中作出何种反应不在需要工程师一条一条写出答案,AI会模仿人类的思考决策逻辑。由于大模型会将过去的路跑经验吸收保留,并且使用过去的数据反复思考某场景下怎么行驶最好,类似于一位老司机不仅拥有多年驾龄经验丰富而且经常用模拟器训练驾驶技术,那么应对各种场景自然越来越灵活。

具体来看,小鹏汽车的端到端大模型由三部分组成——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

XNet用来模拟人类感知,把探测到的各种信息合成出类似于360的完整画面,能让自动驾驶系统如同裸眼3D,让感知范围提升2倍,面积达到1.8个足球场大小,精准识别50+个目标物。

XPlanner让机器的驾驶策略不断拟人化,会像人驾一样,一直调整更舒适的驾驶状态,而不是选定一种程序后就呆呆执行, 这能让前后顿挫减少50%、违停卡死减少40%、安全接管减少60%。

XBrain则会让自动驾驶系统拥有与人类大脑一样的理解学习能力,能认识待转区、潮汐车道、特殊车道、路牌文字等。

这意味着有越多的训练数据喂养,系统就会越聪明,接下来小鹏的端到端大模型能够实现2天迭代一次,未来18个月智驾能力将提升30倍。

何小鹏认为,不远的将来它会聪明过我们一般的司机,“端到端的自动驾驶,从0到1很难也很慢,但是从1到100会非常快。”


何小鹏甚至认为,端到端大模型将让自动辅助驾驶过渡到完全自动驾驶的时间大幅缩短,2025年,小鹏汽车就能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

这或许意味着,小鹏汽车可以跳出眼下智驾卷开城的混战,因为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后,小鹏的车可以在无图的前提下,做到“每一条路都能开”。

“我们的目标是每个小区、每条小路都可以开,无图化的体验可以和高速NOA的体验一致,甚至超出(它的体验)。”

AI天玑上新

当然,2025、类L4体验还只是期货,我们更关注的是眼下,这次号称“史诗级”的OTA,小鹏汽车到底带来了哪些升级。

具体来看,上新的AI天玑系统落地了AI小P、AI司机、AI保镖三个核心功能。

AI小P相比过去的语音助理小P,有了大语言模型的加持,可以具备更高级别的理解能力和需求推理能力,你不再需要客气地用“你好小P”唤醒它,也不再需要提出具体的需求。

举例来说,“小P,我要休息一会儿,20分钟后叫醒我”,它会设定一个20分钟后的叫醒;“我腰有点疼”,它会自动打开座椅按摩功能。


AI司机则能实现AI代驾、AI泊车等功能,其中AI代驾也就是“通勤NOA”。毕竟大家最常跑的路线就是上班或者接送孩子的路线,针对这种常用路线,系统在人驾状态下跑一次并记录就能学会,下一次就可以用智驾状态走该路线了。单个用户最多能存储10条记忆路线,每条路线最长100km。

小鹏汽车智能体验负责人于桐说,有了这个功能,他终于可以在从深圳前往广州通勤的路上,好好欣赏一下美丽的海景了。想来这项功能让痛苦的通勤状态更放松确实很美好,但是目前这还是辅助驾驶功能,大家还是要全程注意驾驶环境哦!


AI泊车支持全自动离车泊入和多场景极速泊车,可泊入车位提升3倍,泊车速度提升50%,在场外我们看到了免遥控离车泊入和迎宾出库功能的现场演示,对于小鹏X9这样的大车来说,极窄车位的泊车可以省不少力。


此前车主一直期待的“转向辅助”,这次OTA后实现了落地,而且官方号称能带来“灭霸级影像”。开启转向后,摄像头的画面可以自定义显示的位置和大小,可以不遮挡地图,也可以有更大显示空间。

此外,中控分屏和dock自定义等功能也在这次更新后上车了,于桐说,这次“史诗级”的OTA,光是升级说明他们就写了1.3万字,新增功能超过1千个。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小鹏新老车主都能在不升级硬件的前提下,通过OTA获得最新的AI上车体验,X9/G9/P7i/G6即日起开启全量推送;小鹏P7将于三季度开始公测;P5/G3i/G3将于明年一季度开始公测。

写在最后

在华为、小米异军突起之后,曾经以智能化作为品牌护城河的小鹏汽车,优势变得不再明显,销量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卷硬件显然不是明智之举,配置趋同之下,最终只有比谁的价格更低,但是体验上很难拉开差距。

靠端到端大模型另辟蹊径,对小鹏汽车来说确实是更明智的选择,当然,这也意味着更高的研发投入,毕竟算力最烧钱。


2024年,小鹏汽车投入到智能研发上的资金高达35亿元,一年在算力训练上的投入就有1个亿美金(约7亿元人民币),今后只增不减,而且在车企裁员潮之下,今年小鹏还要招4千个智能化的专业人才,可以看到小鹏在智能化上的决心。


高投入意味着更深的品牌护城河,但是是否能带来销量和利润上的高回报,还要画个问号。6月子品牌MONA正式发布后,对于小鹏的未来走势,我们或许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