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凝血四项检测原理及异常结果分析路径

 钱首相小泉 2024-05-21 发布于江苏
Image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凝血指标应该是毒理临床病理指标里面比较不重要的部分(专门作用于凝血系统的产品除外)。以至于ASVCP的建议里小鼠血不够就不建议测凝血了。后面等ASVCP会员申请通过了去求证一下国外的经验。

临床的老师讲要理解凝血的结果必须先熟悉凝血的检测原理,把凝血的指标搬到非临床来用更是这样。

这篇内容主要是想讨论下我为什么觉得凝血指标不那么重要(但是指南确实都要求测了,希望能提供一些数据分析的建议)。以下内容除引用教材的图片外,均是个人待求证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01-

Image

一些基础背景知识

Image

凝血四项检测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PT: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凝血活酶,血浆发生凝固的时间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用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筛查;

 AP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和Ca2+后,观察血浆凝血所需的时间。主要用于评估内源性凝血系统;

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后(少量的、定量的牛的凝血酶),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血浆凝血酶时间。主要用于抗凝血酶物质和纤维蛋白原的筛查。

FIB:(Clauss法)即凝血酶法,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凝血酶,血浆即凝固,其凝固时间与FIB浓度呈负相关,从国际标准品FIB参比血浆测定的标准曲线中可获得FIB浓度。

(凝固法的TT和FIB 检测过程时一样的,区别是一个是定量的凝血酶,一个是足量的,如果存在抗凝血酶可以抑制定量的凝血酶而不能抑制足够过量的FIB反应,因此TT主要用于抗凝血酶物质的筛查)

FIB:(PT衍生法):基于PT反应曲线差值来确定Fg浓度的方法,仪器法完成测定PT时,FIB全部变成纤维蛋白,其浊度与FIB浓度成正比,可采用终点法或速率法换算出FIB浓度。

Image

-02-

Image

出凝血实验能检查什么

Image

图3-1为临床凝血障碍性疾病分析路径图

Image

应用到非临床,由于动物是经过筛选的,不考虑遗传性的因子缺乏,不考虑XIII因子缺乏,因为临床极罕见,且常规的出凝血检查没办法发现(临床上要通过有出血症状加其他指标都排除了才考虑XIII因子缺乏,动物没有主诉和影像检查,出血症状就很难在解剖前发现)。不考虑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

Image

考虑这些原因后,凝血全套检查的意义就剩下PT(提示VII获得性缺陷症)、APTT(提示获得性VIII、IX、XI缺陷症,有出血)、APTT(提示获得性XII、PK、HMWK缺陷症,无出血)、PT+APTT(提示获得性X、V、II、I缺陷)、FBG和TT(提示获得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剩下的一个血管性血友病(vWF因子缺陷,临床上检测的也不多,诊断要通过vWF定量检测)。

总结下,PT、APTT、Fbg加TT检测可以发现I、II、VII、VIII、IX、XI、XII、PK、HMWK缺陷,但是不能发现具体是哪种凝血因子缺陷。这些凝血因子的缺陷分成两种,含量不足和功能缺陷。凝血因子的功能特点见下表:

Image

含量不足主要原因:合成减少或消耗过多,合成减少:肝功能异常和维生素k缺乏。或者肝脏合成某种凝血因子的功能受限。消耗过多就是说在体内已经激活了凝血过程,可能发生DIC或者血栓的危急生命的症状了。

功能缺陷:抑制物增多或结构/功能异常(我觉得短期给药引起凝血因子的基因或蛋白结构变异导致功能异常应该是个小概率事件,可参照临床上的获得性血友病,网上大概搜了一下,我国血友病发病率2.73/10万。获得性血友病发病率为0.2/100万~1/100万,也就是说获得性血友病占血友病的0.74%~3.7%。而且获得性血友病的病因包括妊娠、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药物反应等)。

其中抑制物增多和含量不足导致的PT/APTT延长是可以通过加入等体积的正常血浆的纠正试验进行鉴别:含量不足可以通过加入正常动物新鲜血浆纠正,抑制物增多不能通过加入正常动物新鲜血浆纠正。(临床专家说缺乏的因子纠正到正常含量的30%以上即可以保证正常凝血通路,但是如果抑制物存在的话1:1的比例增加新鲜血浆不能纠正。要与FIB的足量凝血酶不被抗凝血酶抑制区分)。

附详细的凝血因子特性:

Image

-03-

Image

关于样本

Image

结果可以分析的前提是数据准确。数据准确的前提是样本准确(样本合格率低也是结果关键程度低的一个原因)。

枸橼酸钠抗凝剂:血1:9

血凝的样本抗凝剂与血的1:9的比例太关键了。1:9的比例和要求的浓度是怎么来还不了解,主要关注了如果不是1:9有什么影响。

检验操作规程枸橼酸钠抗凝剂介绍:

Image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螯合血液中Ca2+,Ca2+是PT和APTT检测过程必须的,试剂中包含了定量的Ca2+

Image
Image

·抗凝剂不足(采血过多):血液/抗凝剂比例升高,引起结果错误或标本凝固;

·抗凝剂过量(采血过少):血液/抗凝剂比例下降,抗凝剂有剩余,剩余的抗凝剂螯合检测试剂中的Ca2+,导致有效试剂减少,(PT和APTT)结果假性延长。

抗凝剂浓度调整

抗凝剂:全血1:9的体积中结合的是血浆中的钙,如果因为生理或病理性的原因导致血浆量过多或过少(HCT过低或过高),会出现与采血过多或过少一样的情况。(HCT过高情况也比较少见,见于红细胞数明显增加或严重脱水)

Image

CAP要求:

·当压积大于55%,需要调整抗凝剂比例,

计算公式:

X = (100 - PCV)/(595 - HCT)

X为每毫升抗凝标本所用抗凝剂的量

HCT为红细胞压积,单位为%

·对压积低于20%的血液,暂时没有推荐的调整比例.

运输和保存

  运输和保存

    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输到达目的地,必须离心分离血浆并且冰冻保存

Image
Image

-04-

Image

不同异常结果的分析路径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总之,结果还是指向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缺乏、DIC/血栓、存在抗凝物。

肝功能异常的结果通过肝酶和病理诊断,实验动物不太发现维生素k缺乏、DIC/血栓 病因太多了(确诊还需要加FDP和D-D),凝血指标异常也是果不是因,存在抗凝物概率也不大(目前已知的抗凝物都是明确的某个凝血因子的抑制剂。包括口服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凝血因子 II、VII、IX、X),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以及 II 因子(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注射药物包括 Xa 因子抑制剂(磺达肝癸钠),抗凝血酶激活剂(普通肝素,增加抗凝血酶对于 II、IX、X、XI、XII 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低分子肝素(II、Xa 因子抑制剂)。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比伐卢定及阿加曲班))。

作为一个用血量最大,操作最复杂,采血要求最高的项目,检测结果竟然几乎没有发挥出关键的作用,着实有些遗憾。也许是我了解不全面,等哪天理论更新了回来反思。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