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家湾古镇(珠海)

 我家住在瘦狗岭 2024-05-21 发布于广东

唐家湾古镇——中国近代名人故里、南中国海防重镇、广东著名买办之乡,中国首个以近代历史遗迹申报历史文化名镇成功的古镇,走出过-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著名版画家古元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古镇作为民国“中山模范县”和建国初期“珠海县”的县城驻地,名胜古迹众多。穿行于绵长深幽的古巷,清石板路、祠堂老宅、百年古树,令人仿佛时空穿梭,回到民国。

唐家湾地处珠江口西岸,东临伶仃洋,西面、西北面的凤凰山、大南山巍峨险峻,一路向东,形成唐家半岛。东面的淇澳岛向西与海中的金星小岛、唐家半岛遥相呼应,三者呈“双龙戏珠”之势,形成了唐家湾的天然奇景。

在唐家湾镇大同路与新地直街交会处,有一个一字排开的唐家三庙,它由蒙古圣堂庙、魁星文武庙、送子金花娘娘庙三座并列而成。文武庙居中,圣堂庙和金花庙一左一右。金花庙供奉的是送子的金花夫人等一系列女性神像,文武庙推崇道教,而圣堂庙供奉的是西方的菩萨。据传圣堂庙从有唐姓之始就有了,所以又被称为唐家祖庙。而文武庙、金花庙则始建于清初,至今约300多年了。唐家三庙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建筑布局严谨而实用,采用穿斗、抬梁木构架混合结构,青砖蚝壳墙,各庙之间有水巷分隔,甬门打通,并饰以石雕、砖雕、木雕及彩色灰批主体图画。屋脊有鳌鱼、佛舍利、虬龙、飞鱼、挑檐装饰,屋檐上有精美的浮雕花板,内扉有粉彩国画、诗词及立体人物山水壁画等等,同时庙中保存有多通青石碑刻,是研究珠海地方史、宗教史及民俗的珍贵史料。

文武庙

圣堂庙

金花庙

浮雕花板

挑檐装饰

鳌鱼

立体人物山水壁画

古老街巷

老井

梁公祠

唐家翘卿家塾

山居驿站

珠海留学文化馆

得风气之先的珠海是中国近代出国留学的发祥地。珠海的容闳和黄宽分别成为中国毕业于美国和英国著名大学的第一人。而当时出国留学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唐家湾的唐家村。据统计,从1872年到1875年,清朝选派聪颖幼童共四批120人赴美留学,整个珠海地区有23人,唐家湾就有14人,其中7人来自唐家村,包括唐绍仪、唐元湛、唐致尧、梁如浩、盛文扬、唐荣浩、唐荣俊(又名唐杰臣)。

1874年,清政府在选派第三批留美幼童时,年仅12岁的唐绍仪跃跃欲试。当时宗族长辈中有不少人反对,唐绍仪的母亲却看准出洋留学前途无量,力排众议,支持他前往大洋彼岸。有这种眼光和勇气的母亲在那个时代实属凤毛麟角。

唐家湾唐氏家族是当时显赫的大家族,据后人研究统计,清末至民国期间,唐家唐氏家族子弟出国留学者超过30人,留学足迹遍布美法日等,堪称中国第一留学家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陆军留学第一人唐宝潮,他在伯父唐绍仪的引荐下,随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自费留学,被圣西尔军校骑兵系录取,毕业后于1909年4月应召回国,辛亥革命后授少将军衔。唐宝潮的留学经历被认为是“中国人军事留学史上的重要坐标”。

唐家湾的第二大姓梁氏也有不少留学者。除了上文提到的外交家梁如浩之外,还有中国分析化学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树权,他曾留学德国。

通过公派留学、自费留学,以及侨居留学等,一百多年前的唐家村人留学海外者人数甚众,可以说这里是中国最早“海归”聚集的地方。他们学习现代的工商、法律、军事、政治等知识,为中国近代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家湾文化中心

唐绍仪故居

望慈山房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此前是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的私人别墅。唐绍仪任中山县长时,常在此居住办公。望慈山房坐西北向东南,分前后两座,门前有花园,建筑占地面积612平方米。前座为石墙混凝土混合结构,有门楼、厅、房、工作间及厨房;后座是二层高的砖石混凝土混合结构,有门楼、厅、房、工作间及厨房;后座是二层高的砖石混凝土混合结构楼房。正门石门额阳刻 “望慈山房”,为唐绍仪手书。前座有望台伸出,可远眺唐母梁太夫人茔地,表达唐绍仪建楼纪念其母的情意,因此又称此楼为“望母楼”。 而后望慈山房曾作为中山模范县县长办公室,现为唐家老人活动中心。1986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与唐绍仪故居、共乐园一起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唐绍仪(1862~1938)字少川。广东香山县(今属珠海市)人。

1874年经清政府选派为第三批幼童赴美留学,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

1881年回国,先在天津水师附设洋务学堂见习,后入天津税务衙门供职。

1885年以西方翻译兼办洋务委员身份赴朝鲜协助袁世凯办理税务。1894年接替袁世凯的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职务。

1898年回国后,历任津海关道、外务部右侍郎、沪宁和京汉铁路总办、邮传部尚书、奉天巡抚等职。

1904年,曾被清政府指派为议藏约全权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人谈判,极力维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

1906年,出任新设的税务处会办。

1911年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参加南北和谈,随后,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为清帝退位与民国共和体制的建立作出过贡献。同年6月,因与袁世凯政见不合而辞职。

1915年,他曾致电袁世凯,反对复辟帝制。

1917年参加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后来成为广州军政府七总裁之一,并于1919年以南方总代表身份出 席第二次南北议和。

1922年被北洋政府黎元洪提名为国务院总理,遭北方军阀反对而未到任。

1929年,出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

1930年至1934年,任中山模范县县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委员。

1938年日本军队侵占上海、南京后,企图利用其作傀儡,但他始终不答复。9月30日,在上海寓所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刺杀。10月5日,国民政府为其不幸遇难拨给治丧费5000元,并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国史馆。

唐绍仪自少年赴美留学归来后,曾于1910年、1914年、1921年、1929至1934年4次回故乡居住过,并修建“小玲珑山馆”“私家园林”和“望慈山房”别墅。

在1932年任中山模范县县长期间,将“小玲珑山馆”改为“共乐园”公开赠给唐家乡。“望慈山房”别墅曾是唐绍仪任中山模范县县长时的办公室,1989年3月3日,唐绍仪的遗孀吴维翘率子唐楗、女唐宝瑢和唐宝珊回故乡时,将“望慈山房”捐献给唐家镇人民政府作老人活动中心。

1987年和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分别将唐家共乐园和唐绍仪故居(包括“望慈山房”)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出资修缮。

瑞芝祠(瑞芝唐公祠)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唐家村人、当时著名的茶商唐瑞芝的自建祠堂。祠堂占地面积700余平米,坐西向东,中轴线对称布局,是唐家湾镇保存较完好的清代岭南建筑风格祠堂。据史料记载,瑞芝祠当年祠内装饰多用金箔,并请来晚清岭南著名的壁画家杨瑞石绘制壁画,使其成为唐家村50座祠堂中最富丽堂皇的一座。如今,斑驳的石雕、砖雕、木雕、壁画和装饰,让人仍能领略当年几分遗韵。

祠堂中间的影壁写着“唐家村史馆”几个大字,内无摆设,简朴干净,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介绍。这些介绍不仅展示了唐家村的历史演变、民俗文化,也讲述了71位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

他们包括近代民族实业重要奠基人唐廷枢、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中国律师协会创办人唐宝锷、著名外交家梁如浩、中国电报事业奠基人之一唐元湛、中国第一家内陆自来水公司创办人唐杰臣、同盟会女杰梁定慧、粤剧剧作大家唐涤生、农学家唐有恒、政治学家唐悦良等,均为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名流巨擘。

唐家古围墙

村头的大榕树

榕树一直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有荣华富贵之寓意。

发布于 2023-12-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