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发烧咳嗽的家庭防治和食疗(修订版)

 chi_ping 2024-05-21 发布于陕西
作者:程永民
现在感冒发烧的人很多,儿童发病的也多,有的家长去医院挂号甚至排到了“1600”号,家长心里别提多焦虑了。
中医是辨证不辨病,感冒、流感、新冠等只是一个病名,而中医都可以辨证治疗,用中药来帮助退烧,不用药甚至可以用食疗的方法来解决。
第一种情况,就是发烧,怕冷,鼻塞,流清涕,身体没有汗,嗓子不痛,脉浮紧,可以用风寒感冒颗粒,葛根汤颗粒(不限品牌),中药可以用麻黄汤,如果病人还怕风平时身体虚弱可以用葛根汤,开中药请咨询中医。食疗呢,可以用生姜、葱白、大枣香菜根、胡椒粉)煮水喝,没有胡椒粉、香菜根也可以。还可以用生姜、花椒和醋煮了以后来泡脚发汗,尤其是舌苔白腻里有湿的人。只要出汗了,烧就退了。

图片图片

第二种情况,除了以上这些症状,发烧,怕冷,鼻塞,流清涕,身体没有汗,脉浮紧,还有嗓子痛,黄痰,黄鼻涕,这是外寒里热,可以用大青龙汤,中成药用风寒感冒颗粒加麻杏止咳糖浆如果嗓子疼一点,但是没有黄痰黄涕,可以在麻黄汤、葛根汤基础上加桔梗,中成药可以选感冒清热颗粒食疗方法可以用生姜、大枣、葱白、胡椒粉、香菜根、白萝卜、大白菜煮水喝,菜也可以吃掉。

图片图片图片

第三种情况,病人流黄涕,吐黄痰,嗓子痛的厉害,脉有力跳得快,病人的热很重,病人嗜睡,小便多,脸红、唇红、舌红,怕热汗出,睡觉盖不住被子,用麻杏石甘汤,中成药用麻杏止咳糖浆。如果嗓子有点痛,但是痰很多,痰咳不出来,可以用桑菊饮,银翘散,银翘散用于热比桑菊饮重一点的情况。清热的蔬菜有苦瓜、黄瓜、白菜、萝卜、冬瓜等,水果有柚子、梨、猕猴桃、西瓜等,还有绿豆煮汤也可清热。

图片图片图片

【根据师兄的建议,再补充一种热证津液虚的情况:病人心烦口渴,想喝冷饮,想吃西瓜,怕热汗出,舌红,口干,脉洪大有力,这是病人身体有热,同时津液不足,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里面有生石膏、党参、知母、粳米(大米)和炙甘草,生石膏性寒清热,是降温的,如果烧得厉害可以加大剂量。党参、知母、大米、炙甘草是补津液的,西洋参性稍凉也很好。家里可以用生石膏加大米煮汤给病人喝,也可以吃西瓜。
【如果发烧几天没有退烧,病人体内津液消耗厉害,可能会有阴虚阳亢,尤其是热证的孩子发烧几天就阴虚了,热证同时阴虚阳亢需要清热加滋阴,可以用竹叶石膏汤,这种情况需要找中医来看病。
滋阴清热的中成药有玄麦甘桔颗粒,里面有玄参、麦冬、桔梗和甘草。玄参滋阴清热,麦冬滋阴,桔梗宣散,甘草补津液。适用于咽部红肿、干燥灼热、口鼻干燥、干咳少痰、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状。

图片

第四种情况,病人忽冷忽热,口苦、口干、头晕,心烦,早晨刷牙恶心,平时吃饭没有胃口,胸闷,气短,腋下的肋骨按痛,人没有精神,这时可以用小柴胡汤,中成药是小柴胡颗粒。中成药的剂量小,自己服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大一些剂量,因为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图片

第五种情况,病人舌苔白腻,头晕,呕吐,拉肚子,头晕,胸闷,肠胃胀,这是里有水湿的外感,用藿香正气水(开车司机不要服用,里有酒精),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胶囊。在开方时,加上一味藿香即可。这个证和上一个有的类似,比如胸闷头晕,但是这个主要是舌苔白腻,没有往来寒热,没有口苦的上热,有拉肚子。

图片图片图片

第六种情况,病人发烧,无汗,怕冷,咽痒,咳嗽厉害,嗓子痒就会咳,白稀痰,流清涕,夜里和早晨咳得厉害,这是外寒里饮,用小青龙汤,中成药是小青龙颗粒/小青龙合剂。有人感冒了以后,咳嗽很长时间,甚至一个多月还有咳嗽,平时怕冷,无汗,咳嗽时感觉嗓子痒,一痒就咳嗽,这时可以吃小青龙。

图片图片

第七种情况,病人身体汗出,怕风,发热,脉浮缓,鼻塞流涕,用桂枝汤。中成药可以用桂枝颗粒,食疗可以吃酸辣汤,生姜大枣煮水喝。

图片

第八种情况,病人同第一种类似,但是脖子后背僵紧,用葛根汤,中成药用葛根汤颗粒

图片

第九种情况,病人发烧咳嗽,便秘,几天没有大便,有口气,肚脐左右两侧按压疼痛,或者拒压,晚上睡觉磨牙说胡话,怕热不怕冷,这是肠道堵住了,可以用承气汤,中成药是大黄通便片/大黄通便颗粒。小朋友积食有热不让揉肚子,也可以用开塞露通便。

图片图片

备注:以上推荐中成药不限品牌

以上是身体气血充足的人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如果人体气血不足,身体虚弱,感冒以后处理就不同了:

第十种情况,病人脉沉,不浮,脉微细,白天困,老想睡觉,鼻塞流涕,流涕多,老人感冒有的是这种情况,诊脉时脉弱细无力,这是阴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请看中医。

第十一种情况,病人很容易出汗,吃饭出汗,一动就出汗,汗多把衣服都打湿了,脉弱无力,这是身体体表的能量不足,收摄不住,病人身体体表机能不足,用桂枝加附子汤,需要用附子给身体补能量。

第十二种情况,病人着凉以后,手脚冰凉,汗出,拉肚子,脉弱无力,这很危险。身体既在体表出汗损耗津液,同时拉肚子从里也损耗津液,身体机能差了,需要给身体补能量,这时用四逆汤。以前慈禧看戏着凉以后,腹泻不止,御医只开一些滋阴补津液的药,不敢用附子,结果就没有治好。

还有人问,病人是阴证,还有上热,身体寒热夹杂,气血不足,这就是厥阴病了,寒热药并用,随证治之,请找中医来看病。

人人学医,天下无病。

中医公开课群中医养生治病基础知识分享,入群学习请加微信suiliyixin

古中医学习三部曲

1.古中医科普班:适合中医小白和病人,学习后可以了解人体运行原理,生病了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古中医科普班
2.伤寒训练营:适合想学好中医成为家庭医生的中医爱好者,以及有提高医术需求的中医师
学中医真的不难,关键是要有过来人的指导,欢迎参加伤寒训练营
3.临证实战班
(1)伤寒113方临证经验班:适合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临证人员
掌握了人体势能,临证会胸有成竹,欢迎参加伤寒113方临证经验班
(2)跟诊班:适合执业中医
临证实战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