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诗中的家书,句句动人心弦,读后感慨颇深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4-05-22 发布于北京

众所周知,古代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所以在外的旅人往往收到一封家书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正如杜牧在《旅宿》一诗中所说“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尽管如此,家书一直都是被在外的旅人所期盼的最厚重的礼物。它饱含着来自家乡的亲情,牵挂与思念。

而说到古诗词里的家书,最为人所熟知的当数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一句“家书抵万金”,彰显了它的珍贵。更何况杜甫期盼的家书,还来自战乱年代。因此,别看《春望》的篇幅不长,却是句句动人心弦,有杜甫挂念亲人之忧,也有杜甫心系国事之愁,读后让人感慨颇深。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为了投奔肃宗,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后,便北赴灵武,不料途中被叛军俘虏,押送到了沦陷后的长安。于是就有了《春望》开头的两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即所望之处尽是残壁断垣,乱草丛生。昔日长安绝胜烟柳,游人迤逦的繁华景象不复存在。

正所谓睹物思情,面对长安的荒芜破败,杜甫表现出了强烈的国破家亡之痛。因此,杜甫紧接着就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写出了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于长安沦陷,原本娇艳明媚的春花,反而使人容易潸然泪下,原本委婉悦耳的鸟鸣,是那么的让人揪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内心的伤痛可想而知。而更让杜甫伤痛的却是战争的不确定性,他不知道战争何时停止,只知道自己被俘,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于是就有了那两句脍炙人口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年代,一封家人平安的书信是多么珍贵啊!

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说杜甫用手去抓头发,却发现头发更为稀少了,甚至短浅到发簪也插不住了。很显然,杜甫的衰老与他伤时忧国,思念家人有关,个人形象愈是凄惨,说明其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愈深厚。虽不能亲身历之,但每每读此相信大家都会感慨颇深。

我们都说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春望》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从杜甫登高望远来看,写景是由远及近,写情则是由弱到强。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了杜甫挂念亲人和心系国事的高尚情感。

当然,杜甫对家书的日夜期盼,也是当时千万受战争追害的平民百姓的共同期盼,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总的来说,杜甫的这首《春望》句句动人心弦,读后感慨颇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