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庆勇​医案(六十):此为心虚、心馁、心悸之专方——经方治愈心慌反复发作半年案

 火帝养生_WSH 2024-05-22 发布于云南

姚某,女,51岁,初诊日期:2016年7月17日。

主诉:心慌反复发作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突然出现心慌,发时欲手按其胸口,每天均发作约2次,每于饭后均有心慌发作,未予系统对症处理,患者苦于此,遂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心慌,发时欲手按其胸口,全身怕冷,汗少,纳少,睡少。大便1日1次,偏稀,夜尿1次。

查体:舌淡,苔薄黄,脉沉。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桂枝甘草汤的方证是:心悸,欲得按者。本案中患者心慌,发时欲手按其胸口,全身怕冷,大便1日1次,偏稀,夜尿1次,符合桂枝甘草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桂枝甘草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心悸 桂枝甘草汤证。 

治疗:方用桂枝甘草汤。

桂 枝18g,肉 桂10g,炙甘草14g。

14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二诊:患者诉心慌好转10-20%,饭后时有心慌不发作者,全身怕冷好转,大便1日1次,偏稀,舌暗,苔薄黄,夜尿1次,脉沉。

治疗:续进原方,稍加剂量。

桂 枝20g,肉 桂12g,炙甘草16g。

14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三诊:患者诉心慌好转50%,药味微甜微苦,口干,口苦,全身怕热,纳少,舌淡,苔薄黄,脉沉细。辅助检查:2016年8月20日复查心电图:正常。

治疗:续进原方,稍加剂量。

桂 枝20g,肉 桂14g,炙甘草17g。

14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四诊:患者自诉近2周心慌未发作,随访2周亦未复发。

按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清·徐灵胎《伤寒约编·桂枝甘草汤证》说:“汗多则心液、心气馁,故心下悸。叉手自冒,则外有所卫,得按则内有所凭,望之而知其虚矣。用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去姜之辛散,枣之泥滞,并不用芍药,不藉其酸收,且不欲其苦泄。惟取甘温相得,则气血和而悸自平矣……桂枝甘草汤 治汗多亡阳,心悸,脉涩弱者……为心虚、心馁、心悸之专方。”徐氏认为汗多心液耗失,心阳虚弱,而成桂枝甘草汤证,症见心悸,脉涩弱,桂枝甘草汤为心虚、心馁,心悸专方。

清·戈颂平《伤寒指归·丙》说:“心下,脾土也。脾土之阳不足于里,其人叉手自覆于心,喜外有所卫也;以外之喜卫喜按,证阴阳气液俱虚于中土也……主桂枝辛温,用四两之多,取味厚气浓;甘草甘平,用二两之多,取味厚气淡。辛甘气味合化阳气,温土之阴生土之液。”戈氏认为桂枝甘草汤是扶中土脾阳之方。清·吕震名《伤寒寻源·下集》说:“此于桂枝汤中摘取二味,遂变和营固卫之方,而为理虚护阳之剂也……独任桂枝入心营以助阳,又得甘草逗留中土,载还阳气,则心君复辟,中宫谧泰矣。”吕氏则认为桂枝甘草汤是复心阳、和中土之剂。综上所述,结合笔者临床体会,认为桂枝甘草汤的方证是:心悸,欲得按者。本案中患者心慌,发时欲手按其胸口,全身怕冷,大便1日1次,偏稀,夜尿1次,符合桂枝甘草汤的方证,故投之以温阳定悸。

临床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原方桂枝四两,甘草二两,即桂枝、甘草比例为2:1,大剂量桂枝可强心阳、通血脉。二、考虑到四两桂枝约56g,可酌情加入肉桂替代部分桂枝,因为肉桂、桂枝均源自樟科植物肉桂,《神农本草经》亦未明确区分,功效有相似之处。

方证总结

桂枝甘草汤的方证是:心悸,欲得按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