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镇西】你一定知道林徽因,但你知道她还有一个气壮山河的弟弟吗?

 新用户78684458 2024-05-2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本文依然选自我刚刚出版的《浴血中国——不应忘却的十位抗日将领》。

昨天我讲了高志航的故事,今天我要说,在那个时代,血性的中国人中不止一个高志航,而是万千志航!

用今天的网络流行语来说,高志航是那个时代中国飞行员的“天花板”。

不过我觉得,对高志航更准确的评价应该是,他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爱国精神,一份职业情怀,一座人格丰碑。

在写这篇长文时,翻检有关历史资料,本来我是冲着高志航去的,结果往深处读,我却不仅仅读到一个高志航,而是读到了一群高志航——不对,是一代高志航!

在高志航之前就有一批中国空军英雄,比如前面提到的石邦藩、赵甫明、黄毓全等,都是高志航崇拜的职业偶像和人生榜样;而与高志航一起抗战的,还有一大批热血男儿献身祖国蓝天;在高志航壮烈殉国后,更多志在报国的年轻人参加了空军,迎着敌机飞向云霄……

在那个风雨如磐的中国,他们一起用热血和铁骨,筑起了中华民族从未被征服的空中长城。

图片

抗战期间,中国空军有“四大天王”之说,说的是战功赫赫的四大空军英雄,除了名列其首的高志航,另外三位是刘粹刚、李桂丹、乐以琴。有意思的是,他们三位都是高志航的学生。

顺便说一下,作为法国牟拉纳航空学校的高材生,高志航长期担任当时中国空军最高学府中央空军笕桥学校的教官,他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学生,后来都成了空战英雄,如刘粹刚、柳哲生、董明德、李桂丹、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看,连同高志航本人,“四大天王”都在其中。

图片

刘粹刚,毕业于中央航校第二期,任空军第五航空大队第二十四队上尉队长。他技术高超,作战英勇,常以寡敌众在对日空战中取得胜利。抗战爆发后的短短两个月,他共击落敌机11架,以辉煌的战绩成为全国抗战军民交口称赞的英雄,获得了除了“四大天王”之外的“飞将军”之美誉。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奉命支援忻口战役。他连夜飞行,不料汽油告罄,为保住飞机,他没有跳伞逃生,而是选择了迫降,但因天黑,飞机不慎撞上了高平县城垣上的魁星楼,不幸牺牲,时年24岁。

图片

乐以琴,曾在一次空战中击落日机4架,创造了中国空战史上的奇迹,抗日战争中他总共击落日机8架。1937年12月3日,为了保卫南京,乐以琴和董明德两人升空对付数十架日机——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已经不足20架。面对众多的敌机,乐以琴用娴熟而高超的技巧在敌机中穿梭飞行,巧妙地使两架企图左右夹击他的日机相互碰撞而亡。激战中,乐以琴的战机中弹,飞机冒着浓烟向下坠落,他被迫弃机跳伞。不幸的是开伞时间晚了一点,他落地时头部受重伤去世,年仅23岁。

图片

李桂丹,作为高志航的学生和下属,他曾参加著名的八一四空战,而且是第一个应敌起飞的,并创造佳绩。抗战初期的空战中,曾先后击落日机8架,被国民政府授予二级云麾勋章。高志航牺牲后,他化悲痛为力量参加了武汉保卫战。战斗中,作为大队长的他,率领队员们接连击落敌机12架,其中有3架日机是他一人击落的。他因此被敌人重兵围剿,强大而密集的火力网将他包围,最后血染长空,壮烈殉国,年仅24岁。

高志航等“四大天王”都壮烈地倒在全民抗战之初,他们牺牲时,抗战的最终胜利还遥遥无期,但高志航们坚信,在他们的身后定有千千万万高志航奋勇而起,飞向蓝天。

中国空军的精英,没有一个活过1938年!面对强敌,他们明知是“以卵击石”,却毅然冲向蓝天,用热血与生命将中华民族不屈的豪迈誓言写满蓝天。

是的,高志航虽然停止了飞翔,可他的精神却一直激励并鼓舞着后来的年轻人。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和高志航没有任何私人关系的年轻人,他叫林恒。

可能“林恒”这个名字大家并不熟悉,甚至没听说过。可是,我只要一说出他姐姐的名字,大家一定如雷贯耳,且十分敬仰——

林徽因。

图片

现在,我从发黄的旧照片上看林恒,这是一个多么帅气的小伙子啊!但他不仅仅是帅气,更有爱国的血液和勇敢的品格。我认为这和他家族的教育和浸染有直接的关系。他不但有个姐姐叫林徽因,还有个父亲叫林长民,更有个叔叔叫林觉民——这个叔叔可能现在不太有名,但林觉民的一篇文章则是所有中国学生都学过的,叫《与妻书》。

林恒出生于1916年,1935年,19岁的林恒考上了清华大学机械系。这时日本侵略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进校不久,“一二九”运动爆发了。“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已是清华大学机械系大一学生的林恒,毅然投笔从戎,放弃清华的学业,而报考了航空学校,成为中央航空学校第十期学员。本来在杭州读书,但因为抗战爆发,中央航校不得不往西转移。1939年夏天,林恒随学校迁到了昆明。

刚好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也因战乱而搬到昆明。他们是1938年来昆明的,比林恒他们迁校昆明早一年。而梁思成夫妇从杭州迁昆明时,还在杭州笕桥航校读书的三弟林恒和他的八位同学给了梁思成夫妇不少帮助。现在航校也搬到昆明了,梁思成夫妇对三弟林恒自然多有照顾,当然也很关照林恒的那八位同学,这群着军装的青年也都成了他们家的常客。这八名飞行学员来自沦陷区,他们的家长委托梁思成夫妇做他们的名誉家长并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在林徽因心中,这八个航校小伙子,就像林恒一样,是自己的亲弟弟。

图片

1940年,林恒在中央航校结业,全年级一百二十五人中,他的成绩名列第二。结业后,他进入空军第五大队,奉命驻守在成都双流机场。而另外八个弟弟,也分别在各抗日战场为国尽忠,他们时不时给林徽因写信,而林徽因则随时都牵挂着他们的安危。

然而,林徽因夫妇等来的不是他们胜利的捷报,而是接二连三的阵亡通知书。在惨烈的对日空战中,他们一个又一个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国家。这些飞行员弟弟牺牲后,空军方面找不到他们的家长,就把遗物交给梁思成。每次收到空军寄来的这样的包裹,林徽因都非常难过。

1941年3月14日,日军再次对成都发动空袭。中国空军第三、第五大队的31架飞机在双流上空与敌人激战,而迎战的飞行员中就有林恒。这次空战异常惨烈,林恒把最后一滴热血洒在了成都上空,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图片

林徽因悲痛万分,却因病卧床而未能去看弟弟最后一眼,梁思成代妻子去向林恒告别,带回的林恒遗物中有一块飞机残骸,林徽因把这块残骸收藏起来。林徽因一直想写点什么来悼念弟弟和他的战友,可每次提笔,无比的悲痛却让她无法下笔。

1944年,林徽因幸存的最后一位飞行员弟弟林耀作战时飞机受伤,撞山而亡。九位飞行员弟弟全部殉国,加上怀念亲弟弟林恒,林徽含泪写下了诗歌《哭三弟恒》,她通过哭三弟而抒发对另外八位弟弟的哀思。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

啊,弟弟不要伤心,

你已做到你们所能做的,

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

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

林徽因是在哭三弟,但不仅仅是哭三弟,她也是在哭那个时代所有献出年轻生命的中国空军飞行员。

图片

还有一个叫“汤卜生”的年轻飞行员我不能不写几句。

汤卜生,1912年出生,湖北黄梅人,也是中央航校毕业。1937年8月14日至20日,为了轰炸吴淞口外的汇山码头、大公纱厂等处的日军驻地及虹口的日军兵营。汤卜生与战友们每天都要从武汉飞往上海三四次。1937年9月,汤卜生驾机轰炸了四川北路的日军仓库,使日军遭受重大损失。1938年5月7日,汤卜生单独驾驶侦察机从武汉飞往南京,在中山陵上空缓缓盘旋三圈,空投下一束白玉兰,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宣告中国军民不会屈服。日军立即驾机追击,并在上空拦截,但汤卜生凭着高超的飞行技巧化险为夷。四天后,汤卜生与战友一起在南海万山群岛炸沉日军巡洋舰一艘、炸伤驱逐舰两艘,返回时又与拦截的日军机群空战,击落两架日机。1938年8月18日,日军派出二十七架轰炸机进攻衡阳,汤卜生与战友一起共十架战机升空迎敌,第一次进攻时,汤卜生和另外两名战友各击中一架日机;第二次进攻时,两名战友在汤卜生的掩护下分别击中一架日机;正当汤卜生准备组织第三次进攻时,七架日机将汤卜生战机围住疯狂扫射,汤卜生终因寡不敌众,飞机中弹起火,壮烈殉国,年仅26岁。

图片

汤卜生曾写过《一个飞行员的自述》——

我们如果有可以称为计划的东西的话

那大概就是为国牺牲吧

代表我们诺言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存有一张遗嘱

.......

我们的痛苦和喜悦

只有我们孤单的享受

同时在痛苦的事向我们围攻时却更残酷的

不容许我们去回忆和思索任何一件往事

.......

和人们谈到一个几乎失去了生命的经过

是没有人可体验到当时的情形的

因为,生命是这样的东西:

已经失去了,没有人能知道它!没有失去,没有会感到它!

在抗战期间,中国空军主力的飞行员的战斗寿命只有6个月。

我见过一张中央航校第十二期毕业生合照,照片上只有两个人没有被画“十字架”,而其他胸前被标注“十字架”的年轻人,都在抗战中把生命永远地献给了中国的蓝天。

图片

图片

无论是否姓高,他们都是——“志航”。

尾声:碑立于心

高志航的女儿高丽良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时,高志航牺牲已经有一个月了。她是1937年底在收音机里听到的。

“那个时候听收音机,知道爸爸死了,全家都哭。那个时候我8岁了,懂事了。我扶着那台收音机哭喊——你为什么要说我爸爸死了!就是哭啊。”长大后的高丽良回忆道。

当时高丽良虽然年幼,但对日寇的深仇大恨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16岁那年,她听说东北民主联军是打过鬼子的部队,二话没说就参军了。再后来随解放军参加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最后随大军来到云南,在《云南日报》当了一辈子记者。

图片

1983年起,高丽良连续20年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1987年又担任云南省航空联合会副会长;高丽良还是中美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中国董事会成员、飞虎队研究协会副会长。她以这种方式与父亲的航空事业相联系。她说:“这也是继续我父亲未竟的航空事业。”

高丽良一直在找她的母亲嘉莉亚,去沈阳、黑河、俄罗斯……但一直没有结果。嘉莉亚消失了,成了一个永远的迷。

高志航壮烈殉国后,其灵柩运抵宜昌,准备经水路送往重庆,但由于日军轰炸猛烈,只得在宜昌秘密安葬。

此外,在南京、通化和台北,都有高志航的衣冠冢。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其实,高志航的伟大完全不用这么多的衣冠冢来彰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屹立着一座属于高志航的丰碑。

     2022年6月14-2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