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名著首尾诗词:人生万千悲喜,终归一悟!

 书页无卷 2024-05-22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小说写尽人生,

最深的滋味也在开始和结束处。

四大名著用诗词开场和落幕,

这或许就是人生的诗意,

不论是喜乐还是哀悲。


图片

- 01 -


红楼梦

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

红楼是一场梦,人生是一出戏。红楼的开篇和结尾诗词,意味也有这样的两重。

从小说本身,红楼的开篇词就是那首《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公说,红楼“大旨谈情”,红楼的梦里是一场情天恨海。世间之人,一个个都是情种,只是有真情和妄情,人情和欲情。

图片

所以红楼的结尾,是散场。曲终人散或许让人伤感,繁华落尽、生死茫茫更是无尽凄凉。小说本身的收尾诗词,正是那首《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生百态,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万种,可是结局却宿命般地奔向同一个——终究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图片

- 02 -


三国演义

心机,天机,契机

三国的故事,从开始到结束,其实是一场后果前因。你非要懂得了过程,看到了结局,才感悟得到最初。这或许就是所谓返本归元、返璞归真。

三国的开篇,借用了明代大学问家杨慎的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名争斗,哪怕是三国中搅动风云的英雄们,也始终沦陷在这个角斗场,脱不开,逃不掉。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的漩涡里,也何尝不是如此。

三国,一开始就把最高处,轻轻而重重地搁放在我们眼前。

图片

三国的结尾,有一首长诗,尽说那个金戈铁马的英雄时代。最深彻的是最后一句: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这让我想到《三国志·诸葛亮传》里最后那句话: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这就是天数。

图片

- 03 -

水浒传

尘归尘,土归土

水浒,大体说来就是一个义字当先、替天行道却毁于一旦的故事,扑面草莽英雄气,一场江湖侠义志,万千无语悲凉意。


所以开卷词才流露这样的气质: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

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

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

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

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仿佛笑傲江湖,似乎遗世独立。对于水浒故事,这真是完全看客的心思,像饮酒品茶听着评书唱曲。

而水泊梁山却是一个悲剧,比起红楼的悲剧,其中的现实更沉重,更真实。

图片

这种情绪,在结尾处的几首诗中,终于明白流露出来。

先是说梁山108好汉: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看上去是众神归位,永受香火供奉,青史留名。可想起梁山英雄们的故事和结局,却多少带着些“尘归尘,土归土”的悲凉感。这是一种通透,也是一种奈何。

图片

- 04 -

西游记

始于慈悲,终于觉悟

《幽梦影》里说,西游是一部“悟书”。这是一个关于佛家的故事。而佛家的主题只有两个:慈悲和觉悟。西游记也同样如此。

开篇诗中说: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从混沌鸿蒙、开天辟地开始,却落在仁善二字上,这就是西游的慈悲精神。老子言道德;德,即是人之道。

图片

西游结尾时,有两首诗: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

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

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最后引用,是佛家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在结束处,慈悲与觉悟的主题依旧在,而且道出了慈悲才能觉悟之理,这正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这就是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图片

四大名著的故事和主题各有不同,但结局却不约而同地走向了空悟之境。

真应了《金刚经》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图片

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如果喜欢此文,请点亮下方【图片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