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复者阴山,工兵只身排雷304枚,毫发无伤,荣获英雄称号

 铁嘴大强子 2024-05-22 发布于江苏

1984年4月28日,对中国军队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第40师顺利完成了收复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地区的作战任务。这一胜利的消息传来,总参谋长杨得志立即指示昆明军区,第11军第31师按计划次日攻打者阴山。这场战斗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其中一位英雄——杨再林的故事。

根据31师的作战部署,92团在右翼担任助攻,主要任务是集中兵力在995.5高地东北侧突破越军防线,向1052.4高地实施主要攻击。部分兵力则沿着12号高地、14号高地、15号高地,向1052.4高地和929高地发起攻击。同时,一个连队负责插向662高地和39号高地,抢占有利地形,断敌退路阻敌增援。

4月29日凌晨,92团指挥所下达命令,特务连侦察排被派去执行秘密排雷任务,以便为第二天的总攻开辟安全通道。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到了杨再林和他的战友们身上。在敌人眼皮底下排雷,无异于虎口拔牙,但他们毫不退缩。

天刚蒙蒙亮,细雨飘落,薄雾弥漫。杨再林和他的战友们开始行动,他们的目标是995.5高地。细雨和白雾为他们提供了隐蔽条件,但也增加了在浓密茅草丛中发现地雷绊线的难度。杨再林发现了一棵奇异的竹桩,显然是人插上去的。他擦掉脸上的雨水,仔细观察,发现了一根铁丝,铁丝通向壕底,连着一枚绊发雷。

面对这枚地雷,杨再林用左手握住引信,牢牢控制住拉火栓,然后用小刀割绊线。由于土质松软,小刀一时使不上劲,杨再林急中生智,用牙咬断绊线,然后拧下引信,成功排除第一枚地雷。这一系列动作,他迅速而又谨慎,不容有半点差错。

随着排雷行动的推进,杨再林越过第二道堑壕,面前出现了一个密集雷区。这里的地雷密密麻麻地埋在土里,少说也有几百枚。他选准路线,顺着山脊一侧摸过去。在一个必经的山凹部,他发现了一排连环雷。这种雷一旦碰响一枚,其它几枚也会爆炸。

杨再林果断用小刀试探着地面,发现了一枚压发雷。敌人利用绊发雷作为掩护,设置了这个混合雷场。杨再林小心翼翼地排除压发雷,然后开始排连环雷。不到10分钟,越军精心设置的连环雷就变成了一堆废铁。这时,跟进掩护的李权告诉他,已经排了44枚雷了。

杨再林准备排第45枚雷时,阎玉涛突然碰响了一枚地雷,巨大的爆炸声暴露了他们的位置。越军听见响声,迅速涌上高地。杨再林立即卧倒,准备射击,并报告排长请求炮火压制。很快,成排的炮弹落到高地上,越军误以为解放军开始炮击,纷纷撤离。杨再林趁此机会,加快了排雷速度。

下午两点,杨再林和周国庆成功会合,继续排雷。第二天凌晨,他又在另一个地段排除了41枚地雷,最终成功开辟通路。总攻开始后,部队顺利通过杨再林和战友们开辟的道路,直插敌人心脏。战斗胜利结束后,杨再林从身上掏出排雷时收集的地雷起爆管,数了数,共162根。他在整个作战期间,共排除了304枚地雷,毫发无伤。

因其杰出表现,杨再林被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并作为解放军代表团成员之一,出席了建国35周年庆典,受到了邓小平等领导的亲切接见。80年代末,时任工兵排排长的杨再林转业,回到故乡贵州省思南县,安置在供销系统工作,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杨再林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勇敢与智慧,更是那段历史中无数无名英雄的缩影。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正是这些无畏的战士,让我们今天的生活得以安宁与幸福。通过回顾这些英雄事迹,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每一位军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肩负的重任。

杨再林的故事引人深思,作为一名普通的工兵,他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冷静和专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战争的残酷,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每一位为国奉献的战士,都是国家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值得被铭记与传颂。

这段历史不仅仅是杨再林个人的传奇,更是中越战争期间无数英雄共同谱写的壮丽诗篇。我们在缅怀这些英雄的同时,也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这些英雄身上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