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掌故 | 金口留云亭

 人文武汉 2024-05-22 发布于湖北
武昌长江上游60里处的金口镇,在古代曾长期作为郡治、县治,又是繁荣商业口岸,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悠久,是武汉地区一座名镇。

金口镇的石板路。关耳摄

金口为金水入江处。金水古时又称涂水,自咸宁县西北入武昌县,经斧头湖等湖泊,北流至金口(亦称涂口)入江。汉代时置沙羡县,治涂口,三国吴时筑金口堡,仍为沙羡县治。金口大约从那时起逐渐繁荣起来。

327年(晋咸和二年)今河南境内的汝南郡人因避战乱流寓长江南北之沙羡县境,朝廷专门设置了又一个汝南郡来管理这些流民,因称“侨郡”,郡治设于涂口,沙羡县治迁夏口(今武昌)。当时著名诗人陶渊明曾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描写金口夜色为: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字阔,皛皛川上平。
……
    
376年(晋太元元年)废郡设县,仍治涂口,并以其地为汝南实土,隶江夏郡,不再作侨县。隋初,改汝南县为江夏县,仍以涂口为县治。至589年(隋开皇九年)江夏县治才迁武昌城。


清代时,因金口的重要地位,先后设金口水驿和金口巡检司。清曹申吉有《金口驿》诗描写当地形胜:

中流争峡过,清绝楚南天。
缆急知风转,帆低觉浪悬。
乱缯千尺岸,午爨一江烟。
更问荒村宿,衡阳何处边?
    
金口自古以来是巴蜀、浔阳(今九江)、扬州一带商人往返的“黄金口岸”,“蜀楚帆樯金口下,东南天地水乡多”,是金口商业繁盛的实录。1875年(清光绪元年),英国太古轮船公司开辟长江上海至宜昌航线,中途停靠金口港,是今武昌县水域有新式客轮之始。著名的金水闸亦建在金口附近。
 

金口镇北约一里处有槐山,又称金矶山,亦有因山麓石矶下波涛迅急,商旅惊骇而称为惊矶山的。与汉阳县大军山隔江对峙,北宋诗人王周的《金口步》诗形容了其形势之险要:“两山斗咽喉,群石矗牙齿。行客无限愁,横吞一江水”。槐山下原有槐山寺,今已不存,惟有寺前两棵唐代所植银杏树,仍虬曲多姿,浓荫蔽日。
    
据说槐山顶部原有达摩亭,相传南朝梁时来华的天竺(今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是从这里折苇渡江,北上嵩山少林寺的。后人为纪念他,建亭塑像以祀之。明代时,在达摩亭故址上重建一亭,后根据清人段以融(金口人)“昔有黄鹤在汝南,城迁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亭春秋,白云千载留槐山”之诗意命名为留云亭。当地人仍有称达摩亭者。

留云亭清末被毁,民初重建。亭高15米,为两层六角形塔式亭,飞檐上翘如翼。可凭栏鸟瞰大江和帆影。若要远望,可自留云亭西行至望江楼,天高云淡之时,可眺望黄鹤楼、晴川阁和长江大桥。
    
槐山脚下江边,有明代所建麻石驳岸,用以便利船工、纤夫溯航拉纤,使悬崖峭壁之间履如平地。驳岸共三层,高13.7米,气势雄伟,经数百年水冲浪激而完好无损。1982年公布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口留云亭

公开课 5月26日上午10点 武昌红巷博物馆群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金水闸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