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山物语:判断对方会不会泡茶

 空山茶话 2024-05-22 发布于河北

茶近尾声茶友兴致未减,一口之后说:

“是不是在你眼里别人都不会泡茶……”

我微微一笑,哪怕的心里这么想但嘴上也不能这么说啊,——这可是要犯众怒的!但我可以告诉你我是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会泡茶的。

首先,如果开口闭口“我的茶好,怎么泡都好喝!”的一定不会泡茶。原因很简单,说好听点儿这就是“唯食材论”——食材好怎么做都好吃

这是标准的小农立场,其核心就是对自家地里出产的品质自信。不论是茶农还是菜农保持这种立场是完全OK的,因为那菜、那茶、那牛羊、那大白猪都倾注了人家的汗水,甚至于这种自信是必须的,——但问题是我们讨论得是冲泡而不是食材的种植、加工,这是俩专业领域。

很多上游老师本身就是茶农,这是他们泡茶时口头禅,一张嘴就暴露了专业不对口。

当一个茶店老板也在这么说时就意味着他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在挑选茶品(食材)上,而很难有再多精力去研究冲泡。同时,基于对茶品的自信就更不会琢磨冲泡了。

不论谁只要说“茶好随便泡!”那就是妥妥地不会泡茶了,何况你还只是个小白。

其次,很多人也在标榜自己钻研泡茶,在各种平台上大讲特讲,但最终还是落在了卖自己的茶上。这本质上就是茶品营销,科学性、系统性无从谈起,跟他们也较不得真的。

另一类的确是在讲泡茶,卖课为主。这倒纯粹许多,但过程中还是在讲原料、工艺、仓储这老三篇,手法、汤感却一带而过。这属于主旨不明,他没搞懂人们看冲泡教学的目的就是想学泡茶这件事本身,谁关心你怎么种、怎么采、怎么做啊。说白了,一个厨子手里炒着菜嘴里说着这条羊里脊的来自张家口外,——跑题了。之所以跑题就是因为他手上没东西,不扯别的不行啊。

还有,张嘴闭嘴传统文化的大师一定不会泡茶。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所谓的“传统文化”都不一定上道,更别说泡茶了。

把泡茶鼓吹为艺术的不会泡茶。因为泡茶是技术,追求得是可控性、高品质、稳定性的,而这些人只是在拿艺术的随机性、偶然性、不可复制性做自己的挡箭牌。这类人既泡不好茶也贬低了艺术。

认为泡茶时个人风格呈现的泡不好茶。因为这类人终究还没意识到泡茶本质上是在呈现茶品的自身风格,——还轮不到呈现你这个人的风格。这类人将自己置于茶之上,根本无心去探求茶之性,自然也不会泡好茶。

有人问那茶艺呢?此前专门讨论过,不再赘述。

林林总总,会发现以上基本否定了所有讲泡茶的人。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他们并没把泡茶太当回事,认为泡茶只是细枝末节的东西,随时都可信手拈来。殊不知泡茶是有大门道的,未入门自然不知。

“站在门里看门外,统统都是门外汉。别嫌难听,有句话送给你——越无知者越不知道自己无知

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无知,那你还有救……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空山物语:一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