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活寄生汤:药王留下的千古名方,治疗腰腿痛,疗效卓著

 pzhlj 2024-05-22 发布于四川

唐朝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孙思邈就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撰著的《千金要方》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运用《千金方》,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尤其是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作为首选方剂,疗效卓著。

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

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组成】 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

这个方子主治常见病,就是风寒湿痹症。就是现在说的风湿、类风湿。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

《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配伍特点: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运用: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概念,故凡腰腿痛类证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采取有效方药治之,从而留下了独活寄生汤这首效方。

凡是腰腿痛病证,皆用此方验之,并不断地从药量上,药味上体会用方之妙,最后终于形成了用独活寄生汤治腰腿痛的专方。

中医把上述现代疾病造成的腰腿痛大多归结于痹证一类。

在《内经》中即有痹证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在此明确指出,痹证的成因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湿邪的特点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是缠绵难愈。

大致是由于湿邪的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的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特别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

一般认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现两个方面的变证,一是久病多虚,一是久病多瘀。

久病多虚。其虚多在气血和脏腑。由于病程日久,同时加上久服祛风散寒除湿等温燥之品,大多出现气血的耗伤,从而导致气血两虚证,所以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要注意有无气血不足的情况。

再者,病程日久,由初期的病在“筋脉肉骨”累及“脏腑”。由于痹证属于筋骨病变,而“肾主骨”“肝主筋”,其累及的脏腑必然是肝与肾。

肝与肾同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疗痹证日久时,若见肝肾不足者,必配伍补益肝肾之品。

久病多瘀。这种理论来源于叶天士“久病入络”的观点。络即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久病入络而气血通道受阻,故见瘀血之象。

独活寄生汤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既能祛风散寒除湿,又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并能活血。

这个方子是由两个梯队的药物组成的,第一个梯队是由独活带队,全面搜风通络、祛风除湿、通利关节。

独活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

臣以细辛、防风、秦艽、肉桂,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肉桂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

而另一个梯队由桑寄生带队,全面起到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益气健脾的作用。

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

当归、川芎、牛膝、肉桂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综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独活寄生汤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既能祛风散寒除湿,又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并能活血。

1、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有的人用这个方法说疗效佳,根源在于独活,它祛风除湿,痛痹止痛,重用还没有副作用。秦艽去风湿,防风祛风不伤正气,还能竖起一道屏障,桑寄生除风湿邪,补肝肾,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四味药打头阵,把风湿邪从身体里赶出去,还减少了身体的疼痛。

2、补益肝肾,强膝壮腰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牛膝还加了逐瘀通经阴血下行的作用,肉桂心是补火助阳,引火归源之药,因为久病生滞,阳气不足,阴寒不降,所以就需要用肉桂扶阳,让阳气来打风湿。肝血足,“腰之府”肾强健,痹证才会好。

3、养血活血,补足气血

茯苓、人参、甘草、川芎、当归、芍药、干地黄,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这其实是八珍去掉了白术,这里人参、茯苓、甘草用来补气,干地黄、芍药、当归、川芎用来补血,因为风湿病证本身就容易气血亏虚,所以要从根本上把气血补足,才能升起动力,赶走邪气。

综合来看独活寄生汤主治痹证日久,肾气虚弱、腰背疼痛等症,临床上还用它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重症肝炎、肩周炎、产后身痛、颈椎病、阳痿、强直性颈椎炎、膝关节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中老年腰腿痛、胃痛、多发性硬化症、青光眼、黄褐斑、雀斑等等病症。

综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后世发挥:《医方考》用以治疗肾虚腰痛,“肾气虚弱,肝脾之气袭之,令人腰膝作痛,屈伸不便,冷痹无力者,此方主之”。《成方切用》:治肝肾虚热,风湿内攻,腰膝作痛,冷痹无力,屈伸不便。独活、细辛入少阴,通血脉,偕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桑寄生益气血,祛风湿,偕杜仲、牛膝,健骨筋而固下;芎、归、芍、地,所以活血而补阴;参、桂、苓、草,所以益气而补阳,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使气血足,而风湿除,则肝肾强而痹痛除矣。《成方便读》:治肝肾两虚,风湿内攻,腰膝作痛,冷痹无力,屈伸不仁等证。此亦肝肾虚而三气乘袭也,故以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补肝益肾,壮骨强筋。归、芍、川芎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参、苓、甘草益气扶脾,又所谓祛邪先补正,正旺则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肾先虚,其邪必乘虚深入,故以独活、细辛之入肾经,能搜伏风,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肾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风为风药卒徒,周行肌表,且又风能胜湿耳。

独活寄生汤立方奥旨,择其重点介绍如下。

1、由扶正而祛邪

《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则“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贼风第三》独活寄生汤原条文记载:“治腰背痛,夫腰背痛者,皆犹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此条点明了该方证为因虚而感受外邪所设。

我们再来看看独活寄生汤的组方,本方以独活、寄生为统领,由15味中药组成。其中,①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10味,分别是:桑寄生、当归、干地黄、白芍、人参、茯苓、甘草、肉桂、杜仲、怀牛膝;②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5味,分别是:独活、秦艽、防风、川芎、细辛。从方剂扶正与祛邪的药物分布不难看出,该方立足于扶正祛邪,大有“正盛邪自退”之深意,为治疗痹病方药中尊崇王道之代表。治疗此类疾病,多依从独活寄生汤以扶正立极的重要思想,这与其所倡导的“执中求和”理念不谋而合。:“现代一些教材一味地把独活寄生汤单纯的理解为祛风湿类方剂,并将独活列为方中独一无二的君药,既不符合本方剂的临床实际,又太过偏颇。记得几十年前的老版教材(如七十年代北京中医学校《方剂学教材》),独活寄生汤的君药亦是独活、寄生两药,方剂的功效一者是“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以独活为主;一者是“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以寄生为主。从方剂的命名中本来也极容易看出,独活寄生汤,顾名思义,以独活与寄生为君药,独活总领祛邪,寄生总领扶正,只看到祛邪而未见扶正,将会面临片面化与被动,不然就是读书读得不仔细,一知半解。此外,扶正在痹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恐怕要占据大部分空间,这也是中医学治病求本的必然要求”。

中医治痹大家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师治疗顽固性痹症的代表方“益肾蠲痹汤(丸)”,朱老乃当代中医界应用虫类药登峰造极的大家,临床治疗风湿浊毒诸邪深遏经络、骨骱、肌腠的顽痹、尫痹类重患,最擅用虫类药搜剔邪毒、通络追拔,故本方原名为“六虫蠲痹丸”(后方中亦有增加至七虫、八虫者)。但是,在整体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针对顽痹、尫痹筋骨损伤严重,筋挛拘痛,骨骱变形,且顽疾久损等等肾肝脏腑重戕的病机,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骨骱筋络久损难复,必当培本扶正为主,故方曰“益肾蠲痹汤(丸)”为是。

2、辨病因与辨病机

《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此论演说痹病成因,以风寒湿三纲统之。后人依此,于痹病的治疗制定了祛风、散寒、除湿的基本治则。我们暂且将这种确立治则的方法称为辨病因论治。此法虽好,但却为许多临床不懂得变通者设置隐形障碍,

独活寄生汤其功效为:①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②益肝肾,补气血,强筋骨。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酸软气弱,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象细弱诸症。

很多医生临证喜以独活寄生汤化裁治疗类风湿疾病,被认为是治疗类风湿疾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方剂。但是,因为对类风湿疾病中病因病机的理解有误或不全面,过多地夸大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重要性,甚至将其看成辨治风湿类疾病的唯一病因病机。依据病因,这类医者只知道一味的祛风、散寒、除湿,殊不知攻邪每易伤正,祛风者多辛散耗气,散寒者多温燥助火,除湿者多渗利伤阴,况多久用乎?临床往往因为长期过度使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等攻散类药物,戕伤正气,耗竭精血,败伤胃气。每使顽疾难愈而反生他疾。

基于此,我们应当把目光收回,在辨病因治疗乏效的情况下,侧重于该病的基本病机及病理,从血脉、经脉的痹阻上做足文章。依照独活寄生汤的方义,以寄生统领的补药占据主导,其目的在于以补为通,流畅血脉,而将与风、寒、湿有关的药物改成疏通经络之品,如鸡血藤、夜交藤、鹿衔草等。如此则缓缓调治,治本而不伤正,为治痹的万全之策。

3、风药辛润

独活寄生汤中所选风药如:防风、秦艽、川芎等,这几味风药具备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辛润微散,通络不燥。此用法符合叶天士辛润通络的选药宗旨。一则,久病以补养为主,燥烈之品伤津耗血,与病机不符;二则,辛润之通,于血脉、经脉的痹阻状态大有裨益,不似一味温补行散之蛮攻不灵。

4、注重通阳

阳气贵乎流通,独活寄生汤之用意大略仿此。蛮补不是流通、过度行散不是流通,而该方除了以八珍之气血双补外,最能体现流通阳气的两味药是桂枝和细辛。这种于大队补益药之后坠以通阳之品的手法,是点睛之笔,成为方剂显效的关键点,值得后学借鉴。

要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强调绝对不能墨守成规、对号入座,而不应一提什么病就对号入座用什么方。方剂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选方用药的思路,必须在精究方义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表里寒热虚实灵活化裁,以使方药与病证相符,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以独活寄生汤为例,方名本身就蕴涵着组方的深刻意图。方中君药为独活与寄生,其中独活代表着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功效的一组药物,以攻散为主;寄生代表着具有补肝肾、养气血、强筋骨功效的一组药物,以扶正为主。在临床上,治疗风湿类疾病常根据邪正虚实不同,活用独活寄生汤,攻补之间或三七开或二八开或五五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且能屡建奇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